港囧最后的台词(港囧经典台词)
篇1:港囧经典台词
1) 你人性深处隐藏了很多小秘密
2) 拉屎你也拍
3) 你要是告诉她,我就掐死你
4) 他是个奸夫
5) 屁股上也长硅胶
6) 相信我,我吐过骗你的话,就让玻璃裂开
7) 田鸡排骨煲仔饭加一份鸡、窝蛋牛肉煲仔饭不要窝蛋、窝蛋牛肉煲仔饭不要饭
8) 不好意思,中午不卖煲仔饭
9) 来七杯冰豆浆
10) 砍死他
11) 我的青春真实存在过
12) 是时候跟过去道别了。我也该咽下这根美好的鱼骨头了
13) 变态佬
14) 你个死扑街
15) 我頂你个肺
16) 同志,冷静
17) 那我现在跟你讲国语了,你叫啥儿名字儿
18) 你是不是早泄
篇2:港囧经典台词
19) 只要没有肢体上的接触,我不阻拦你。不是你在阻拦我,是命运在阻拦我。
20)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
21) 它像卡在我喉咙里面的一根鱼刺,那是青春的鱼刺,那是很美好的鱼刺。
22)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23) 女人最大的本事是把男人变成理想的炮灰。
24) 我心里有个结,也许是我的小蝌蚪不甘心。
25) 相信我,我如果骗你的话,就让玻璃裂开。
26) 我这辈子只叫徐来,清风徐来!
27) 我原本以为我找到你是为了和你旧情复燃,可到临头我才发现,那只是我潜意识想要解开的一个心结罢了。
28) 我的青春真实存在过。
29) 是时候跟过去道别了。
30) 我嫉妒你,嫉妒你没有才华还能胡作非为。
31) 我的理想是D罩杯的,但是现在我的人生就是个飞机场。
篇3:中学生的港囧观后感
今天晚上我买《港囧》电影票时其实是做好了心理建设的,之前略微翻阅了下豆瓣短评热门,大部分被一星两星占领了,所以,参考续集必死无疑论,我对港囧是没有报很大期待的。但作为一枚纯正港片粉儿和怀旧小青年,还是挺好奇徐峥导演这次怎么在喜剧片里注入港片情怀和青春那些事儿的。
影片开头,一场精卵大战后张学友的《饿狼传说》音乐响起,配上一组车水马龙般快剪辑镜头,光影、人流,浓浓的港式风味儿就这么给带出来了,带感!因为太露骨,《饿狼传说》这首歌当年在大陆是首禁歌,可是放二十年后看最多也就算是优雅的黄爆,潘伟源是个很有才的香港填词人,选这歌当片头不得不说徐导玩high了,电影里连初恋手都没碰过,光听这歌词就知道他对旧爱多饥渴难耐了。
故事就此展开,一个谢顶男(徐峥)陪伴老婆(赵薇)及家人来到香港旅游,却被小舅子(包贝尔)撞见其想和大学初恋(杜鹃)另续前缘,于是乎他被这个怀揣纪录片梦想的二货青年给缠住了,从旺角到中环,从弥顿道到铜锣湾,两人你追我赶,**不断……
徐导这次玩儿的是情怀和改变,一部喜剧片加入中年危机和青春情怀这样深刻的主题后,还能带来多少笑果是显而易见的,他说《港囧》其实讲的是中年危机主题,因为拍《泰囧》时不太成熟,这个主题没有被发酵出来,所以这次他希望在《港囧》中,把中年危机诠释得更深入,呈现的情感层次更深。
对于70、80后观众来说,看《港囧》除了看电影本身,也是听一首粤语金曲串烧,看一场港片经典桥段剪辑。“我发誓这辈子再也不会让人用枪指着我的头”,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 “别说话。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也许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港片经典台词频现,苑琼丹、八两金等香港影坛的黄金配角集体在亮相,王晶本色出演自己,带领一堆古惑仔在街头挥棍互拍,甚至连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都被徐峥整个搬到了电影里恶搞了一把。
进影院前朋友提醒我,这片不能当《泰囧》看,《泰囧》带你傻乐呵,《港囧》咱们聊人生,泰囧和港囧的确有很大的不同,情感描写多了点,人物转变具象了点,注入的东西也多了点,青春怀旧、港片情怀、香港音乐、中年危机,徐峥为了迎合大众口味看来是准备一锅端了,以我并不专业的眼光,算得上一部成功的商业喜剧电影,起码观影全程你舍不得多眨巴眼睛,恰到好处的笑点加跟着从头哼到位的音乐加各种紧张刺激的追逐战和动作戏,对徐峥而言抓住普通观众的眼球是他的拿手强项。
当初演完嘻游记后徐峥说过自己再也不会拍烂片了,从夜店到囧途到泰囧到催眠大师到港囧,我们看到他一步步稳扎稳打走着,囧系列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他,同时也让很多观众对他的期待值越来越高。
为什么说我这次要支持徐峥,拿着60的排片开画着实抢了很多人的奶酪,昨天到今天看到太多江郎才尽论,如果不是我自己看了电影我以为也就真的是烂口碑了,俗话说的好,高处不胜寒,人们对拍煎饼侠的大鹏的确比拍港囧的徐峥宽容很多,假设这部导演不是徐峥,假设没有泰囧,你还会仅仅给这部电影一星两星吗?
不想剧透太多,下面想针对豆瓣的某些低分吐槽点说说我的看法
1、全片荤段子太多,低俗
高雅和低俗仁者见仁,要说现在看电影的成年人也不会带儿童来看这种电影,动画片随你挑啊,要说作为成年人,如果你真纯到这地步,电影荤段子也不可能成为你槽点了,因为太含蓄你听不懂。
2、笑点少且生硬
笑点没泰囧多是真的,但不觉得生硬,拿我所在影厅看,观众到了笑点还是满给面儿,整体观影气氛挺欢乐。
3、演员演技太烂
徐峥——全片四个主演,唯一贡献了演技的只有徐峥一个,他的某些台词说出来挺引发共鸣的,情绪拿捏的也到位。
包贝尔——全程瞪大双眼假笑,浮夸做作,有人抱怨王宝强卖傻,建议你们去看看港囧里的包贝尔,起码王宝强傻得自然,包贝尔全像是装傻,也许他并不适合演喜剧。
赵薇——赵薇前面演的还算及格,最后结尾那里什么鬼,完全没有走心简直就像是背台词,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戏份不多也不应该这么敷衍了事啊?我本人是很爱看赵薇电视的,奇怪的是赵薇在电视剧和电影里演技怎么就这么大差别呢,还珠格格、金华烟云都是我很爱的剧啊。
杜鹃——一个称职的花瓶,演不出内心戏的演员,当初看合伙人觉得杜鹃这姑娘真丑,没想到港囧里被徐峥拍成了女神。
4、大杂烩一锅端结果端成了四不像
这并非无厘头喜剧,主线从头到尾都没有丢掉,在主线没有丢掉的前提下我认为多穿插些调动观众情绪的内容是没有什么不好的,观影时候没觉得电影节奏被打乱
5、香港金曲引入太多
这个的确有点提升观众免疫力,刚开始听是惊喜听多了也就免疫了,有的怀旧点用太多容易疲劳,降低共鸣。
想说的就这么多了,如果百分制,这电影可以拿75分。
篇4:中学生的港囧观后感
也许徐峥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演的东西很搞笑,他也未必想过要成为一名喜剧演员,更没想过有一天会成为一名极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对喜剧界来说,徐峥就是响当当的一块牌子。
“囧系”电影第一部《人在囧途》并非徐峥的作品,可是他将那个刻薄自私却又怀有一丝人情味的徐朗演活了。《人在囧途》激起了徐峥的表达欲,这部电影的构思 不错,然而出国留学网剧本写得不行,该片导演叶伟民对内地又不熟悉,因此,徐峥代替了很多导演的工作。《人在囧途》之后,徐峥就有了自己拍一部电影的想法。这样,就 有了《泰囧》的问世。
他执导的首部作品《泰囧》虽然有些借着《人在囧途》的噱头,可的确是刷新了华语影坛多项纪录,也首次让世人看到中国电影不可估量的前景。当然,《泰囧》是 明显的口碑、票房不一致的失败之作,连徐峥自己也承认《泰囧》只是他的尝试之作,并没有把他要表达的东西充分表达出来,反倒最后成了一部纯粹的商业片,所 以三年磨一剑,这一次徐峥带着他的良心作《港囧》与“囧系”电影再续前缘,也真正赢得了观众的肯定,网上评论一片飘红。
从演员转型做导演的不在少数,做得还算成功的比如赵薇、苏有朋、徐静蕾、张艾嘉等,但是像徐峥做得这么成功的却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虽然票房不能代表一切,但票房的确有点像高考成绩一样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衡量指标。
“我以前只是一个演员,还没有做好当职业导演的准备,但是我有自己的电影观,我就想老老实实讲一个故事,拍好一个类型片。”徐峥的定位很明确,没有在一开 始就把自己甩得很高,所以他也的确做到了自己想做的,自己本身也有多年积攒的人气,所以自拍自导自演是他喜剧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徐峥其实算一个特色很鲜明的“性格明星”,他的演绎风格、导演风格都跟他的自身形象很相符,单看他的光头形象就足以勾起人莫名的喜感,从前他的喜剧是建立 在耍小聪明式的“纯粹喜剧”形态,从《爱情呼叫转移》系列开始,他的喜剧开始带有一种越来越严重的“自黑式喜剧”形态,也许看到别人比自己过得更惨就会忍 不住愉悦感爆棚是每一个观众共有的心态吧,而这种心态却不会因时代不同产生任何代沟。当年香港许氏三兄弟的喜剧电影、周星驰的无厘头系列、黄百鸣早期的电 影,不都是以展现小人物的悲催人生来博得观众笑声的么。徐峥的喜剧角色虽然不再是社会底层小人物,但他们有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本质上来看,无论哪个 导演,虽然不同时期的喜剧角色的社会阶层身份略有差异,但都是与时代大潮中社会主要阶层的人物相契合的。
徐峥的作品之所以能博得这么多的关注与认可,除了他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喜剧天分之外,他对自己电影的准确定位以及他对观众心理的精确把握也是他成功的重要 因素。当然,说到这里,可能又会有人批判他“过于恶俗”,或者“盲目迎合大众”,或者“降低了中国人的文化品位”,但是还是那句话,文艺片有文艺片的典 范,历史片有历史片的规则,喜剧片就要做得像喜剧片,而不是一个“四不像”的大杂烩,笑才是喜剧片的重点所在。
篇5:中学生的港囧观后感
一、《港囧》最大的问题是:不好笑
从影片前期口碑来看,从业内到观众就一句话:不好笑。
从《港囧》现有剧情看,就是一部传统错摸喜剧,而之类高度剧情化的喜剧,最依赖的显然是演员表演,也就是说,情节好不好笑,要看演员能不能把它演好笑。
实事求是的说,《泰囧》最大的笑点和看点,依次来自王宝强、黄渤、人妖姐姐和范爷,大家都看到了,上述强援这次一个都没有。
不能说徐峥不是好演员,也不是包贝尔不够分量,而是以现在的能量,是撑不起一部现象级大片的。
当然,好笑并不是衡量影片卖座的唯一标准,可是《泰囧》毕竟是部喜剧片,一部不好笑的喜剧用什么证明自己是喜剧呢。当然有人说,《心花怒放》也不够好笑,照样热卖,可是《心花怒放》没有遇到下面的问题。
二、更倒霉的是,还遇到神一样的“对手”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失利电影大多有个“神”一样的对手做映衬。
在厮杀激励的国庆档期,本就底气不足的《港囧》在《鬼吹灯之九层妖塔》和《夏洛特烦恼》这两部年底票房冠军种子选手和年度超级黑马的包围中,介么好的运气只能让人说一句:请多保重。
照理说,国庆期间观众是有看喜剧的刚需的,可是这样的刚需被口碑更赞的《夏洛特烦恼》满足了,观众也有看大片的需求,那么请看《鬼吹灯之九层妖塔》。等等,好像还有一部徐峥的喜剧叫什么来着?
三、“徐布斯”这个梗,肯定一点也不好笑
没有人怀疑,《港囧》是一部极度互联网的电影。
从先导预告片通过互联网首发,到定档发布会的网络直播介入,互联网贯穿并主宰所有影片话题的逐步传播与发酵。最后网络售票介入线下实体院线,网络院线的出现直接将影片送达用户。
可是光线忘记了一件事情,互联网只是工具。
互联网本身是不会创造票房的,电影才能创造票房。互联网能做的,只是聚合平台,对于电影营销来说,任何手段和工具都只是在做一件事——聚集人气。可是当电影本身有问题的时候,互联网就从聚合人气变成了散人气。
因为在互联网上,任何好笑的梗都是放大的。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人在街上摔倒,满大街的人都在笑,你即使觉得不好笑,也可能忍不住笑起来;反之,如果大家都不笑,即使你觉得好笑也会忍住。
《泰囧》是前一种。《港囧》是后一种。
四、虐哭宣传太low
能把一部喜剧电影男主角当场虐哭的发布会,也只有《港囧》了。
7月27日《港囧》第二场发布会,包贝尔作为男主角正式亮相。片方特意收集网友吐槽内容,并让包贝尔自己现场朗读。结果读到第9条,包贝尔当场洒泪,“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选我,就是一个大馅饼掉到我脸上。”
有媒体评论,“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宣传效果出来了”。这个笑话很好笑。
问题是:《港囧》需要这样的宣传吗?电影宣传的目的说到底跟卖白菜没什么不同:一是我这里有一堆白菜要卖,二是我这白菜比别家都好,你赶紧买我家的。《港囧》应该做的是后一种,可是他们把重点放在了前一种,于是囧掉了。
如果虐哭包贝尔真的是片方宣传方法的话,那么也用错了方向,因为他们选择的是前一种。
最大的问题是:让所有网友都知道所有网友都不喜欢男二号,这样真的好吗?这个点子是谁想出来的?卧底吗?
五、《港囧》已经失去了它的观众
最后我要说的是,《港囧》其实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观众。
光线影业今年以来的电影运一直都不大好,观众看到赵薇很容易想起同样大制作的喜剧《横冲直转好莱坞》,看到包贝尔不是想起电影哪里好笑,而是他在发布会上的眼泪,看到徐峥想起的是他在各大互联网发布会上的发言,仿佛看到某一位互联网大佬。
最大的问题还是那句:看过电影预告片和花絮的观众多数粉转黑,这对一部电影来说实在不能再糟糕了。
但当《港囧》以喜剧大片——它曾经的挑战者形象归来的时候,观众还会选择它吗?
互联网时代,口碑就是一部电影的风水,风水坏掉了,电影的命运还能好吗?
现在很多人提起徐峥,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囧系”电影,尤其是2012年《泰囧》刷新多项国内票房纪录,成为年度电影界的传奇,将他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可是,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初那个涂着红脸蛋、扎着麻花辫的猪八戒呢?对很多80后来说,当初是一部“毁三观”式的《春光灿烂猪八戒》让恶搞版的神墨剧火遍大 江南北,当时的它,简直就是对正版《西游记》一种颠覆式的形象重塑,从前那个肥头大耳、长相丑陋的猪八戒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操着一口娃娃腔、长相还有点萌的 青春少年,而他时人时妖的扮相也着实让我又爱又怕。就是这样一部带有无厘头意味的仙妖连续剧,让籍籍无名的徐峥一下子人尽皆知。
只是,他自己却并不太喜欢这种成名之后带来的意外困扰。有那么几年,人们在大街上碰到他,脱口而出就是“猪八戒!”徐峥深深隐藏了他对这种称谓的反感,试图友好地面对人们的这种称谓,但是,这种反感一直都在。
徐峥的文艺之旅开始得很早,早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演话剧了,而且经常巡回演出。他从小地主开始演,直到他年龄大了,就开始演老地主。
后来,他考上上戏,又投身话剧圈,是顺理成章的事。在拍《春光灿烂猪八戒》之前,他是上海著名的话剧演员,也是导演,有那么几年,他在上海的话剧圈很红 火,以至于有这么一个传说,说是去上海不看徐峥的话剧就等于白去了。只是,那个时候他走的是先锋路线,戏剧演完了,观众却抱怨看不懂,徐峥这才开始反思, 戏究竟是拍给谁看这个问题,这也是他从“高处不胜寒”开始走“亲民通俗路线”的转折点。只是从一个极端高冷的文艺青年忽然大反转演了一个浑身上下都充满傻 里傻气的“猪八戒”,这样的转型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后来,他出演的一系列电视剧包括《李卫当官》、《穿越时空的爱恋》《满汉全席》等,开始逐渐树立他带些狡黠又有些“韦小宝式”误打误撞却总是走狗屎运的 “徐氏风格”,其实徐峥是那种只要他往你眼前一站,不需要说一句话你就想笑的人,他是影视界的“宋小宝”(原谅我用了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但事实上效果确 实如此),我想这也许就是一个真正的笑星所应该达到的境界吧,像小品界的冯巩、宋小宝、赵本山,影视界的许冠文、黄渤等,都是本身自带笑点的人。
后来徐峥觉得电视的路子变窄,他又琢摸着去搞电影,是2007年的一部《爱情呼叫转移》让人忽然意识到当年的萌娃已经成长为中年大叔,也是从那部电影开 始,中年家庭情感危机开始成为他电影里不可缺少的明线或者暗线,包括后来的《人在囧途》、《泰囧》以及刚刚上映的《港囧》,“七年之痒”的情感危机都成为 他想主要表达的内容,根据以前徐峥偶尔也被爆出来的绯闻,我冒昧地猜测这也许正是他自己内心一直在饱受煎熬的矛盾与问题,他既胆怯地借虚构人物之口来表达 了自己的困惑,又诚实地向观众表露了自己对爱最终的抉择。
中国有句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别人都是在走上坡路,而徐峥在文艺的道路上却像是在走“下坡路”,从当年局限在自己象牙塔里的高冷先锋文艺青 年,到如今充满人情趣味无比亲民的喜剧大叔,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他渐渐认识到,戏是要拍给观众看的,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想做一部主流的喜剧片,它的主 题必须够俗,够世俗,因为只有世俗,才能涵概的人群面够广,才能够给大部分的中国观众所接受,这是它电影里面的主题。”
很多人拿社会意义、文化意义来诋毁徐峥的片子,认为其思想深度不够,其实我觉得这是某些文化人相当主观的一种偏见,因为你不能拿一部文艺片的标准来考量一部商业喜剧片,徐峥拍片的原始定位就是通俗喜剧片,你又为什么要自作多情地拿高尚的情怀主义去批判人家呢?
★ 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