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语常考知识点

2023-09-26 07:35   geyange.com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

内容简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成书,因此称“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论语》的思想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分别是“仁”、“礼”、“中庸”,其中“仁”是《论语》的核心思想。

《论语》孔子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这本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共有20篇492章,书中的内容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一、《论语》思想体系核心“仁”

仁在《论语》思想体系中是最高的理论范畴,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其基本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孔子认为仁人应当具备五种品德: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指出仁是为人的最{准则,仁人要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对别人无所要求。孔子以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出发,提出仁者爱人,克已复礼为仁。爱人是仁的第一要义,是仁的实践中的理论基础。爱人就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此,孔子还提出:克已复礼为仁,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克制个人欲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的伦理道德规范,从而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从恢复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的目的出发,提出行仁以孝悌为先。孝即是爱自己的父母,悌即是爱自己的兄弟和家族的同辈,然后广泛地爱其他一般的人,这是对“仁”进一步作出的补充。强调实行仁德必须从孝悌开始。从道德修养着眼,提出仁者安仁。仁者安仁是说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真正具有仁德的人,他的仁德要建立于内心信查的基础上。

勾从道德完成,坚持真理着眼,提出杀身成仁。作为仁者,必须勇敢地实践仁,坚持仁,要经得住考验,甚至不惜为此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论语》中仁与礼是紧密结合的,要彻底地研究仁,就必须研]仁与礼的关系。礼,是我国古代的社会行为规范、仪式的总称。它的;内容包括:制度(指官制)、刑法,也涉及生产关系;仪文(指各种仪式和车服、器具的文饰);伦理、道德规范。一般来说,主要指道德原则和规范。

仁与礼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仁是核,礼是表。仁是孔子从当时现实生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是新的创造;礼则早已有之。

其二,仁是内容,礼是形式。

其三,仁是统帅方面,而礼是被统帅方面,仁是改造方面,礼是被改造方面。同时,孔子还着力强调了礼作为行为规范,对建构道德品质的仁的重要作用。指出遵礼是学习和培养仁的重要途径,他说克己多礼为仁。

二、《论语》的哲学思想,孔子的天命观

重人轻天。对鬼神敬而远之,对鬼神问题存而不论;对祭祀也不否定,但也不取宗教的狂热态度;只是把工作重点放在人事,即务民之义。如: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这种观点对我国后世人的信仰影响极大。

承认命定论,但在实际行动上,与命运抗争。孔子指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认为人的生死富贵都是由命运决定的。孔子承认命定论,又提出知命,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三、《论语》的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可以说是孔子“仁”的方法论,是其思想的最高层次,主要有:过犹不及思想。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讲过头和不及一样有害,处理一切事情既要反对过大,也要反对不及。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政治上,提倡居敬而行简,但又反对居简而行简。经济上,提倡惠而不费,劳而不怨。(尧日篇》)文艺上,提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道德伦理上,反对以德报怨提倡以直报怨。教育上,提倡学思不可偏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和而不同思想。所谓和,就是矛盾对立面或各种不同因素的和谐结合。所谓同,就是人为地取消矛盾对立面的差异,或人为地去掉各种不同的因素,而强求简单的同一。这种思想,政治上,强调缓和矛盾,既要求人们不犯上作乱,又要求统治者克制私欲;强调君臣之间交换意见,臣子对君主要勿欺也,而犯之。经济上,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文学艺术上,则强调善美结合,尽善尽美。

四、《论语》的政治思想

《论语》的政治思想,基本点是贯彻仁者爱人这个总的纲领的。其内容主要为,统治者要关心人民,减轻剥削,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统治者要以身作则,克制私欲,遵守国家法令和社会准则;要减轻刑罚,加强对人民的教育。

(一)关于仁德政治思想

(1)为政以德,关心人民。这主要表现在爱惜民力,减轻剥削,施惠于民。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2)克已正身,以身作则。孔子强调国家统治集团,从君主到一般官吏,要克制私欲,恪守礼法,为人民作出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齐之以礼,重在教育。孔子认为对待人民,教育为主,刑罚为辅。为政不能不用刑罚,但可以通过教育,减少刑罚的使用。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二)关于贤人政治思想

孔子不但强调仁德政治,而且认为仁德政治的实现,还必须依靠贤人,即依靠德才兼备的人才。他提出:选拔贤能是民服的重要条件,强调为政必须

选举贤能。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他还提出,必须突破门第界限,选拔出身贫寒而又很有才德的人作政府官吏。

(三)关于正名思想

孔子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孔子的正名,就是从原西周政治结构(亦即宗法等级结构)的观点出发,来纠正当时政治领域中天子、诸侯、大夫这一等级序列中名实不符的情况,以保持他所希望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稳定秩序。其目的是希望在保持旧的政治结构的前提下,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社会条件下,进行封建性的社会变革,从而达到天下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的王道一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