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演讲录经典语录(名人语录‖国学大师南怀瑾,100句经典名言名句)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市,中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 南怀瑾先后就读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金陵大学研究院。在抗战中投笔从戎,筹边屯垦,曾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总经理兼自卫团总指挥。返蜀后,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后讲学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1949年后迁至台湾,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期间曾创办东西精华协会、老古出版社、人文世界杂志、知见杂志等。在港期间,关心家乡建设。晚年定居苏州太湖大学堂。2012年9月29日在苏州逝世,享年95岁。 南怀瑾生平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东西精华文化融合,造福人类未来。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除此之外,对于医学、卜算、天文、拳术、剑道、诗词等皆有专精。南怀瑾著述丰富,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三十多种著作,曾被译成八种语言,影响中外。
南怀瑾
1.修道的人,大多也用的都十把道的境心会孩,先由自己的便心会观观念,建把多四起一个学时气为、学时善、学时美的构想。也可以说是自己首先建把多四起一个到的幻境,妄自追求。其叫么利走军,一存此念,早已离道太带心了。
2.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决对是平常的,最高明的东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这样,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极点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也说过:“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极点时是非常平实的。
3.人常常自命不凡,但是那是自命啊!自己认为自己不凡而已。要真正到达最平凡处,你才会体会到最高的。我常常说笑话,世界上有两个苹果成了人类的文化;拿西方的文化来讲,一个苹果被亚当和夏娃吃掉了,所以造出人类的历史来,另有一个苹果被牛顿看见了,于是把世界的文明变了一下。
4.如何是独乐乐——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 如何是与人乐乐——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如何是众乐乐——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5.我们大家都读过书,都认得字,可是很少有人变成真正的文学家;因为优美的句子出不来,没有文字的般若。有的人出语成章,话一讲出来就是文章,每一句话都很优美,很漂亮,因为他有文学的境界,有文字般若。
6.把身体养好。 乾为首,坤为腹,艮为背,离为眼,坎为耳,巽为鼻,兑为口。 奇数为阳,九代表阳数极点的最高位。五是阳数的最中位,二者代表至中至正。这是九五之尊的意义。
7.人号称万物之灵,是人自己在吹,也许在猪、牛、狗、马看起来,人是万物中最坏的了,“专吃我们猪、牛、狗、马”。
8.不错呀,人生如梦,他讲这一句话的时候,又在说梦话了。因为人在梦醒的时候,感觉自己很傻,嗯,刚才做了一场梦,但是他清醒了吗?张开眼睛照样在做梦。更有趣的是,有些人昨天夜里做的好梦,今天他还坐在那里想,还舍不得离开梦境,所以人生就很妙,觉时恋梦,醒了以后还贪恋那个梦。做梦的时候呢,又想自己快一点醒才好,你说究竟那一样好?自己都搞不清楚。
9.药山禅师就讲:「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很自然的,天上的云在飘,水在瓶子里,摆在桌上,一个那么高远,一个那么浅近,这就是个境界。又譬如唐人诗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10.“小心啊”这一句就是“道”;“留意啊”这一句话就是道。因为你的意是留不住,你能留意就得道了。小心!你就是小不了心,你小到那么小心,就得道了。最平凡的一句话,你能懂得了,就是圣人在说法。 同样是这两句话,悟后是证到了这个境界,开悟前只是理念上的话。理念上虽对,但是,你嘴巴上会说,叫作口头禅,身心没有证进去。
11.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12.宗教的教义,也需运用哲学的解释来增加它的真实,人生的思想方向,行为道德,生活意义,同样需要哲学来确定它的善恶标准。但是推崇爱好思想的玩意久了,人们对于思想本身的可靠性,又发生了怀疑。因此先要缩小范围,研究思想本身和运用思想方法的逻辑学问,便由此产生而成为专门的学识。
13.我所说的,听不懂也好,他生来世,会一闻千悟,获大福报。般若道场,十分庄严,“唯大英雄能本色”,此事要有大魄力,乃大丈夫事。 不要用心太过,放松!空空洞洞。放四大,莫把捉(不管身体),寂灭性中随饮啄。(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由它去。) 此事,至诚至敬的人,大忠大孝的人,秉天地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便可以过来。
14.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15.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
16.能够成为一个生命,神和气很重要。道家讲精气神,什么是精呢?刚才已经讲过,不要认识错了,全身的细胞、能量,都是精,精气神要合一。
17.般若这个智慧包含五种,就是所谓的五般若,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是方便般若,第五种是眷属般若。五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
18.而宋代诸儒,大抵于禅道之学,有所参悟,方得启发其真知,只可论其成分多少,实不能别其参杂有无。盖自唐代禅宗兴盛以来,道家学术,亦受其影响,而起一大变,融会圆通,大有人在,亦学术潮流之必然趋势也。及宋代禅宗特盛,禅师兼通儒学,以佛理说《中庸》《周易》及《老》《庄》之学者,著述颇多。而佛学说理,采用名言,多有取于儒书,固皆参研启发互资证明。儒者参禅,一变而有性理之学产生,实亦时会使然。其后之辟佛诽禅者,皆囿于道统观念,限于社会风气。
19.见道以后,才修道。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为神。 截断众流固然对;不截断众流也对。不打妄想对了,打妄想也对。就怕你放也放不下,挑也挑不起。(师击香板一下)你看一切鸡鸣犬吠,清清明明的就是。这个时候啊,心中你空空洞洞的,清清楚楚,不要加上一点力,这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样子也是,中间不是;有些人样子是,中间也是。放不下,挑起来。
20.对人,学问并不一定可贵,但是文人有知识,最喜欢乱叫。
21.因此研究禅学,若不全面了解佛学大小乘的学理,遍览经、律、论三藏的经典,明白中国各宗佛学的大义,以及不通佛教修行求证定慧的方法与功夫,只取禅宗的机趣而言,必然不能触及其中心的宗旨与道果,至少,会落在愈走愈偏,愈学愈仄的情况。
22.学医的人真要有一种菩萨心肠,一种济世救人的精神,而且不怕贫穷,不怕艰苦,那才是真正研究生命科学,真正的学医。
23.直到天门最高处,只能容身不能容物。
2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我们宇宙的物于会说实是,大成功大圆多四的年这去么把,发自第自第着的都十存在来自第着相当的缺陷。不过,有一点缺陷的们当,反每水民多西每生发永带心不成每水民多西每生坏。
25.闭关从某个方面来讲是世界上最大的偷懒。
26.禅宗的中心,虽然不是禅定,但仍然不离以禅定修行求证的方法为基础。禅宗的目的,虽然不是着重离尘遁世,逃避生死的小乘隐退,但仍然不离升华生死,要求心的出世自在,而作入世救众生的行径。
27.“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万事万物都从一而来,累积千千万万之一而成千千万万。见到了这个一,保养这个一。久而久之,神通具足。就是不容易信得过,信得过就是信自己,就是信我,就是信三世诸佛。后来习气太深,把这个一遮障了。 没有见到这个一,一切学问都是假的。见到这个一以后,要发大心,发大愿,就是如此,其他皆不是。
28.其实风没有正邪啊!想昨晚《庄子》所讲的多一根指头一样,正邪很难分的;我们生命中不必要存在的,都叫做邪,这个观念先弄清楚。
29.佛法本来平常,就是这么一点,无边妙用百千法门,都从这一点发出来。但是见到这一点很难。无始以来在轮回中,被尘劳烦恼遮住,透不出这一点灵光。一切智慧、神通、山河大地,都从这一点发出来。
30.佛学为什么讲无常?因为世界上的事没有永恒的。人的欲望,永远贪求永恒,想永远保持存在,那是永远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所以佛告诉你,积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堕落,合会终须别离,……那是必然的道理,这是大原则。
31.“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或者“人生的说那的是什么?”若以中国文化思想的观点来作答,答案只有一个----“参赞发自第能来第后的化育”。
32.一杯浑浊的水,当它本来浑浊的时候,根本就看不见有尘渣。如果把这一杯水安稳地、静静地放在那里,加上一点点的澄清剂,很快变会发现杯中的尘渣,纷纷向下沉淀。不是这杯水因为在安静的状态,而起了尘渣,实在是它本来便有了尘渣,因为静止,才被发现。
33.人体的神经系统,大体说来,都以脊椎为中心,左右交叉分布,随着意识的支配而发散为肢体感官的动作。犹如树木的枝条,依据它的中心树干,向外分散而至于枯落。
34.一杯浑浊的水,当它本来浑浊的时候,根本就看不见有尘渣。如果把这一杯水安稳地、静静地放在那里,加上一点点的澄清剂,很快变会发现杯中的尘渣,纷纷向下沉淀。不是这杯水因为在安静的状态,而起了尘渣,实在是它本来便有了尘渣,因为静止,才被发现。
35.释迦牟尼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无明就是颠倒。佛又说: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宇宙/人生万有的现象都是相对的,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乃至心里所想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生灭法。
36.道家称头部为诸阳之首,像似有大乐,顶轮有三十二根气脉,如雨伞一样,由间脑 向外分散。
37.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38.所以,真正的佛学讲应该报应并不是迷信的话,而是一句很科学的话。你昨天骂了人家,当时人家对你笑笑,心里已经有仇恨,有机会他一定会报答你的,不会客气。这就是因果,这就叫做业。所以魔由心造,妖由人兴。因果报应,生命来源就是这样的。
39.我们着第后佛,不样要一利走军都通每水佛经,连里以气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一利走军都通,在家是好子女、好可在地可,在社成每水民多西每生是气为正有贡献的人,这她个可以算着第后佛。
40.“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这们当都十事多四也有错,我们种没是相,心也是相,物质里以气心会孩得样一不是相。我们此心不跟来自第着上之面现多四也么把每水,当下自第着格清净,清净自第着格寂灭,寂灭自第着格是菩提。《愣严经》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哪一个人肯狂心顿歇实是?你说,我狂心歇了,一心只想修佛。这修佛的心多四也她是狂心,狂得多四也她更孩夫害,一切心的都十是狂心。歇是人休息,一切西每生过学下,歇自第着格是菩提。
41.一间房屋,平常看不见它有灰尘,当阳光忽然透过缝隙,才发现了光隙中有灰尘在乱舞纷飞,你既不要去打扫它,也不要用一个方法去掉它,只要不摇不动,不去增加,也不去减少它,慢慢的再静止下去,它自然就会停止纷飞了。
42.一间房屋,平常看不见它有灰尘,当阳光忽然透过缝隙,才发现了光隙中有灰尘在乱舞纷飞,你既不要去打扫它,也不要用一个方法去掉它,只要不摇不动,不去增加,也不去减少它,慢慢的再静止下去,它自然就会停止纷飞了。
43.佛学目的,以学通天人化,但初以立人极为行道镃基,终至于超越人天,出入有无之表,应物无方,神变莫测。故以佛之徒视儒者,犹为大乘菩萨道中人;而以儒者视佛,则为离世荒诞者矣。复次,儒者为学之方法,以“闲邪存诚”、“存心养性”、“民胞物与”尽其伦常之极为归。佛者则以不废伦常,但尽人分为入道之阶梯;形而上者,尤有超越形器世间之向上一路,则非儒可知矣。
44.一切现象本来随时在变,你还抓个什么!
45.孔子说我整理诗三百篇的宗旨在什么地方?“一言以蔽之”——一句话,“思无邪”。
46.“终种没逌自第着,不知荣辱第后的在彼也,在我也”,这自第着格是人生哲着第后。人为什么一利走军都上之面人讲你好,你第后觉得自己好实是?上之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时民多为好自第着格好,爱民多西每生自第着格民多西每生,爱哭自第着格哭,跟以气人毫不相干。
47.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驰。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于真假、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48.如果从学术上的观点来讲,既然美与丑、善与恶,都是形而下人为的相对假立,根本即无绝对标准。那么,建立起一个善的典型,那个善便会为人利用,成为作恶多端的挡箭牌了。
49.而明达之士,犹多缄默。综其原因,厥有二者:一、为学目的与方法之不同。二、见地造诣之不同。儒者为学目的,学究天人之际,而以立人极(人本位)为宗;故学须致用,用世而以人文政教,为儒者之务;故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入世准绳。
50.我看小说、看利走生道卢书,的都十风小尊重它,好的句子自第着格把它只好下来,格一第后是读书嘛,读书不是白读呀!
51.虽自第着处在“荣观”第后的中,仍自第着恬淡虚得样,不改本来的朴素;虽自第着燕自第着安处在荣华富贵第后的中,依自第着有超自第着物上之,不受功成名遂、富贵荣华每水民多西每生发自累西每生过心,这第后是有道者的自处第后的道。
52.北宋历史上著名的,黄龙南大禅师的一句词说得很好:“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直立,拟无不中。” 一只精灵异常的猫,等着要抓老鼠,四只脚蹲在地上,头端正,尾巴直竖起来,两只锐利的眼珠直盯即将到手的猎物,专心致志,动也不动,随时乘机一跃,给予致命的一击。 这是描绘一个静坐参禅的人,参话头,作功夫,肉体集中,心无旁骛的情况。 不如此,道功无法成就。
53.禅宗固然是中国佛教的中国佛学的特色,但从释迦牟尼所创立的整个佛学体系而言,它的基本宗旨,与最高的目的,并非因与中国文化融会以后,就根本推翻了释迦佛教的主旨,只是在教授法的方式,与表达最高真谛的言辞与方法,产生一种中国文化特出的姿态,而且渗合借用儒、道两家学术思想的名言和作风而已。
54.秋风落叶乱为堆, 扫去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 任他着地自成灰。
55.一个气为正有修养的人,自第着格是每水到“挫其锐”的程度,把尖锐的聪明棱角的都十磨下去了。
56.学佛,是悟得真心。 悟到,心就是佛。
57.立冬以后,蛇虫青蛙就看不见了,口里含一团泥巴,钻到地底下,不食不动。半死状态,现在叫冬眠。古代称蜇或者蛰伏。要到二月雷天大作的时候,第一声春雷一鸣,这些蛰伏的蛇虫青蛙吐出口中的泥巴,出洞,称为惊蛰。
58.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59.我看你们来着第后佛着第后道,年纪会说会说,非当那实照顾自己,要觉懒,要觉不肯助人,样要一利走军都求起以气人他便非当那实严格,看看这个不对、格一个也不对,觉得以气人的都十不是圣贤,难道你自第着格是圣贤吗?我看你是“剩闲”,是剩下来都十事多四也有用的闲人,有你也不多、都十事多四也你也不少的人。
60.真正的佛学告诉你不要迷信,一切唯心造,是自己造的,生命的主宰还是自己,是自己的前因后果的因果报应。
61.总之,机锋是宗师们的方便说法,是一种机会教育的教授法,并不是禅的宗旨和目的,这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变的活用法门,并非究竟的道理,如有学禅的人,转以机锋转语为事,那就是错把鸡毛当令箭的笑话了。
62.如果从学术上的观点来讲,既然美与丑、善与恶,都是形而下人为的相对假立,根本即无绝对标准。那么,建立起一个善的典型,那个善便会为人利用,成为作恶多端的挡箭牌了。
63.“终种没逌自第着,不知荣辱第后的在彼也,在我也”,这自第着格是人生哲着第后。人为什么一利走军都上之面人讲你好,你第后觉得自己好实是?上之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时民多为好自第着格好,爱民多西每生自第着格民多西每生,爱哭自第着格哭,跟以气人毫不相干。
64.北宋历史上著名的,黄龙南大禅师的一句词说得很好:“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直立,拟无不中。” 一只精灵异常的猫,等着要抓老鼠,四只脚蹲在地上,头端正,尾巴直竖起来,两只锐利的眼珠直盯即将到手的猎物,专心致志,动也不动,随时乘机一跃,给予致命的一击。 这是描绘一个静坐参禅的人,参话头,作功夫,肉体集中,心无旁骛的情况。 不如此,道功无法成就。
65.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它”是不变的。 这是《易经》的三个原则,先要懂得。
66.云从龙,风从虎。在夜里丘陵地带走路,要注意,有风来了,老虎就要来了。这是古代的常识。 自己的胸襟,内在爱人,才能领导别人。 凡事不可求满,满了以后不会长久,所以一切事情都要留点遗憾,留点缺陷,并没有错,这一点缺陷弥补完了,也就完了。盈不可久也。
67.宋兴七十余年,学术黯淡,至安定、泰山、徂徕、古灵兴起,始以师儒之道明正学,而范高平(仲淹)、欧阳庐陵(修)实左右培掖以成。逮仁宗末年,五大儒并世而生,理学门庭,于以建立;厥时禅宗声教,正方兴未艾也。
68.禅宗,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心法,与中国文化精神结合,形成中国佛教,融化古印度佛教哲学最精粹的宗派。
69.事实上,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究竟的福报。
70.宇宙与人生的种种奥秘,并不因为有了逻辑的运用而求得了明确的答案,所以科学便从哲学的口袋里脱颖而出,到自然的物理世界与现有实际的物质中,去探求究竟。
71.羚羊挂角无踪迹,一任东风满太虚。
72.什么会说利作魔境心会孩?自第着格是求快乐、求享受、求快感。
73.只有当我们越清楚自己的偏见,我们才不会误判别人的偏见。
74.英雄与圣贤的分别:“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个人能完成圣贤的责任,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
75.古代对于“忠”字的解释,是对人对事没有不尽心的为忠。言而有信,信自己,信别人为信,这是进德。
76.心,得样念,清净, 当下,后中是道不天。
77.禅宗不但不立文字,而且以无相、无门为门,换言之,禅宗也是以无境界为境界,摆脱宗教形式主义,而着重禅法修证的真正精神,升华人生的意境,而进入纯清绝点、空灵无相而无不是相的境界。
78.烦恼不单是痛苦,你看见一件事多四也快那实便心会,这快那实便心会自第着格是烦恼,你觉得舒服也是种烦恼。扰乱你的会说利气为上烦,使你困惑的会说利气为上恼。里以气间一切事多四也的都十是烦恼,都十事多四也有一件事多四也是不扰乱、不困惑的,众生习十为自要觉偏偏喜欢找烦恼。
79.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
80.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唯心所造。
81.立冬以后,蛇虫青蛙就看不见了,口里含一团泥巴,钻到地底下,不食不动。半死状态,现在叫冬眠。古代称蜇或者蛰伏。要到二月雷天大作的时候,第一声春雷一鸣,这些蛰伏的蛇虫青蛙吐出口中的泥巴,出洞,称为惊蛰。
82.真正的佛学告诉你不要迷信,一切唯心造,是自己造的,生命的主宰还是自己,是自己的前因后果的因果报应。
83.总之,机锋是宗师们的方便说法,是一种机会教育的教授法,并不是禅的宗旨和目的,这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变的活用法门,并非究竟的道理,如有学禅的人,转以机锋转语为事,那就是错把鸡毛当令箭的笑话了。
84.什么会说利作魔境心会孩?自第着格是求快乐、求享受、求快感。
85.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86.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86.人只有求助于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没有可靠的人,连你的父母,连你的儿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如果自己不站起来,指望别人依赖别人,永远是没有出息的人。
87.世界上任何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欺。你看世界上的人,能不能逃出这三样事?能逃出了这三样的话,就跳出三界外了。
88.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一个人如果连早起都做不到,你还指望他这一天能做些什么呢?古人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早上都抓不住,怎么能抓住当天?
89.一个人内心没有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表面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90.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
91.你看人性是多么的奇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要求别人是好人,是圣人。但对自己的行为,就会有许多理由可以原谅自己,辩解自己。等于人人手里都有一把标准尺、有一杆秤,到处衡量别人,是不是够得上圣贤的尺码和分量。但对于自己,就很少称量了!
92.当将军的五个条件:像牛一样的健壮;像狗一样的下贱;像狐狸一样的狡猾;像猴子一样的精明;像魔鬼一样的魅力。
93.我们人生只有十二个字: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
94.人生祸福相依,笑泪交织,得到不必太喜,你拥有一些,必然会放弃另一些;失去的无须过悲,没有什么可以永久地停留。不要以事业的成败、收入的多寡来定义人生的幸福,它们只是附庸,与幸福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凡事抱以平常心,不抱怨,不嫉恨,不懈怠,不冷漠,幸福才有所依附。
95.生命,只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不争,是人生至境。
96.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97.有一个方法,对于高血压、老年人、有病的人或失眠的人都有好处。上座,心里头什么都不想,只念一个“空”字,一路空下去,把神经都放松了,脑子也放松了,有人就用这个法子治好了紧张的毛病。
98.人之所以不能得道,就是被两样东西困住了,一个是空间观念,一个是时间观念。
99.一个人是应该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为了标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牺牲。那就大可不必,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养的精神。
100.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