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辨法律文化论集

2023-09-16 08:04   geyange.com

法辩经典语录

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作者追随法国法学家孟德斯鸠,而力图推陈出新,以“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的原则,开创了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先河,奠定了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基础,是为法学理论的一部经典之作。本书联系古今中外的法律传统和法律现象,用深入历史文化中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切。这些文章曾经以其锐利之思想、清新之文风而引人瞩目,不但令众多外行一窥法理堂奥,得以亲近法律,同时也使法律学子领略了法律写作的另一种样式,耳目为之一新。

用文化解释法律,用法律解释文化。

从古希腊到罗马,从欧罗巴到华夏,

穿越数千年,纵横几万里,

将比较法学、法律文化融为一体,法治的精神在笔端自然流露。

——1978—2014影响中国法治图书评委会

本书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为体系、概念所缚,置法律现象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来理解,致力于开拓新的研究空间和...

☀内容简介

作者追随法国法学家孟德斯鸠,而力图推陈出新,以“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的原则,开创了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先河,奠定了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基础,是为法学理论的一部经典之作。本书联系古今中外的法律传统和法律现象,用深入历史文化中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切。这些文章曾经以其锐利之思想、清新之文风而引人瞩目,不但令众多外行一窥法理堂奥,得以亲近法律,同时也使法律学子领略了法律写作的另一种样式,耳目为之一新。

用文化解释法律,用法律解释文化。

从古希腊到罗马,从欧罗巴到华夏,

穿越数千年,纵横几万里,

将比较法学、法律文化融为一体,法治的精神在笔端自然流露。

——1978—2014影响中国法治图书评委会

本书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为体系、概念所缚,置法律现象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来理解,致力于开拓新的研究空间和话语空间;既关注社会问题,又不放弃学术立场,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成社会理性精的健康成长。

法辨:法律文化论集的创作者  · · · · · ·

☀内容简介

梁治平

1959年生,当代知名法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史、法律文化、法律与社会。

曾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93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1988年以来,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美国高等研究院,以及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术机构访问、讲学和研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编著有《法辨》《法意与人情》《法律史的视界》《法律何为》《法律的文化解释》等多种作品,译有《法律与宗教》等,并主编《宪政译丛》《法律文化研究文丛》及《洪范评论》。

目录  · · · · · ·

自序

比较法与比较文化

比较法律文化的名与实

身份社会与伦理法律

“礼法”还是“法律”

“从身份到契约”:社会关系的革命——读《古代法》随想

· · · · · · (更多)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引自第106页

—— 引自第10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新民说·梁治平作品集(共6册),这套丛书还有《礼教与法律》《清代习惯法》《法律史的视界》《法意与人情》《高研院的四季》。

喜欢读"法辨:法律文化论集"的人也喜欢  · · · · · ·

历久弥新,读史知今。“在中国,法律自始就是帝王手中的镇压工具,它几乎就是刑的同义语。而在古代希腊、罗马,法却凌驾于社会之上,可用以确定和保护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它的范围也决不只限于刑法。” 观念的改变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前进,可能还有太多人不知道甚至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权利,更对那些力争权利的人嗤之以鼻,埋怨谴责其唯恐天下不乱。

作者在自序开篇即表明其所取的基本立场。我以为,一方面,“用法律说明文化”很好地避开了“文化决定论”的涡旋,另一方面,“用文化说明法律”又能为制度的“现代化”打开历史和比较的视野,由此立场可见梁先生的平正和敏锐。书中多处可嗅到8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氛围。梁先生的文笔也一级好,寥寥数语,足使人豁然而悟。

> 更多短评 64 条

我要写书评

法辨:法律文化论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前一段时间杨佳案成了网络上热门的话题之一,这起案件法律人在我看来第一次一致对外,对付来自网络上的各种舆论。事实上这起案件从本身来看实在是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刑事诉讼法的各项程序都是很好的执行。但是这起案件的讨论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梁治平先生在这本书中也提...  (展开)

读梁治平《法辨》杂感

一 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时代语境。脱离了这个语境,还剩多少价值,是估量一本书“经典程度”的重要指标。梁先生在2002年“重印后记”中点明:本书在写作完成10年后再版,“读者多少可以感受到10年前中国知识界的氛围,也可以约略了解作者当时的智识状态与努力”。如今又已20年过去...  (展开)

《法辨》,梁治平的早期论文集。集子的命名出自梁治平的最爱——《法辨》(多部集子被梁收入)。这也是这部集子中较长的论文之一。其余各篇多出自《读书》。而我更喜欢的是其余各篇中的几篇。 《身份社会和伦理法律》,载于1983年3月号《读书》,谈的是瞿同祖《中国法律与...  (展开)

《法辨》:文化传统的革除与再造

尽管名为“法辨”,但梁治平先生的这本文章结集的落脚点却是文化的——这样的角度选择需要勇气,但根本却是理性思考结果的彰显。“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作者所提炼出的观点看似简单,但在当下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中,却是颇具视野的。因为我们尽管总是可...  (展开)

“法”从何未来,走向何处?

这本书虽然是法律文化论集,但更像是法律史与部分法理的结合,当然这也源于作者在广义层面使用“文化”二字。论集以书评为主,作者评述法理/政治相关书籍,并着重于中西方的“礼”与“法”的差异、成因以及在各领域的表现。尽管作者的逻辑结构和行文论证略微松散,这或许源于书...  (展开)

让法律多一点文化味

梁先生的这些文章,很多都在当年的《读书》杂志上读过,虽说还出过一版,但拿到新版的图书,还是倍觉亲切。 法律诞生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母体当中,自然带着某种文化或者文明那种特殊的印记。这是一方面。说到西方法律,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之间,就有着很多天然的...  (展开)

析法之历史辨法之精神

析法之历史辨法之精神 《法辨:法律文化论集》,是梁治平先生1985年~1988年间写就和发表的部分文章,集名出自梁治平的《“法”辨》一文。作为字、词,中西方历史上的“法”,以及作为与社会现象的“法”是有别的,甚至是有本质性的区别。梁治平认为,历史决定着观念,观念又左右着...  (展开)

法律文化学的启蒙之作

大三才读到梁先生的《法辨》,后悔没有早读。论述很精彩,语言精炼浅白,有条不紊地编织体系,解决了我的不少问题。

> 更多书评 10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