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电影说说 如何评价《金刚川》这部电影
不请自来,因为在今天才看完这部片子的我,真的感到了极大的震撼。
太特么难看了!
这几乎……不,就是我看过最难看的战争片。
张译说:“我用人格担保,它不会比《八佰》差。”
好,我单方面宣布,张译在我这里失去人格!
说回正题,如何评价《金刚川》?
答,这就一部圈钱之作。
在看完电影之后,我先搜了一下,这部在八佰上映之前毫无声息的作品究竟是于何时拍摄的,结果令我很吃了一惊。
金刚川在三月份立项,但因为疫情的原因,一直到六月底七月初左右才正式开拍,而为了在10月25日这一天上映。
也就是说,从开拍剪辑再到后期制作,整部电影完成的周期只有三个月的时间。
三个月的时间,这部片子能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么?
答案是不能。
这部片子挂名的导演有三位,管虎,路阳还有郭帆。
而后来,原本只是抱着和管虎学习战争片拍摄心态前任攻略的导演田羽生因为时间关系也加入了导演的工作,成为了联合导演。
顺便,金刚川的编剧是管虎。
说起这一点,真是好想夸赞一句,管虎导演到底是特么怎么想到这种仿佛西游记后传式的重复内容的,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把省钱之力开发到了极致。
通篇电影只讲了一件事,修桥。
这个东西其实很不好写,因为照他的剧本呈现看来,敌人炸桥的过程零零散散,而我军大部分的时间只是在等待修桥,唯一能出彩的地方就是能够对敌机造成打击的高射炮部队,也就是战狼和张译主要负责的部分。
按说抗美援朝那么多更有戏剧冲突的内容可拍,怎么偏偏拍了这么个没劲儿的修桥呢?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恍然大悟,修桥特么的省钱啊!
于是我又想到,干嘛剧情重复来重复去,一个事儿反反复复来,还到处充斥着侮辱观众智商的红字,真以为没你那个红字提醒,观众连你的时间线都搞不清楚了?更别说你一个镜头还反复用了特么好几次。
一个好的电影,是随着时间的递进不断给观众新的内容,这样才能一直维持观众的注意力,而当一个观众在某一刻不再关注电影而开始关注别的,这部电影就失去了这个观众。
它大概是在重复第二次的时候失去我的。
但结合修桥的问题,我明白了,这么拍,关键还是在省这个字儿上,或者说,是为了节省时间。
毕竟只有三个月,要是老老实实的拍,这点儿时间是显然不够用的,而你管虎的剧本,干嘛还要再来俩其他导演来掺和一脚呢?
当然是为了方便三个导演分工合作嘛。一个导演负责一个部分,分开赶工,最后再合起来,啪!一俩小时的电影就成了。
佩服佩服。
于是这个完全为了服务于特定任务而产出的电影,毫无意外的烂出了风采,烂出了气质。
人物人物莫得灵魂,剧情剧情乏味无力,而貌似在各色细节上,我看到了不少军事爱好者痛批管虎。关于这最后一点,嘿嘿,省钱么,不寒碜。
一个战争片,能看得人昏昏欲睡,管虎不愧是管虎,必将在中国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爱国而爱国,领着任务赶进度,如果这就是金刚川的工作人员们表达对志愿军的热爱,那你们的热爱可能真的有些廉价。
甚至可以说,由吴京开启的“爱国大片”的热潮,在金刚川或许将走向终点。
口号喊了这么久,可你总得给观众拿出点儿真东西吧。
爱国有错么?没错。
可吃相如此难看,未免过分了吧。
(以上均为从影院出来时拖着昏昏沉沉的身子和大脑情难自已的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