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房子的悲哀 捐千万房产是“没有子女的悲哀”

2023-09-07 11:49   geyange.com

没有房子的悲哀

房子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资产。随着房子越来越值钱,也催生出许多家庭矛盾和纠纷。然而就在前两天,上海一对母女却来到中华遗嘱库上海第二服务中心,表示要捐出自己价值千万的房产。吕云珠阿姨告诉工作人员,自己名下有一套房产,价值一千万左右,打算立遗嘱留给女儿。因为女儿没有结婚的打算,以后也没有继承人,于是女儿主动提出,将来把遗产全部捐给国家。(《新民晚报》8月11日)

这套房子现在价值一千万,考虑到位于上海,想必未来还有升值空间。把这样一笔资产捐给国家,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很大的魄力。要知道,许多人拼尽一生,也未必能拥有这样一套房子。这对母女的举动,无疑令人敬佩和感动,网友纷纷为她们点赞,称赞她们“境界高”。

但与此同时,这样的举动并不常见,也超出了我们的生活经验,也有网友颇为不解,比如有网友就说“没有子女的悲哀”,试图为这样的举动做出自己的解释。很显然,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是个别,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说几句,因为我为这些人的悲哀感到悲哀。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对母女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捐出这套价值千万的房产,不是像有些网友理解的那样,现在就裸捐,完成产权交接手续,而是等母女均过世后,再把房产无偿捐给国家。从遗嘱的法律效力来说,遗嘱捐赠不约束她们现在的消费,假如她们遇到难事,需要动用这套房产,应该也是可以的。而且从实际情况看,房子只是固定资产,这对母女应该还有其他资产,比如工资、退休金等收入,捐赠不会对她们眼下的生活构成影响,是在能力范围内的义举。

既能做善事,又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完全是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旁观者何需庸人自扰,非得找个自以为是的理由呢?很多事情其实很正常,你不理解,只是因为你不了解。

有句话说,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其实何止悲喜,许多事情上,人与人之间的感受、观念和价值,都有着巨大的差别。比如有人追求物质享受,认为钱就是用来花的,而有人更看中精神层面的享受,钱可以做很多事,同样可以带来快乐。比如这一千万的房产,如果兑换成流动资产,可以做很多事情,提高生活质量,也可以用来旅游、消费,但对这对母女来说,也许捐给国家,帮助别人,才是一种快乐和享受。

这其实就是一种境界,一般人达不到,更多的人是为了生活和眼前的琐事而忙碌。所以我们不必道歉绑架,更不必把它当成某种我们必须学习的样本,但最起码,我们应该对这种善保持最大的敬意,而非投以异样的目光。

“没有子女的悲哀”,意思就是财产就得留给子女,没有子女的人生就是失败的,把房子捐给国家是无奈之举。这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让人有时空错位之感,但是并不陌生。比如曾有网友“同情”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孩子”,几乎如出一辙。问题是,杨丽萍失败吗?她的一生都献给艺术,也有极好的作品问世,和许许庸庸碌碌碌过一生的人相比,她不仅不失败,而且还非常成功。

你不要以为这些人真的是好意关心别人,他们是拿放大镜找别人的问题,来秀自己的优越感。你有价值千万的房子,又是一个如此优秀而成功的艺术家,又怎么样呢,我有孩子!这样一比,瞬间就获得了人生满足感,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

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尊重别人的选择,也尊重这个世界的多种多样和丰富多彩,这是一种体面,也是一种文明。

本文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复制、链接、镜像等任何形式转载。

开屏新闻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