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老师的妻子现在怎样了

2023-09-06 09:23   geyange.com

你听懂了没有经典语录

这本书在我看来,可以当作一本过来人写给年轻人的“老人言”。一句句恳切、语重心长的话语写在纸上,但是,"你听(看)懂了没有"?

我也是疫情期间从抖音上得知了戴建业老师的,其幽默风趣的唐诗段子,尤其是那一口麻城普通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又按图索骥查看到戴老师的著作,诸如对老子、庄子、魏晋名士、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物文学品读,猜想一定也写的不错!于是,就买了这本随笔集《你听懂了没有》和《戴老师魔性诗词课》(主讲李白、杜甫),两本书都是同步阅读的。

之所以选择这两本书,一是随笔行文更加随性一些,最能见作者之风格与性情;二是想进一步听听戴老师心目中的李白、杜甫,也是为了业余打发时间充充电。

这本随笔集也真是五花八门,包括生活感悟、社会评论、男欢女爱、教育杂谈、品人记事、师生论道、书序演讲等,一共四百来页,但感觉还是前半部分写的比较畅快、活泼,聚焦热门话题,切中时弊,而后半部分因涉及到许多专业领域的话题,对我这门外汉来说则不免略显生涩。

我最深刻的是,一个是戴老师那造化弄人又终得圆满的人生经历,一个是戴老师那真实洒脱的人生观。

戴老师是一个可喜的瘦老头,头发花白倒立,精神矍铄,颇有几分民国文人的气貌与风骨。据其自述,他的人生充满了许多“未曾料到”与命不由己,但又似乎都是“命中注定”,我们可以大致总结了一下:

未曾料到之一:戴老师中学时本是数学学霸,却因一时兴起变成了一名大学中文系学生,并一路开挂成为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未曾料到之二:小时候因调皮捣蛋、顽劣贪玩,说话口无遮拦,遂被父亲骂为“轻佻”,后来这种性格与说话方式却又被同事、学生称为“幽默机智”;

未曾料到之三:在大学授课时一度因讲不准普通话而面临被停课转岗之险,新媒体网络年代“戴建业口音”却成了热门并被模仿;

未曾料到之四:工作之余写的那些用来遣兴抒怀的社评随笔(戴老师自称“一点牢骚,几句真话”),未料竟然获得广泛社会关注,成为博客界的风云人物;

未曾料到之五:讲课内容无意间被人拍下放到网上,未料一下子成了讲解诗词的网红教授。

这样的“未曾料到”可能还有很多吧,用戴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一生都对自己的期望值不高,何曾料到最后结局是如此之好。”话语之中有无奈、有自得,也有惭愧与感恩的情绪。

人们常说“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我倒觉得戴老师其实是一个深藏智慧的老人家,这主要源于其真实洒脱的人生观。

我是怎么得出戴老师有一个真实洒脱的人生观呢?

这其实是我从这本书的前六篇文章中领悟出来的,即《爷们》《品味生活》《人生难道只是一场赛跑?》《食不知味》《把自己卖个好价钱》《雅量与矫情》;其中前两篇写于2018年,后四篇写于2011年。如果单看文章题目,自是普通的随笔标题而已,是看不出什么道道的。我们不妨来分别具体解读一下:

在《爷们》这一篇,作者着力推崇唐代李白们那样的精神气质,他们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笑对人生成败、豪情万丈、富于冒险精神、光明磊落、为人坦荡、敢作敢当、敢爱敢恨,绝不是后来那种萎缩孱弱、难得糊涂、知足常乐、奸猾机巧一类的“太平犬”式人生态度。一个明亮,一个灰暗,高下立判。

在《品味生活》一文中,作者对盲目、机械、功利的世道人心十分不屑,这种人生观缺乏自我、缺乏审美,丧失个性,眼光狭隘、内心沉睡、忙忙碌碌、规规矩矩。戴老师推崇的是内心灵动丰富、拥有审美眼光的人格,同时又敢于面对和正视现实,不伪装、不隐藏、不做作,尝遍人生百味,活出真样子。这是什么主义呢?不是现实主义,也不是理想主义,此乃真实主义。

在《人生难道是一场赛跑?》一文中,戴老师毫不留情地批评了那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非赢即输的功利化教育思想,它让人从小就陷入了一张紧张、焦虑、无趣的社会网罗之中,我们的生命成了名利场上的一个工具,人生色彩十分单调、灰暗;如同现在所说的“内卷”这个词,整个社会被困在非理性竞争与空耗之中,理应引起人们的警惕。作者希望人们能够用漫游式的人生观来替代赛跑式的人生观,尽可以走走停停,遇见新奇,饱尝属于自己的那份旅途中的快乐。

在《食之无味》一文中,戴老师又对社会上那些大鱼大肉的饭局文化提出了看法,诸如喝酒、吃肉、谈生意、博名利等病态社交文化,一个人每天应接不暇忙于这些事物,难免变得“食之无味”,行如丧尸,自然也体尝不到生活的真实乐趣与滋味。

在《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一文中,戴老师一方面从优美的古代爱情诗入手,赞美了古人对待爱情的痴情执着简单纯粹的态度,一方面对现代生活中男男女女视婚姻爱情为一桩“买卖”和“生意”的做法表示了批评。婚姻恋爱中,掺杂了太多现实考虑与利益算计,唯独缺少了“心灵的颤动、生命的激扬、付出的幸福”。老人家不无带着气话说道,小动物的爱情都要比人类来的高尚和纯洁!爱情不再真实。(该文末尾提到了《夫妻双双把家还》这首歌)

在《雅量与矫情》一文,戴老师提到小时候有次考了好成绩,于是手舞足蹈地跑回家,本以为会受到父亲的夸奖,没想等来的却是抽打与训斥,让他不要得意忘形,并骂他是“轻骨头”,成不了大器。由此,他对那种约束人性、违背人之常情的病态文化感到难以忍受,“有了喜事,定要满脸苦相,不然便是轻狂;取得成绩,无比低眉落眼,否则便是无器量。”这么做结果是什么呢?“这种做人的价值取向,弄得满大街都是皮笑肉不笑的伪君子,养成了一批又一批矫情善变的小人。”“面面都要圆通,处处都得矫饰。”作者希望人们都来点真的,“高兴了,何不开怀大笑?悲伤了,何不嚎啕大哭?装什么高致,要什么雅量?即使成不了大器,至少还可以做一个真人!”这也是我一直认可的人生观,真实的痛苦、真实的快乐,心底的情绪与想法不必藏着掖着,不必那么成熟,做人实在点、厚道点!

戴老师笔端虽有批评之词,却无难堪之像,这种声音反倒让人觉得久违了。正是从这几篇文章里,我读出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也似乎读出了自己的心底话。这些观点,也一度让我想到了那个“特立独行”的作家王小波,亦或是一团和气的胡适,他们一直提倡智慧、有趣、真实、自由的生活观,戴老师无疑也是此中人。

行吾,2020年12月

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