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经典语录(道家智慧85条名言语录,值得收藏)
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道”随顺万物,尊重世间万物的种种差异,并辅助各种差异的充分展开。
所以“道”没有统一的形态,趋近“道”也没有固定的方式形式,水的形态和状态更区近于道,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显示出了人类的不自量力,和于“道”抗衡的本性,必然适得其反。
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8、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9、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前蜀。杜光庭。
10、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知北游》
1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2、天地之外,别有天地。
13、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5、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1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 刻意》
1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19、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经典;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
21、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2、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
2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27、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2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3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3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2、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3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4、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
3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6、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7、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38、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3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0、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4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43、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44、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5、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46、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47、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4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9、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50、物得以生,谓之德。
51、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5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5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5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5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5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5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59、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60、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6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62、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63、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64、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
65、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6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67、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68、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6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70、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7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74、善火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75、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76、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
7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78、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79、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80、不以物挫志。
81、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8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8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84、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
85、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