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读书心得2000字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从“谈美”“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
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具振聋发聩之用,无怪乎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术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目录
开场话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七“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与自然
八“依样画葫芦”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艺术与游戏
十空中楼阁
――创造的想像
十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创造与情感
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创造与格律
十三“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创造与模仿
十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才与灵感
十五“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后记
◆读书心得:(朱江)
这又是一本被定义为欣赏艺术的必读书目,作者朱光潜先生是真正德高望重、才学八斗的大师。
每当读这类顶级大师的著作,都会有一种体会——和蔼亲切。当一个人真正到了一定境界,就会有种云淡风轻、举重若轻的豁然随性,字里行间中,不仅是博大的知识与眼界,更让人感到一种高洁、从容。这种不骄不躁、气定神闲的韵魄,本就是一种艺术、一种美,令人心向往之。
这几年,常愿意学习欣赏艺术之美,从绝妙名画到经典名曲、从摄影名作到不朽影视、从洒逸唐诗到凄婉宋词,精神上所得甚多,但也自知尚谈不上入门。朱光潜先生说“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情趣”,个人深以为意,人生在世,很难真正做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完全超然世外,也就免不了世俗纷扰,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欣赏艺术,轻轻的抚去心灵尘埃、畅享精神的食粮,从而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给自己留一片纯美的净土。
光潜先生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出世是一种豁达,入世是一种严肃,他说“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这一番境界令人神往,只是何时何事该豁达、何时何事该严肃,便是需要人不断阅历与智慧的补足,方能分辨了。
大师反复告诫我们,美感和快感是需要分辨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这就如同欣赏断臂维纳斯和观看脱衣舞表演的区别类似,拥有美感的事物仅需要远远品鉴即可所得,而带来快感的事物只在人占有后才能感到满足。
作者引用《孟子》中那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他认为好的艺术家都应该具备这种品质,“赤子之心”是什么?我理解是一种良善、一种纯粹、一种初心、一种率真、一种相信美好、热爱生活的血红之心。我们作为凡间俗子,也许不能达到名家大师那种超脱于世的境界,但我希望自己永远都保留一颗这样的赤子之心。
书最后,大师将艺术提升到了一种新得境界,他认为,人生本来就是一件艺术品,人生的跌宕起伏、悲欢离合,便是画作中五颜六色的颜料、便是音乐中变化多端的音符、便是诗词中平仄脍炙的韵律。艺术之美生于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我们每个人都是我们自己生命的艺术家,而我们短暂而丰富的人生便是我们的“艺术品”,我们在将其打造的过程中不要忘了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也不要忘了打造,就像书的结尾用了阿尔卑斯山谷的一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这正是我们所谓的“活在当下”呀!
“将自己的人生看做是一件艺术品”,是我读本书最大的收获,它让我感到生命的厚重与美好,令我更加强烈想将其善待与珍惜,人生中的每一步,都是人生画卷中的每一笔描绘、都是人生旋律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是人生雕塑中的每一次雕琢……
当我们回望自己人生时,是一种怎样的心境?是一种欣赏?还是一种懊悔?全在当下的每一笔书写与打造。
◆摘录:(原书)
开场话
◎他们所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帖清凉散。想来想去,我决定来和你讲美。
◎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
◎这种脱净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相”。美感经验就是形相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相于直觉时的特质。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
◎李长吉的“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他们能跳开利害的圈套,只聚精会神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相。他们知道在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陶渊明何以爱菊呢?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呢?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的高标。
◎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如此,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移情作用最容易发生,因为我们根本就不分辨所生的情感到底是属于我还是属于物的。
◎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
◎苏东坡诗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美的欣赏也是如此,它也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所谓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不
◎苦闷起于人生对于“有限”的不满,幻想就是人生对于“无限”的寻求,游戏和文艺就是幻想的结果。
◎一般艺术家都是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思想家往往不是艺术家,就因为不能把抽象的概念翻译为具体的意象。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所谓“心感于物”,就是以得诸遗传的本能的倾向对付随人而异、随时而异的环境。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这个心理学的结论与本题有什么关系呢?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要有不变化者存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摹仿。
◎天才自然也有一部分成于环境。假令莫扎特生在音阶简单、乐器拙陋的野蛮民族中,也决不能作出许多复音的交响曲。“社会的遗产”是不可蔑视的。
◎法国大雕刻家罗丹也说道:“你问我在什么地方学来的雕刻?在深林里看树,在路上看云,在雕刻室里研究模型学来的。我在到处学,只是不在学校里。”
◎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
◎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
◎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
◎善有所赖而美无所赖,善的价值是“外在的”,美的价值是“内在的”。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
◎“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覆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慢慢走,欣赏啊!”
——光潜一九三二年夏,莱茵河畔附录
朱江
2020年7月22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