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知识科普黑板报

2023-07-28 09:54   geyange.com

关于高铁专业的知识

铁路小科普系列是笔者近期准备推出的一系列铁路知识科普,以铁路知识(A系列)、铁路技巧(B系列)为主,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我国铁路的基本知识,及购票、乘车的一些相关技巧,以实用性为主。

本文是铁路小科普系列的第一篇——铁路基本常识,主要讲述我国铁路线路的基本分类、铁路列车的基本类型、铁路车次的基本构造、铁路票价的基本计算、铁路车站的基本知识等内容,以便读者能够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了解我国铁路的基本常识。

一、铁路线路的基本分类

铁路线路的分类方式有很多,有按钢轨类型分为有缝铁路与无缝铁路,有按道床类型分为有砟铁路与无砟铁路,等等。不过本系列是以实用性为主,故按照实用的标准将铁路按照限速分类,即高速铁路、快速铁路与普速铁路三类。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基础设施设计速度标准高、可供火车在轨道上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按照中国标准,最高限速在250km/h以上;快速铁路是指最高限速在160km/h-250km/h的铁路;而普速铁路是指最高限速在160km/h以下的铁路。这里特别说明的是,在日常用语中,最高限速在200km/h以上的铁路就通常被称为“高铁”,尽管这并非专业定义。

在同类铁路中,最高限速也有所不同。例如,同为高速铁路,京沪高铁的最高限速为380km/h,京广高铁为350km/h,合福高铁安徽段仅为300km/h。这里需要注意区分最高限速与运营限速、运营时速的关系——最高限速指铁路设计上理论允许达到的最高速度,它只与线路有关,是三者中的上限,超过最高限速的运营在安全性上是不可行的;运营限速是指实际达到的最高运营速度,例如京沪高铁理论上可以达到380km/h的运营速度,但现实中运营限速为350km/h,运营限速是一个行政意义的值,京沪高铁复速指的就是运营限速从原本的300km/h恢复至350km/h;运营时速是指列车实际的运营速度,与线路、列车、车次、行政均有关,会在车次部分进行介绍。

还需要注意区分“高速铁路”与“高速动车组”的概念:“高速铁路”或者“高铁”指的是一种铁路线路类型,而“高速动车组”指的是一种列车类型。我们通常所说的“坐‘高铁’”,事实上是一种不规范的用法,毕竟谁也不可能坐到铁路上,应该是坐在列车上才对。

二、铁路列车的基本类型

说完了线路相关的内容,接下来就可以介绍一下列车了。铁路列车可分为动车组列车与非动车组列车,动车组列车是指由至少两节带驱动力的车厢(简称动车)和若干节不带牵引力的车厢(简称拖车)共同组成的列车,而非动车组列车只由一节车厢带驱动力进行驱动。

这个定义可能有点偏学术,这里做一解释——火车要往前走,一定要有一节或一些车厢提供动力,这类车厢称之为动车,而剩下的不提供动力的车厢称为拖车。我们见到的那种一个火车头拉着后面车厢跑的车,属于1动n拖,是非动车组列车。对于动车组列车(例如我们印象中的和谐号、复兴号),列车前进的驱动力并非单独由火车头提供,而是数节车厢共同提供,形成m动n拖的形式,这就是动车组列车。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短编组CR200J型列车,虽然看外型类似于动车组列车,实际上是非动车组列车(1动8拖);而我们日常中用到的许多地铁,论原理其实属于动车组列车,不过由于其并不属于国铁系统,故下文的讨论不包含此类列车。

对于同类列车,又分为不同的型号,其最高时速、用途各有不同。例如动车组列车有380km/h级别的CRH380等系列列车、250km/h级别的CRH1等系列列车等;非动车组列车也有160km/h的25T列车、140km/h的25K列车、120km/h的25G列车等等,读者若乘车时有心观察,会发现我国铁路的车辆类型不可不谓多矣。

三、铁路车次的基本构造

说完了线路与列车的基本知识,下面就是铁路车次的基本构造了。我国铁路的车次以字母+数字构成,其中字母(可缺省)表示列车的类型,数字表示列车的次序,接下来介绍字母的含义。

G开头的车次表示高速动车组车次,即日常用语常用的“高铁”,是我国目前客运运营中级别最高的列车,通常运营时速可达300km/h或以上。

D开头的车次表示动车组车次,即日常用语常用的“动车”,通常运营时速可达200km/h至250km/h。

C字头的车次表示城际列车,以短途城市间列车为主,例如京津城际列车(北京南至天津,120km,运营时速350km/h),但也有少数里程较长的城际列车,例如长珲城际(长春至珲春,471km,运营时速200km/h),运营时速无明确规定。

以上车次通常以动车组列车进行运营,而以下车次则普速列车居多(但并不绝对,例如北京至通州的市郊列车S101次使用CRH6A型动车组列车运营)。

Z字头的车次表示直达特快列车,以长途的大站快车为主,例如Z29(北京——扬州一站直达,1228km)、Z35(北京西——广州,2294km,中途只停三站),运营车型主要为25T,运营时速通常为160km/h。不过目前存在大量的“伪Z列车”,即虽为Z字头列车,却停站颇多,例如Z168(广州东——青岛,2674km,中途停靠26站)。

T字头的车次表示特快列车,以长途车为主,但停站普遍较Z车多,例如T297(北京——牡丹江,1647km,中途停靠15站),运营车型主要为25K,运营时速通常为140km/h。

K字头的列车表示快速列车,是我国普速列车中最常见的类型,路程、停站数跨度较大,运营车型主要为25G,运营时速通常为120km/h。

S字头的列车表示市郊列车,主要往返于城市与郊县,例如北京至通州、天津至蓟州,Y字头表示临时旅游列车,L表示临时旅客列车,此三种列车不甚常见,本文不展开介绍。

还有一些没有开头字母的列车,称为普通客运列车,通常里程较短、停站较多、价格较低,主要供沿途村镇居民出行及铁路职工通勤使用,运营车型以25B(无空调)和25G为主,运营时速通常不超过120km/h。

在这里可以进一步介绍上文提到的运营时速,即列车实际运营的速度了。运营时速受线路、列车、车次、行政四方面影响,取四方的最小值。例如北京南——沈阳南的G219次列车,采用最高时速380km/h的CRH380B列车运营,依次通过最高限速350km/h的京津城际、350km/h的津秦高铁、250km/h的秦沈客专、350km/h的哈大高铁,属G字头最高时速350km/h,行政方面四段分别限速为300km/h、300km/h、200km/h、300km/h,故其运营速度依次为北京南至秦皇岛300km/h,秦皇岛至沈阳200k/h,沈阳至沈阳南300km/h。当然这里说的是理论时速,实际运营时速势必会比这个时速低,例如沈阳至沈阳南,列车还没有加速到300km/h就得减速了。除以上因素外,列车运营时速还会受天气、调度等影响,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介绍。

四、铁路票价的基本计算

除时间外,许多乘车人最关心的便是票价了。我国铁路的票价主要受列车类别、铁路线路、列车里程、列车席位的影响。

按列车类别来讲,票价通常为高速动车组列车>动车组列车>普速有空调列车>普速无空调列车,但也要考虑铁路线路的影响,例如石太客专运营时速200km/h,因此此区间G、D列车票价相同,因其实际运营速度相同。

铁路线路则是指不同线路的票价基价不同。通常来讲同类线路的票价基价相差不会很大,但也有例外。例如广深港高铁,广州南——香港西九龙,141km的路程,二等座要215元;而上海虹桥——南京南,295km的路程却只要134.5元。

列车里程是指列车运营的里程,这是很好理解的——坐得远当然会票价高。但需要注意列车里程是按区间计算(例如100-120km一个票价,120-140km一个票价),所以有时会出现多坐了一站票价却未变的情况。同时,我国部分列车(以普速列车居多)的票价会有单价递远递减的情况出现,即坐得越远,单价越低(当然总价肯定不会变低),例如哈尔滨西——海口的Z114次列车,全程硬座票价是454.5元,而哈尔滨西——天津是152.5元,天津——海口是368.5元,合起来要521元,这也会使得普速列车中转会造成额外费用(动车组列车此种情况较少)。

列车席位对票价的影响为商务座>特等座>一等座>二等座=无座,高级软卧>软卧>硬卧>软座>硬座=无座。例如京津城际列车,商务座为174元,一等座为88元,二等座为54.5元。

除以上因素外,铁路局、铁路公司优惠等也可能会影响票价。例如同样是广州——深圳东的K字头硬座列车,南宁局的K1231票价为21.5元,而广铁集团的K9005票价却高达44.5元,无怪乎车迷圈子里广铁集团有获得了“抢铁”之雅号。

五、铁路车站的基本知识

最后介绍一下铁路车站的基本知识吧。我国的铁路车站由一个(宋,仅此一个单字车站)至六个(羊塔克库都克,但不办理客运,客运站最多为五个)汉字构成,通常为地名+方位(可选)的形式,例如唐山站、北京南站、沈阳北站等。需要注意这个方位并非十分严格,例如南平北站在南平南站的南侧;还有些名不副实的车站,例如孝感北站距离孝感市区直线距离80km左右,甚至还没有武汉站距离孝感市区近。

客运车站按等级分为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四等站、五等站(不办理客运业务)。有时在12306上会发现某辆列车(以普客列车居多)经过了某个车站(以四等站居多),但直接搜索该车站则无法搜到(例如搜索沈阳——马三家会显示有6364次列车,终到沙岭站,但若直接搜索“沙岭”则搜不到该站),此种情况是因为该车站级别较低,不在网上显示,需现场买票或上车补票。

民间按照经过线路也有高铁站、普铁站的分类,注意此分类并不严格,例如南昌的高铁站指南昌西站,福州的高铁站指福州南站,但偏偏有南昌站到福州站的G5314,如不注意甄别,有可能会走错车站。

Weida

2019.02.10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