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最有深度的一期
谢邀。
我真的很喜欢《十三邀》。虽然常有争议,一些语言和提问也常被诟病,但这就是最普通的我们能如此密集的优秀的思想者们进行思想碰撞的最高效的方式,在他们的话中我真的感受到了时代的流动和不变的初心。
许倬云先生(历史学家):
(1)现在全球性的问题是人找不到目的,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于是无所适从。
(2)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大多是网络知识分子,是检索机器,不是思考者。
(3)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4)我们需要一种教育,使人养成一个远见,能超越你的未见。
后记:时代决定民族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状态。历史上没有精辟的思想诞生于安逸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勤于思索变得更加需要勇气和魄力。许倬云先生来自于另一个时代,正奋力又默默地以他丰厚的岁月积淀养育这个时代。他使我们重新记起,一个时代留下的珍贵思想往往是从小群的风气来的,不管历史发展到哪一环,我们从来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陈嘉映先生(哲学家):
(1)人一定要求真,对遥远的事情求真。
(2)克服成功焦虑的一个办法,就是盯着一件事玩命干,直到自己干不了了为止。
金宇澄先生(文学家):
(1)人的本性是永远不会变的,一方面是千方百计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另一方面就是千方百计打听别人的隐私。
(2)人面对时代的不可抗力的时候就保持沉默。
唐诺先生(文学家):
(1)同情不是一种德行,不是因为性格柔和,而是你察觉了情感的细微之处,所以同情同时包含着自信和理性的成份。
(2)我们进入某些世界,要准备的不只是知识,还包括某种态度。
(3)时间有两种算法,一种算法是从出生到现在,时间正向死亡流去;另外一种算法是从死亡倒推回来,时间扑面而来。
后记:我惊讶于唐诺先生的生活状态那是我理想又无法尝试的,如此地去除功利,追求纯粹的精神快乐和满足,但心智从未脱离社会,只是静静观察,悄悄感悟。
陈志武先生(经济学家):
(1)一旦人们的悲观程度达到顶峰,问题的一多半已经解决了。
(2)人类社会的历史历来就是这样子,从来不是沿着一条直线往上冲的,更多的是往前走三步,又往后退两步,退过以后又继续往前。
西川先生(诗人):
(1)对于时代会有各种各样的回应,有的人是投机的回应,成为热点就立刻作出反应,有的人是理清历史逻辑的回应,这个工作可就漫长了。
(2)媒体社会是追踪事件的,不探讨历史逻辑的,没有历史记忆的。
(3)所有伟大的艺术家都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艺术家都是萎缩成永垂不朽的。
后记:这一期应该是所有里面最顺遂自然的一期。就像许知远先生自己所说“仿佛是在与一个更高明的自己对话”。从前觉得一个文学家总是有意识地和时代最主流的东西保持距离,坚持自己的一套思想和风格,才能不那么痛苦地写出作品。但西川先生对娱乐时代的看法却让人深觉其思想的深邃和眼光的敏锐。
许宏先生(考古学家):
(1)学历史、考古的意义,首先就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其次就是安顿身心,如果你把那些大灾大难、大风大浪都了解了,会看淡个人的小波折。
项飙先生(人类学家):
(1)“优越感”其实是给你一种感觉,你能够控制你生活的世界,不是生活的世界完全主宰你。
(2)具体而微的人和人的关系会变得比较松散,但是对抽象系统高度信任。
(3)时间正在征服空间,社会的即刻性增强,人们的反思能力下降,很舒服的被裹挟了,道德变得非常情绪化、极端化。
后记:我最最最喜欢的一位学者。拥有过人的智识却像一位久未谋面老朋友一样亲切;踏过命运的顺遂仍然可以不断超越;站上讲台,他是一位年轻的天才教授;卷起裤脚,他又可以和乡民们亲切谈天。他敏锐而不咄咄逼人;卓越而谦逊。(咳咳咳咳咳说多了)
无论怎么评价《十三邀》,我都想说不要忙于质疑而忘记了学习,只要有所获取不就足够?码字不易,点个赞吧❤️
喜欢十三邀的另一个原因,不仅是因为它有厚重且深刻的东西,还因为它富有时代的气息,实际上它紧扣时代,它善于捕捉时代的幸运儿,期望能问出时代的奥妙,尽管有时候适得其反。正如诗人西川先生所讲,有的人是对热点立即做出反应的人,有的人是理清历史逻辑的人。在得意之时,我们会静下心来研究深刻的规律;但在困顿之时,我们也许也需要一些手边的东西帮我们突破认知的窗口。
马东先生(电视人):
(1)娱乐是人的先天本能,而文化从来都不是目的,是沉淀的结果。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娱乐形式,本质上都一样。
(2)文化是结果论的,是否有价值,要放一百年以上,在看这个时代到底留下了什么。
(3)你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这个定位决定了你的调性,而有些东西我们可以彻底放弃。
(4)历史没有一个叠加效果,就是前面既然有了,后面就不要;历史永远是遗忘了重新来。
(5)大众传媒的作用不是追求最前沿,最前沿是学者、思想者的事情,大众传媒是让没有接触过的人接触到。
(6)文化没有先进和落后,文化只有凋敝和繁荣。
(7)悲凉就是无从反抗才叫悲凉,能反抗的就不叫;看得破的都不是红尘,红尘本来就是破的。
罗振宇先生(企业家):
(1)打破绝望,我们穷人只有一条路,死磕自己。做一件所有人都会看到的事,就定会有人欣赏你。
(2)喜欢和尊重的区别在于,尊重是你只要干了一件事,那怕他会仇恨你,他也要认真地起来反驳。
(3)所有我们今天看起来高贵的东西,在它诞生的那一刻都是无比鄙俗和实用的。
(4)这个时代越来越只剩下认知这一个壁垒。
(5)这个社会的运行总前方是细节的劳动,原来要嵌入组织进行分工协作,现在可以单独拿出来收费。
(6)你永远不会习惯这么高强度的劳动,但是你会被绑架。任何一件事,一旦坚持三个月,一定不是因为你的意志,而是因为它产生的甜头,让你陷入一种社会协作关系。
蔡澜先生(美食家):
(1)人生的阶段就是从一开始到现在,很好奇地把这一生活完。
(2)要减肥最好吃好东西,吃了好东西就不能吃坏东西了,就可以减肥了。
(3)我活过呀!活过何必怕死呢?
王石先生(企业家):
(1)生活本身是不如意的,要为了如意的去寻找、去追寻。如果你在相当年轻的时候追求过某个目标,实际上目标是什么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过程。
(2)很多事情不是在拼你的一己之力,你更多的社会资源其实是在构建平台,让你得意一块一块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