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经典禅语 经典语录 佛家十大经典禅语

2023-04-24 20:27   geyange.com

佛家经典禅语 经典语录

佛家十大经典禅语

1、现在很多相爱的人,会因为对方的贫穷而离开!这是真正的爱情吗?也许会有人说爱情和面包的理论!可是,过去的老人们都说,有情饮水饱。我也相信:真正爱1个人,虽然贫穷,但是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觉得饱!爱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境:得到了爱,就仿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

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不能拥有的,懂得放弃,不能碰触的,学会雪藏。读懂了淡定,才算读懂了人生。淡定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积淀和净化,是一种拨云见日,是一种豁然开朗!少走了弯路,也就错过了风景,无论如何,感谢经历。生活的主题就是面对复杂,保持欢喜。现在事,就是现在心,随缘即是可。未来事,未来心,何须劳心。(佛家十大经典禅语)。

4、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5、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6、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7、24)古德云: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8、禅师:胃与脚谁力气大?弟子:脚,脚能搬动肚子。禅师:若胃不提供营养,脚搬得动吗?事物各有所长,没绝对一说。

9、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10、这句话不晓得是不是佛说的,但非常在理,指出爱情中的一个误区,恋爱中的男女都惯犯。

11、3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12、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你说:缘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说: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

13、佛说,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

14、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15、9)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

16、7)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17、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

18、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19、1:一切世间欲,非一人不厌,所有有危害,云何自丧己?一切诸众流,悉皆归于海,不以为满足,所受不厌尔。-《佛说生经》

2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21、1)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彻明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

2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3、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24、     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25、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26、5)过去事或善或恶,不复思量,思量则障道矣,未来事不须计较,计较则狂乱矣,现在事在面前,或顺或逆,亦不须着意,着意则扰方寸矣。但一切临时,随缘酬酢,自然合道这个道理。

27、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28、若岁月静好,那就颐养身心。若时光阴暗,那就多些历练。生命中最困惑的,不是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没有放弃,怎能拥有。不守寂寞,岂见繁华。曾经再美,不过一纸空谈。脚下艰难,却是直指明天。命运给予你的,无论好坏多少,皆需认真面对,坦然应对,遗憾丛生才叫生活,瑕疵偶现才算真实。

29、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1、18)死生之变亦大矣,衲僧家坐断报化佛头,不立纤毫知见,直下透脱。

32、就像一个人爬山一样,到达了山顶,以后走的全是下坡路。

33、大悟无言!同理,理解的顶端、认识的终点、领悟的深处,就是大明白,也存在争论和雄辩,所以唯一的做法和姿态就是沉默无语!

34、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35、不要把苛刻当做刁难,而当做提升自己最好的训练;不要把他人的推卸当做负担,而当做机会。要乐意承担,做得越多自己能力就越强。外境不是重点,我们自己的内心才是关键。

3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37、你在赖床,他在锻炼,所以他比你健康;你应付上班,他用心工作,所以他成了你领导;你在完成今天计划,他在策划明年计划,所以他比你掌握更多先机;你在找借口,他在解决问题,所以他比你事业有成;你在消费,他在理财,所以他比你更富足;你在算计自己利益,他在考虑对方利益,所以他比你更加有人脉。

38、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9、15)先悟妙心,行无修之修,证无证之证,不用向外驰求,只自回光便了。

40、前两句只不过借菩提树和明镜来讲明:不要执着与事物。后两句讲自己的境界,明明想得道,但是太执着于道,反而与道越来越远。禅宗主要阐述了人人皆有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41、一僧问五泄灵默禅师:“如何得无心去?”禅师曰:“倾山覆海宴然静,地动安眠岂睬伊。”

42、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43、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44、佛言:“放下”并不是“放弃”,它们的本质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放下”是一个人寻找机会成长;“放弃”则表明一个人寻找地方逃避。“放下”是因为看到自己高于事情,因而放下事情;“放弃”是因为不能放下事情,最终只好放弃自己。智慧者懂得放下,愚痴的人只会放弃。

45、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毕竟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诚哉斯言。

46、感恩古往今来所有善知识,为我们留下经典,留下救命的良药,留下生命里最芬芳的圣果。

47、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48、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水,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此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49、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50、  经典六: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51、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憨山大师醒世歌》

52、16)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53、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4、信为手,入宝山中自在能取,……无信如无手,无手人入宝山中,则不能有所取,无信亦如是,入佛法宝山,都无所得。——源自:《大智度论》

55、徒:如何才能获得知识?师把徒的头摁进水里。师:你现在最渴求的是什么?徒:空气!师:对!学知识也要有这种强烈渴求

56、静心如水,不是自己象波澜壮阔似的那样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驾驭风帆,而是自己犹如纹丝不动的潭水一样静谧安详却慢条斯理的涟漪。如此,静心如水的人往往是静水深流的表现出一种博大精深的最高境界。

57、不能拥有的,懂得放弃,不能碰触的,学会雪藏。读懂了淡定,才算读懂了人生。淡定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积淀和净化,是一种拨云见日,是一种豁然开朗!少走了弯路,也就错过了风景,无论如何,感谢经历。生活的主题就是面对复杂,保持欢喜。现在事,就是现在心,随缘即是可。未来事,未来心,何须劳心。

58、   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59、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60、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61、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

62、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63、  意指世间万物有种种生灭变化,存在的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脱离其他外界条件和关系而独立存在,一切事物表现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正是所谓的一切皆流,无物永驻,这其实是佛法中“空”的一个概念。

64、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65、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66、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67、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68、佛说: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69、佛家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70、自心丰足,才能感知世间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间的美好;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71、9:执役僧有时把死鸡丢给野狗,没想野狗吃馋了来偷鸡,被防黄鼠狼的夹子夹断了腿,禅师: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念动灾星到。

72、1)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73、2: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里面,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74、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不会放松自我,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