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羡慕嫉妒恨的人一句话 当身边人都嫉妒时
聊天时,面对朋友的优秀际遇,我们会说一句:羡慕嫉妒恨。
一句话包含了程度不同的情绪,嫉妒介于两者之前,浅一点是羡慕,深一点是仇恨。
巴菲特说,竞争不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嫉妒才是。
如他所言,嫉妒的确是一种很强烈的情绪,能为一个人带来巨大的力量。
有的人把嫉妒转化为动力,顺着绳子向上攀爬。
有的人则把嫉妒当成套索,把上面的人拉下来。
一个利己,一个害人。
把控不好,足以让一个人心理扭曲。
嫉妒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弱肉强食是自然的生存法则。
上帝不喜欢弱者,所以安排不同境遇来检测人的潜力。
而嫉妒这种情绪,就是用来鞭策人类前进的上帝之鞭。
可活在鞭子久了,人就会被逼成丧失理性的魔鬼。
音乐之都维也纳有一对父子音乐家叫斯特劳斯,父亲已经是小有名气的音乐家。
儿子小时候跟父亲偷学拉小提琴,被发现时父亲大发雷霆。
他敏感地意识到儿子拥有惊人的天赋,害怕在不远的未来,自己会被儿子取而代之。
父亲运用自己的势力,禁止所有的饭店和娱乐场所为儿子提供演出场地。
儿子屡屡被拒绝,却越战越勇,他身上有着不可阻挡的魅力,逐渐崭露头角。
有一回,儿子顶住压力演奏他创作的那首《理性的诗篇》,台下的听众听得如痴如醉。
那天,疯狂的观众要求儿子把拿手的曲目连奏了19遍。
父亲嫉妒的发狂,他花钱雇来了几个听众,在儿子的演出中捣乱,发出尖锐的倒彩声。
可惜更多的听众没有被收买,捣乱的声音被淹没在排山倒海的掌声中。
少年时,天才的音乐家羡慕父亲在台上奏乐时的风采。
即使自己不被父亲认可,演出之路也遭遇无数次不公待遇。
可对音乐的执迷和对成名的渴望让他撑了过去。
父亲的嫉妒套索没有把他拉下来,他把羡慕化为了向上的绳索,一路爬到巅峰。
后来,小施特劳斯的不朽之作《蓝色的多瑙河》响彻了世界的大街小巷。
看过一则新闻,两个平素要好的同学相约考进同一所大学。
高考成绩公布之后,一个超常发挥,上那个大学十拿九稳。
另一个发挥失常,连那所大学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没过。
考上了的同学安慰高考失利的好友,鼓励他不行就来年再考。
被安慰的那个人表面附和,心里却觉得同学在讥讽他,因而怀恨在心。
填报志愿的时候,没考上的那个偷偷更改了同学的志愿。
那么高的分数,却被迫填报了一所三流学校。
同学一家人求助于当地教育局,经过一番追查之后,确定了是平日的好友篡改了自己的志愿。
在当地教育局的帮助下,考上的那个历经波折还是被心仪的学校录取。
而被嫉妒心蒙蔽,暗中使坏的那个人则多了一个案底。
一对原本很要好的朋友至此绝交。
嫉妒衍生出来的恨意就是这么没有缘由,我得不到的,也不让你得到。
东南亚流传着一个脍炙听闻的故事。
一个人遇见上帝,上帝说:现在我可以满足你任何一个愿望,但有个前提,你的邻居会得到双份的报酬。
那个人高兴不已,但他细心一想,觉得心理不平衡。
自己要一份田产,邻居就会得到双份田产。
要一箱金子,那邻居就会得到两箱金子。
更要命的是,如果要一个绝色美女,那么那个可能要打一辈子光棍的家伙,就会同时有得到两个绝色美女。
他想来想去,不知道提出什么要求才好。
最后,不甘心被邻居白占便宜的他一咬牙喊道:上帝啊,你挖掉我的一只眼珠吧。
明明自己一无所获,却为他人的不幸幸灾乐祸。
妒恨这种情绪,大多数时候都损人不利己。
在别人背后肆意批评时,就给自己贴上了说三道四的标签。
用尽手段去排挤一个人时,就败坏了人品,丢掉了自己的本心。
耍尽心机想要拉别人下水时,更多的时候先把自己陷进了泥潭。
嫉妒从来都是一种范围性很小的情绪。
普通人的嫉妒对象永远是身边人。
收入很低的人不会去羡慕财富榜上的名人,却对新买了汽车的亲戚嫉妒万分。
社交圈里分享的美好事物,先点赞的往往是距离很遥远的陌生人。
最先在背后非议你的,一定是那些熟悉你的人。
他们略有耳闻的,会不屑地问一句凭什么。
他们高攀不起的,会带酸地骂一句装什么。
其实他们最看不惯的,就是你比他们强出来的那一块。
被许多女人讨厌的那个姑娘一定很美。
被不少男人嫉妒的那个大佬一定很富。
朋友失败了会难过,朋友成功了会更难过。
求而不得,嫉妒开始滋生,盯得久了,就有了恨。
羡慕和嫉妒最大的区别,一个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另一个,是付诸行动的恨意。
管控不了自己的情绪,就放平自己的心态。
当有人嫉妒你时,不必心慌,也不必焦虑。
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当身边人都开始嫉妒时,你已经赢了大半。
在别人恨极了的那个领域里,你已经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