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陷入了“白熊效应”的陷阱吗【精选】
你在生活之中是否会常常有着这样的场景?在学习的时候脑海之中总有一个声音,不要玩手机,不要手机,不要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或者生病了,医生叮嘱你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但是医生叮嘱了叫你不要去吃,你还更加想吃,刚和男朋友/女朋友分手了,你努力地控制自己不要去再想ta,但是你总是控制不住地发疯般地想到对方,仔细地观察一下,在生活之中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你中了“讽刺性反弹”的效应,越是不要想某件事,就会越去想这件事
越是在脑海之中告诉自己不要去想某件事,或者去吃某个食物,或者去想某个人,就会控制不住地去想那件事,某个食物,或者某个人,反弹得更加厉害。
特别是在个人紧张的情绪之下,或者是在心烦意乱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
其实这是一种名为“讽刺性反弹”的行为,当人们试图摆脱某种想法时,它却像飞镖一样,“嗖”地飞回来了。
当人开始压抑自己的本能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讽刺性的反弹效应。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韦格纳做过实验,他告知大学生“请在接下来的5分钟之内,不要去想白熊”结果接下来的这些实验者大学生就越是控制不住自己去想白熊,尤其是叫自己不要去想白熊的时候,脑海之中总是控制不住地自己去想白熊,而且这种情况持续了15分钟,实验结果正如我们所见,越是不去想它,我们就会越想想到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我们都是越是让自己不要去想某件事,去做某件事就越是想去做,似乎是越压抑它,它就反弹得越厉害,适得其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跟大脑如何地去处理这个问题有关。
当这件事出现的时候,大脑的思维会把它当成两套系统去处理,一方面大脑告诉你不要去想这件事,而另外一方面大脑则“监督”着你的行动,监督你有没有在想这件事。
它会去寻找各种证据、资料搜刮着你大脑之中的活动,证明着你没有去想这件事。这个过程是自动运转,它将会耗损你大部分的精力与时间,所以你在告诉自己不要去想,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大脑就是越是会想到某件事,或者去做到被压抑着的某件事。
只要你压抑自己了,大脑的另外一半的系统就会自动开启“监督”的模式去监督它,这样做反而会适得其反。
等于是另外的一半大脑在时时刻刻地提醒你被自己压抑着的这件事,所以人就会出现“越是控制、压抑自己不要去想某件事,就越去想某件事”的这种情况,人们努力想做的某件事也随之而失败了。
怎么避免这种情况?
那怎么才能够摆脱这种情况的出现呢?提出这个理论的人,韦格纳也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法,那就是放弃掉压抑自己的想法。
就是当放弃掉自己对某件事的控制,不要尝试着去告诉自己不要去想它,它就不会来找你了,也就是说允许自己去做某件事,反而会减少想起它的可能性,所以不要去压抑着它,放弃掉不去想它的想法,自然而然的就能够轻松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