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好句摘抄(《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2023-04-01 23:00   geyange.com

把时间当作朋友好句摘抄

16 “无意识地受大脑控制”与“有意识地控制大脑”

229 所以,绝大多数人只不过是环境的产物而已。很多时候,所谓的“主流”观点并非因为“正确”才成为“主流”,而是因为它恰好适合(或者迎合)那些不善思考、不愿思考的人的感觉

277 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感觉感知这个世界的,而“感觉”本身非常不准确,且特别容易受影响,甚至被误导。显而易见,整个社会的观念不过是绝大多数人的观念的组合,其中必然包含未矫正的、粗糙并扭曲的所谓“真实的感觉”

17 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苏联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

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

《论语》: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圣经》:

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美国社会理论家托马斯·叟:

每一代的出生,从效果上看,都相当于野蛮对文明的侵略,我们必须在积重难返之前教化他们

古罗马时代著名哲学家塞内卡:

所谓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机会来了

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

所谓智慧就是记忆力

俞敏洪:

我们可以不断地攀登自己生命的高峰

18 大多数人都拥有正常的智商,但并非每个拥有正常智商的人都拥有正常的心智

67 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项目经理——自主、独立,是心智成熟的人必有的素质

24 读书时做笔记、甚至大量地做笔记

70 把要做的事情用纸和笔写下来

77 做每天的“事件日志”。除了自己经历的事件之外一概不记,而且尽量不记感想,不记感受,只记录事件本身。这件事其实每天只需要花10分钟左右,每天晚上睡觉前坐在马桶上,顺手就写完了

255 在面临尴尬的时候,一定要用文字、图画等形式把自己所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当然,最好是记录在同一个地方

35 在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接下来要花一些时间去思考“我有什么”。后者会在转瞬间让你“脚踏实地”

43 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

62 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省出来的时间放在困难部分的处理上

156 思考该任务的目标、实质、意义,再据此思考完成该任务的方法

70 精细拆分任务

70 尽量将两个任务并行

70 把自己的手机设定为“静音”状态,从不主动接电话——而是每隔一两个小时查看一下电话,有必要的就打回去

81 “Mr Time”——一个用来记录时间开销的应用

85 制作一个列表,把今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来。列表必须随手可及

86 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

111 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尝试把将要做的事情的整个过程在脑子里预演一遍甚至数遍

305 我把自己夜间的睡眠时间缩短到4小时;然后,在中午12点左右,想办法找个合适的地方打盹30分钟;到下午18点左右,再找个地方打盹30分钟。这样,我削减了3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样精力充沛。//实践这个方案的一个小窍门是:在打盹之前喝一小杯咖啡,然后迅速睡过去。这样,在30分钟后醒来时,大脑就会处于清晰的状态,这种感觉真的很棒。按时打盹,按时清醒,是需要锻炼的。我差不多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学会了这种本事。关于喝咖啡的建议,也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

35 当你想要什么,生活偏不给你什么时:拿出一张纸,将其划分为左右两半,然后做两个列表,左边是“我有的”,右边是“我要的”,逐一罗列。完成后要尽量客观地判断:先划掉“我要的”当中那些无法用“我有的”换取的;再仔细判断在剩下的能用“我有的”换取的那些“我要的“之中,哪些是必须的、必要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并在其上做重点标记。偶尔会有一些“我要的”无法用现在“我有的”换得,却又是必须、必要,甚至不可或缺的,这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用什么样的手段再积累一些“我有的”,从而有足够的资本换取那些“暂时换不到但极其想要的”

70 当任务太多、时间太紧时:坐下来制定一个工作列表,把任务罗列出来,然后把自己的时间“切片”。我通常把“20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作为一个时间片,然后就开始像处理器一样处理任务。这样做可以保持相对长时间的高效率工作

105 当遇到重复性任务时:先将其做完一次,然后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

140 当一个人处于学生时期:应该认真阅读至少3本关于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书籍

34 大多数人之所以会浮躁,是因为他们一无积累(或者积累太少,几乎无法换取任何东西),二无方法和经验(所以求而不得)

271 一个人的能力越是渺小,他的欲望就会显得越发强烈

36 只要努力,只要勤奋,机会总是存在的——我们必须要相信这一点,最好相信到毫不怀疑

264 当一个人准备好了的时候,随处都是机会,而且所有的机会都是切实的、可以把握的

166 要用心做事,因为这世界其实也有“心“

184 我们该努力还得努力,不应该仅仅因为别人努力或者不努力,我们就放弃努力

220 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

270 才华与学识,是一定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

45 心怀“梦想”的时间越长,它的沉没成本就越高。很多人都在无意之间被自己的“梦想”所绑架

46 无论是谁,从本质上看都无法摆脱现状——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结果,而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原因。没有人能够逃脱现实的束缚

47 怎样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否定现实、逃避现实

202 事实上,

46 这些年我遇到的优秀的年轻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很少对现状不满,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专注于做事而心无旁骛,他们身处良性循环之中,当然,他们也因此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313 反正别人如何认为、如何评价、如何议论根本没办法影响一个人所处的状态。但是,一旦某个人开始为此心烦意乱、坐卧不安,甚至为此有一些无聊的举动,那么他就不仅是倒霉,而且是可怜了,因为他已经被别人左右了。

59 事情越有价值,困难就越具规模

60 我们没有必要在意来自他人的、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没有谁从一开始就能做对、做好。所有做对、做好的人都是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这就是生活常态。而动辄给出非建设性负面评价的人,往往不是正经做事的人,他们和那些正经做事的人身处不一样的世界,这也是生活常态

61 只要接受了必须完成的任务,你就会有真切的紧迫感,因为你知道,时间必然越走越快

63 他们每次回避困难的时候,都不是故意的,并且往往已经给自己找了恰当的借口。这借口太强大、太有力,以至他们真诚地相信:“我喜欢做有创意的事情,而现在手上的这些事情太枯燥,我确实提不起兴趣……”

87 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确实对达成目标有益

238 读书偶得的知识不仅多,而且非常重要,只不过很多人因为片面而又肤浅地理解“人生应该有目标”而失去了这些机会

286 所以,素材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提前确定一个方向或目标,就可能会积累很多原本想象不到的素材——惊喜连连

303 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104 我从来都不相信“人人都能成功”之类的话,我顶多相信“其实人人原本都有可能成功”

122 他们因为当初不肯花十几分钟学习,而导致其后少做了很多事情,错过了很多机会

123 石头是坚硬的

125 然而,“体验”、“试错”和“观察”都有局限

135 所有的人或多或少都是经验主义者

136 在无法突破个人有限经验的情况下去理解周遭的事物和人,甚至会带来惊人的灾难

129 局限于已掌握知识的数量。当时的人类很难正确地思考

141 挣扎着进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142 从理论上讲,一个人本科毕业之后,应该有能力自学他所需要的任何知识

143 需要记忆的,就要记住,并且可能要依赖复习才能真正记住;不需要全部记忆而又有用的,就要用文字存档,并且要想办法保证将来能够找到

144 善于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搜索引擎找到实际上唾手可得的有效信息

144 能够写出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说明性和说理性文章

145 看本专业的英文原版资料;自学一门计算机程序语言

153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任成本极高的社会

160 所谓“脑子混乱”的人,其主要特点就是把根本不是一回事的东西当作一回事

156 首先要了解:权威不一定等于正确。进一步要明白:就算权威正确,也只是权威表达了正确,而非正确属于权威。最后要清楚:准确地说,权威只是权威,正确就是正确,它们俩什么时候都不是一回事

161 不知道“上学”与“学习”之间区别的人,其中一些可能会因为自己有博士学位就瞧不起中专毕业的人,另外一些可能会因为自己只有中专文凭而憎恨那些有博士学位的人

203 很多人分不清“自己的观点被批评”与“自己被批评”之间的重大差异

215 “接收”并不等于“接受”的道理不是每个人都懂

281 当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价格下跌的时候,他们去描述缩水的市值时原本应该用的词是“账面损失”,而不是“损失”或者“实际损失”

202 ……是一回事,而……是另一回事

163 分析任何因果关系,例如“因为A,所以B“,基本上只需要从3个层面去审视:A不一定是B的理由;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

180 在多数情况下,证明否定论断要比证明肯定论断难得多

194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要求其他人讲述事情的全部细节。但是,如果某个人把他们说的当作全部,把他们没说的当作没有

197 与其关注成功者,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

198 人们总是喜欢用善恶区分一切,但这其实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有意义的区分是“强“与”弱“

199 “强”与“弱”才是自然界中真正存在的本质,“善”与“恶”往往只是弱者一厢情愿的定义

200 一个人的强与弱,实际上就相当于他的勇气减去他的恐惧之后的分值——如果是正数,那么他是强的;如果是负数,那么他是弱的

204 “要是……就好了!”这个句型是用来表达后悔情绪的,而“后悔”是最浪费时间的——无论如何,这种情绪都于事无补

205 时间的固有属性决定了被它穿透的一切都将凝固成历史,无法更改

206 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更改的,现在的烦恼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将来的尴尬也许是可以避免的

207 要马上提醒自己“停!这个念头最耽误事了!”

210 不夸张地讲,倾听能力的强弱,几乎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为绝大部分时间里,任何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听某些人的话,或者,反过来,依赖某些人听他的话

212 从某种意义上说,模式拼接能力是学习的副产品,它会随着已有信息的增多而越来越强大

213 在交流进行的每时每刻,已知信息都在起作用,而这些信息的有效性决定了交流过程中“理解”的质量

239 我经常鼓励学生只要有时间就去读杂书——越杂越好,多多益善。为什么呢?因为读杂书会大大提高一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一种理解能力)。阅历丰富、博览群书的人,肯定拥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因为他们在遇到未知的时候,更有可能迅速地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中找到可以用来类比的信息

215 不成熟的人、思维简单的人更倾向于频繁地插话,并且他们总是认为“我已经了解你要说什么了……”

216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与“预期”

217 只有记得住要点,才能够理顺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17 有效倾听、有效理解的关键在于那些隐含的信息。准确地说,那些隐含的信息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到的——动用自己“多余”的脑力想到的

214 为了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

221 一定要想办法不时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这样就会有人主动找你做朋友

224 然而,几乎没有人在意那种感觉是不是错觉,只是知道那种感觉棒极了。所以,人们在年少时会为了遇到同生共死的“朋友”而甘愿赴汤蹈火,在青春期会为了“爱情”而不惜飞蛾扑火,在成年之后也依然会为了遇到“知己”而热泪盈眶、激动万分

231 是做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是甘愿享受虚假的欢乐,还是用长期的痛苦换取哪怕片刻的真正的幸福?

236 尽管从道理上每个人都能明白“在游泳池里如果抽筋了的话,只需要仰在水中不动就肯定不会沉下去”,可最终几乎没有谁会那么做,因为那一瞬间的巨大恐惧会打败大多数人

242 这些人其实并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245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48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

302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256 实际上,他们不知道,正因为他们把背单词当作痛苦的事情去处理,所以他们对每个单词的记忆都包含痛苦,而大脑为了保护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这些单词遗忘!

260 其实,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

262 一定要想清楚并牢牢记住: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263 他们只想办法赢,从来不赌

264 尽管对生活不应该盲目乐观,但一定不能悲观失望

270 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273 别高估自己,误以为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妥善地处理与身边所有人的关系

274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真正的好朋友”谁都只有几个而已

282 如果仅仅因为一个人“自卑”了一下、“自负”了一下或者“虚荣”了一下,他身边的人就受伤了,那么有问题的其实不是他,是他身边的人——他们太脆弱了

293 很多人之所以裹足不前,浪费时间甚至生命,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必须获得别人的鼓励才敢于行动的人

296 选择意味着放弃

318 “积累”与“复利”有着密切的联系

322 越早醒悟越好

319 “怕麻烦”就是一种害死人的坏习惯

333 索引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