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悼念徐志摩

2024-11-24 01:49   geyange.com

读《悼志摩》:了解林徽因眼中的不一样的徐志摩

引子:

1931年11月20日,北平 《晨报》 刊发了一则坠机报道,“ 19日,飞北平的一架邮政飞机在济南坠落,机毁人亡,司机和乘客均烧死 ,无一人生还”  。

其实机上只有一名乘客,却是徐志摩。

罹难时,他年仅36岁。

消息一出,国内外一众文化圈子,志摩的师友们,都很震惊和惋惜。

本来徐志摩坐飞机是赶来参加林微因的“中国建筑艺术” 的演讲的,登机前还发了电报,让粱思成下午去接他,然而林徽因夫妇最终还是没能等到他。

林微因当时非常悲痛,保留了失事飞机的残骸,放家中留作纪念。

现在再来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似乎一语成谶。所以现在的我们才会看到林徽因写下的这篇《悼志摩》。

那天和蓝才知己聊诗,偶然说起最近在读林徽因的诗文,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不是她的那首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反倒是两首很不起眼的小诗。

对方却说:“要不是你说,我都不知道人间四月天是她的代表作。”起初我以为他是在谦虚,然而听着那坦诚的语气,我便明白他说的绝非虚假。

很多时候,一些人或事,往往是我们自己一厢情愿,想当然地以为,然而,那只是我们眼中的别人,却不是他们的“庐山真面目”。

正如今天我又读了林徽因的《悼志摩》和《纪念徐志摩去世4周年》,才知道在林徽因眼中,徐志摩也不像我们道听途说得来的那个样子,虽然这也不一定是诗哲的本来面目,但至少要比从旁处听来的要可信太多。

关于林徽因和徐志摩的传闻或是故事,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无数种版本。或许,你也和我一样好奇,在女神眼中,才子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

一、  纯净的天真,诗意的信仰

在林家,其实最早认识志摩的并不是徽因,而是她的父亲林长民老先生,虽然他们年岁上差别很大,但一见面便互相引为知己。而她初次遇到他,则是因为他们同时去见了狄更斯先生。

说起两家的缘分,决不止这些。更有意思的是,林徽因后来的姐夫温源宁和徐志摩曾经是康桥皇家学院的同学,他还跟徽因他们讲过一个关于徐志摩的笑话:

有一天我在校舍里读书,外边下起了倾盆大雨,是那种只有岛国才有的狂雨,忽然听到有人猛敲我的房门,外边跳进来一个被雨水淋得全身湿透的客人,不用说他就是志摩了。

他一进门,就一把扯着我要向外跑,说快来,我们到桥上去等着。他这一来反倒把我给怔住了,我问志摩在这大雨里等什么?他睁大了眼睛,孩子似的高兴地说:“看雨后的虹去。”我说我不去,并且劝他也趁早将湿透的衣服换下,再穿上雨衣出去,英国的湿气岂是儿戏。志摩不等我说完,一溜烟地自己跑了。

这个故事,起初林徽因是不大相信的,后来她还专门跟徐志摩求证过,他笑着承认了这段看似“荒唐”的往事。

林徽因接着追问他,你在桥上站了多久、最后看到“虹”了没有?他说,已经记不清站了多久,但最后确实见到了彩虹。

林徽因又问志摩,你怎么知道一准会有彩虹出现?徐志摩得意地笑答“完全是诗意的信仰!”

你看,这是多么天真可爱的人啊,总是做着别人眼里痴痴傻傻的事儿,竟然只是出于那“诗意的信仰”!

再想想自己何尝不是呢?还有两年就要到不惑之年了,还在写那些身边人觉得没什么用的、不切实际的诗词,不也是源于同样的信仰吗?虽然我一辈子也不可能成为像志摩那样伟大的诗人了,但是在上帝和诗面前,信仰是公平的,你只要爱就足够!

正如林徽因在悼文中所说:“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还有许多,都不是我们寻常能够轻易了解的神秘。我说神秘,其实竟许是傻,是痴!事实上他只是比我们认真,虔诚到傻气,到痴!”

二、同情任何人,却很少得着同情

在我们眼中,徐志摩是才华横溢、多情浪漫的,也是充满神秘色彩的。网上到处都有他的风流韵事,不是写他和三个女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就是写他对林徽因的一厢情愿,就连人们对他、或是对他作品的评价也是复杂主观,或者捉摸不定的,人们不光嫉妒他的才华,还羡慕他的情史。

然而,在林徽因眼中,他虽然也有神秘和浪漫的一面,却没有人性的复杂:"志摩是个很古怪的人,浪漫固然,但他人格里最精华的却是他对人的同情、和蔼和优容;没有一个人他对他不和蔼,没有一种人,他不能优容,没有一种的情感,他绝对地不能表同情。我不说了解,因为不是许多人爱说志摩最不解人情么?我说他的特点也就在这上头……而反过来看他自己在他一生的过程中却是很少得着同情的”,林徽因如是评价他。

说起来,徐志摩也算个富二代,可是他却特别富有同情心。他曾经替车夫拉过车,还要倒给车夫钱;他跟乞丐们聊天,给他们送去棉被和衣服,丝毫没有少爷的架子。不管对任何人,他只知道一味地温存,和平,体贴,无论他理智上认为适当与否,他全能表几分同情,他真能体会并原谅他人与他自己的不同之处。他的这种同情心是不分阶级和性别的,他的温和宽容真能使很多人惭愧,他比我们许多人都要伟大太多。

相反,他自己几乎没得着什么同情,人们对待他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常常聚焦在他的私生活上面,这让我想起张爱玲小说里的一句话“自己生活贫乏的人才喜欢刺探别人的私事”。

虽然他对待爱情的态度似乎冲动了一些,也确实不够理智,但归根究底还是由于他的“痴”。在那个允许三妻四妾的社会,他原本有着更好的选择,可是他还是选择了最傻的那种。然而,就连他最对不起的原配张幼仪和最亏欠的儿子徐积锴最终都原谅他了。我们这些后来的看客,用得着比当事人还义愤填膺,揪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吗?

三、成绩优异,兴趣广泛

在我们眼中,天才大都是有缺陷的,许多小时候成绩还都不好。比如爱因斯坦三岁还不会讲话,上学时他的功课也很平常。就连文豪托尔斯泰小时考试也有不及格,被老师降班的时候。然而,徐志摩同样属于天才,但他却是常得优等的那种异类。

当初在杭州府中求学时,他就表现出了对文学极高的爱好,非常爱看小说,就连上课他也偷偷看!被老师逮住过无数次,后来都懒得管他了。可就是这样天天看小说,他每次考试还都是分数最高的那个,你说气人不气人?

后来,他去国外求学,听说有一次康乃尔暑校里一个极严的经济教授还写了信去克莱克大学教授那里恭维他的学生徐志摩,内容是关于一门很难的功课。这让志摩自己也笑得不亦乐乎。

对于音乐,中西的他都爱好,不止爱好,他那种热心便唤醒过北京一次——也许唯一的一次——对音乐的注意。对旧剧他也得算“在行”,讨论起来比任何剧评都诚恳都起劲。

他领略绘画的天才也颇为可观,后期印象派的几个画家,他都有极精密的爱恶,对于文艺复兴时代那几位,他也很熟悉,他最爱鲍蒂切利和达文骞。他喜欢色彩,虽然他自己不会作画,但他发明了“描写的水彩画”,他用心体会自然,哪怕是桑田的颜色,每一分嫩绿,每一色鹅黄,他都仔细地观察到位。

徐志摩一直喜欢天文,他对天上星宿的名字和部位就认得很多,最喜暑夜观星,好几次他坐火车都是带着关于宇宙的科学的书。他曾经译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且在一九二二年便写过一篇关于相对论的东西登在《民铎》杂志上。他常当着别人向思成说笑:“任公先生的相对论的知识还是从我徐君志摩大作上得来的呢,因为他说他看过许多关于爱因斯坦的哲学都未曾看懂,看到志摩的那篇才懂了。”

关于徐志摩的爱好,女神洋洋洒洒地列举了很多,让我们不禁惊讶到了极点。他真的是天才,不仅是作诗的天才,就算是从事了别的行业,相信他也能做到最好。他就像齐天大圣一样,一窍通时百窍通,似乎没有他不会的东西。

四、  求知若渴,放眼世界

在女神眼中,徐志摩常能走几里路去采几茎花,费许多周折去看一个朋友说两句话,他是”比谁都认真,虔诚到傻气,到痴“的那种人。不光对花和朋友如此,对待他喜欢的所有东西都一样。在学业上,他更是变本加厉,甚至可以放弃一切去追求。

徐志摩从小天赋异禀、聪明无比,可直到15岁时,在文学上也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发展。对此,徐志摩认真思考过原因,找来找去,他觉得自己缺少一个好老师的引导和指点。于是,徐志摩就到处打听,用心“拜师学艺”。

15岁那年,徐志摩在表舅的引荐下认识了梁启超,得到了一些帮助,从而开阔了视野。

1918年的夏天,21岁的他去到美国学习银行学,他的理想是成为汉密尔顿那样的大政治家,那时,他的生命里还没有诗歌。

但是,徐志摩并不满意在美国的学习生涯。在他最“迷茫”的时候,一位英国哲学家“召唤”了他,那就是罗素。于是,他不惜放弃了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毅然决然地来到英国,只为“想跟这位20世纪的伏尔泰认真念一点书去”。

但是,现实往往和理想相差很远。1920年秋天,当徐志摩来到英国时,罗素已经不在剑桥大学了。罗素因在战时主张和平被剑桥除名,正周游世界。无奈之下徐志摩只得暂住伦敦,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后来他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他的介绍下结识了英国作家狄更斯,又在狄更斯的帮助下获得了剑桥国王学院特别生的资格,由此开始了他和剑桥的缘分。

也正是由于对罗素的追寻,使得徐志摩在英国写出了浪漫的诗,使得徐志摩与剑桥有了浪漫的渊源。徐志摩的朋友满剑桥,在国王学院,他是一位相当有名气的人物。打开剑桥大学的档案,还会看到当年国王学院给他的评语:“持智守礼,放眼世界”。

五、 林徐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林徐之间的关系,我不想替徐志摩辩白什么,他喜欢林徽因也无需质疑,优秀的灵魂之间互相吸引,本就是人之常情,何必大惊小怪?

从这两封悼文中,我读出的是朋友之间的坦诚交流,知己之间的心心相惜,这种关系早已超越了性别,更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对于失去志摩这件事,徽因的心情自然是非常沉重的,以至于让我觉得她的悼词有些许不连贯之感,可能是因为知道的不少,想说的太多,又不知该如何表达吧,这实属正常。我们对待知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突然想起《神雕侠侣》的结局:老顽童、瑛姑和一灯大师最终一笑泯恩仇,从此三人结伴,隐居在百花谷。多希望徐志摩、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天堂也能有这样一个“百花谷”啊!

最后编辑于 :2022.10.13 11:09:3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214评论 6赞 481

茶点故事阅读 64,224评论 5赞 371

茶点故事阅读 35,925评论 2赞 323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18评论 1赞 333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34评论 3赞 307

茶点故事阅读 42,762评论 2赞 345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提起徐志摩,绕不开的有三件事:诗、女人和飞机。 徐志摩的诗从问世以来直到现在都经久不衰,除了常在畅销书榜出现,在课...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最早知道林徽因,是缘于徐志摩。十几岁时,语文老师给我们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是唯美词人纳兰容若的著名诗篇。在近代,也出了不少...

文/石墨杨 林家有女初长成 林徽因,祖籍福建福州,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

林徽因的身份有很多,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建筑师。挂在她脖子上的荣誉勋章不仅多而且显耀,民国第一美女、民国第一才女...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