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体的形式 语录体的社会功用

2024-05-11 12:22   geyange.com

语录体的形式

    《学缘与书缘》

    欧阳哲生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3年3月

■欧阳哲生

语录体裁的著作古已有之,形式或口语对话体,或书写箴言体。它富有哲理,便于记诵,故为人们所喜读。流传之便、之长、之广,非其他文体所能比。

我国的语录体著作,可追溯至先秦。早期儒家经典《论语》,即是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的对话言论集。《尚书》《孟子》中也有不少的篇章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两汉以后,佛门僧徒参禅时授徒教义,也留下了不少这方面的本子,如著名的《六祖坛经》《神会和尚禅话录》《古尊宿语录》等。宋明以后,理学大师讲学风气兴盛,于是《朱子语类》《传习录》一类书籍不胫而走。

我国古代这些语录体著作的出现,均源于教育的需要,或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之需要。大概因为教学方式的关系,所记内容往往以口授的面目出现。这种文体的最初采用,可能与古代书写材料的限制有关。加上年深日久的流传或失传、筛选,遂只有这类经过淘炼、提炼、锤炼的语录本子遗留人世了。孔子讲学几十年,绝不可能只有这薄薄的一册《论语》,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的《论语》,大概也只是孔子一生教书授人的语萃精选了。

西方亦有类似的语录体著作。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作为对话录流传于世的《理想国》等书了。古罗马的《西塞罗三论》中的二论《论老年》 《论友谊》也是对话的形式。文艺复兴以后,西方产生了一批思想箴言体著作,它们以富有哲理、言简意赅著称,如伊拉斯谟的《名言录》、亨利·埃蒂安纳的《希腊人和拉丁人的道德格言》等。

从上述中外传世的语录体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明显具有两个特点:一是道德的训诫意味浓厚,具有强烈的教育功用。二是言简意赅,妙语连珠,意趣横生。所以,这些语录体的著作在民间较易流传,也是不足奇怪的事了。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节奏迅捷。人们一方面忙于各自的职业生活,另一方面在闲暇时又渴望调节精神生活。阅读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获取精神食粮的主要手段。在现今这个书业大发展的时代,有选择性的阅读成为一种必要。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要阅读他们的全部著作,则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事了。需要阅读的作品太多,生命的时间有限。我们只能就性之所近,学之所需,有选择地阅读。这样一来,文粹、隽语的结集就成为一种急需的文化消费品。

鲁迅先生当年曾经批评“摘句”似的做法容易误导读者,其实对职业学者来说,自然应该这么要求。但对于普通读者,不妨把这种办法,视为理解作家思想的便捷之途。如果读者有心进一步了解,可以顺藤摸瓜,继续延伸、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