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课堂评价 《猫》教学设计

2024-03-30 03:04   geyange.com

《猫》课堂评价

教材分析

《猫》是郑振铎小说的名篇,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沉郁。小说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抓住特点,描写逼真;心理描写,细致真切。文笔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有很高的人文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积累“怂恿、怅然、诅骂、蜷伏”等词语。

能力目标

1、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注重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

3、多元解读小说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同情、怜爱弱者,公正公平待人接物,注重自我形象的情感和意识。

学重点: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我”思想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小说主旨的多元解读。

教学方法

1、体验导入法:学生带着生活体验走进小说,把课程与生活联系起来,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2、朗读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评析以及方法指导,在课堂中营造“对话情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与作者对话,与作品对话,与生活对话。

教学过程

一、体验导入

播放“猫”的视频:小猫与主人对打乒乓球,在洗手间大小便,拽拉卫生纸等嬉戏的有趣情景,(时间大约两分钟,学生捧腹大笑)。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猫呢?(学生纷纷表示:聪明伶俐的、活泼乖巧的、淘气的、顽皮的小猫……)

养过猫吗?谈谈你们养猫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快乐、郁闷、痛苦等)

养猫固然快乐,然而猫的亡失也会带来一些辛酸、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

(设计意图:教师的导入提问,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生活感悟,直接切入到学生对养猫的感受,利于与文中“我”的养猫感受形成对比,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在空白处填写词语,使句意完整。

三妹便 着她去要一只来。

我也 地,愤恨地,在 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2、以“我认为,这是一篇 的小说”的句式,谈谈阅读这篇小说的初步感受。

温馨提示:可从题材、内容、情节、结构、写法、语言等角度思考。

生1:我认为,这是一篇写“我”三次养猫经历和感受的小说,这是从内容的角度谈的。

生2:我认为,这是一篇情节曲折的小说,这是从情节的角度谈的。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三个故事按时间顺序排列,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

生3:我认为,这是一篇结构严谨的小说,这是从结构的角度来说的。作品首位呼应和文中伏笔的设置,使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完整而严谨。

生4:我认为,这是一篇运用对比和伏笔手法的小说。对比的手法表现在:第一只猫主要从前后的对比中描写,第二只猫主要从与第一只猫的对比中描写,第三只猫与前两只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伏笔的手法表现在: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第二只猫乱跑至街上,预示其被人捉走,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死。

生5:我认为,这是一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小说,第一、二只小猫侧重正面描写,第三只猫重在侧面描写。

生6::我认为,这是一篇语言细腻生动的小说,这三只猫的个性特征鲜明,都是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的。

(设计意图:摒弃传统检查字词的方式,以补充空白的方式,结合语境了解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同时检测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情况,为后面的品读赏析做铺垫。)

(三)细致品读

1、主问题:你喜欢哪只猫?为什么?(喜欢的原因可从猫的外形、性情、自身的本领和给人带来的快乐等方面考虑)并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我喜欢第一只猫 原因:活泼 。

我是从“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这句话中看到的。“滚”与“白雪球”相照应,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设计意图:以“情感体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扣住关键的字词,细读文本。)

次问题一:多数同学喜欢前两只猫,那么第三只猫是一只怎样的猫呢?

(学生纷纷回答:不活泼,可怜,懒惰,忧郁性……)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学生讨论明确:第一个“蜷伏”体现了猫的可怜,第二个“蜷伏”体现了猫的慵懒。

次问题二:当我家的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是如何对待他的?

提示: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我”的情感体验。

“一定是一定是猫(朗读)。

师:你认为,这句话应该读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

生:愤怒、气愤。

师:你读出来了吗?(其他学生认为没有读出来)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

(学生议论纷纷,两分钟后)

当“黄鸟事件”发生后,“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生:追查凶手

师:查到了吗?

生:依据猫常常“对鸟笼凝望着“,断定凶手一是”猫”。

师:(指大屏幕)因此前句应该重读哪个词?

生:“猫”

师:后句应该怎么读?(生低声议论)

“我”根据一些蛛丝马迹便断定凶手是“猫”,那么后句在前句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强化所谓的事实,才能体现“我”的愤怒的之情,要强化事实,就要加强语气,要加强语气,就应该重读哪个词?

生:(齐答)“一定”

师:依据刚才我们的理解,哪位同学朗读一下

生:(朗读)“一定是一定是猫。”(生鼓掌)

师:由掌声可以看出来,这位同学把“我”的愤怒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让我们再一次“愤怒”一下,好吗?

(众生齐朗读)

次问题三:当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后,“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开始觉得我错了。

我开始觉得我错了。

(朗读)“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师:“我”是带着怎样的情感说出这番话的?

生:悲痛、后悔、忏悔……

师:也就是“痛悔”的情感,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哪些词该重读?

生:难过 、良心、妄下断语、不能说话辩诉、无抵抗、针。

师:老师提醒你,在重读这些词的同时,还要注意语气、声调、节奏,这样才能酣畅淋漓地把“我”的痛悔之情读出来,我们就这样来朗读一下。

(众生深情地朗读)

(四)比较阅读

1、我家养了三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三只猫的结局有谁来负责?

2、这三只猫的结局,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五)、深化思维

郑先生通过三次养猫的经历,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根据上一个环节的“比较阅读”从猫与人的角度进行多元思考)

生1:对弱小生命的一点关爱

生2:要平等对待生命

生3:对弱者的理解和关爱

师:同学们都是从“人”的角度思考的,能不能从“猫”的角度出发考虑呢?(生沉默)

“猫”自身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悲剧呢?

生3:应努力完善自我,改变自身形象。

生4:我们应扬长避短。

师:无论何时,我们要做一棵最绿的小草,一颗最亮的星星……其实郑先生也让我们做一个大写的人,让我们做太阳,让我们做太阳光的一线,只要把无数的太阳光集在一起,就可以把黑雾驱散了。(屏显:让我们做太阳,让我们做太阳光的一线,只要把无数的太阳光集在一起,就可以把黑雾驱散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