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经典名句50句 顾城经典名句赏析

2024-03-09 12:55   geyange.com

顾城的经典名句50句

顾城经典名句赏析

1、这里主要表现一种对习惯又好奇又不敬的儿童心理;“顽皮时一笑”就使神圣而古老的浪漫派情感,黯然失色。

2、三、《我的心是一座城》写作背景:

3、二、附原文如下:

4、啊,我是一座小城,

5、一、《我的心是一座城》顾城赏析如下:

6、还悄悄依恋着――

7、在诗中有一个地方我百思不得其解,就是“我”为什么拿着的是“旧”钥匙,这个“旧”字有什么含义吗?难道是为了突出寻找时间之久?

8、四、作者简介:

9、我的梦中人,

10、没有杂乱的市场,

11、没有神圣的坟陵,

12、作者:顾城

13、只有一阵微风,

14、冷冷清清,

15、第一节,诗人的“心”是一座城,那是他孩子的本性,而在他已经长大的现实面前,他的“梦”(此处可以理解为“梦想”)竟然也是一座城,没有世俗的那些个规矩(森严的殿堂)、没有人世间的权威(神圣的坟陵),而只有“童年的纯真”,并且还是在他希望的自然世界中――“安安静静”只有自然里的事物“一团薄雾”“一阵微风”。

16、只能住一个人,

17、我的心是一座城

18、如果第一小节是写当时的社会环境,那么第二小节就是写诗人的个人命运。“似乎没有定轨”给人一种漂泊无意的印象,表的了诗人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

19、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

20、《小巷》中诗人选择了三个简单的意象,构成了一个象征意味很强的流动画面。“我”拿着钥匙在寻找自己的房间,也即寻找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然而“小巷”是“又弯又长”的,“墙”是“厚厚的”,要寻找,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也可能要走很长的路;

21、童年的纯真

22、我的爱人啊--

23、没有众多的居民。

24、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25、安安静静,

26、一座最小的城,

27、我的心,

28、顾城的心是一座城,因为偏爱“小”的物件“小的世界”,所以诗人固执的认为这是“一座小的城”。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接着往下看:

29、我的心上人,

30、但是,随着时光的流失,这些对于诗人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了。绝望的情绪,首次流露。但是,诗人并没有死心,仍然在绝望中抱有一丝渴望。于是,“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本来,用钥匙敲墙,就有驴唇不对马嘴之嫌,何况还是一把“旧钥匙”呢?短短两行,就将诗人伤感绝望的情绪推向极至,不愧为大家之作。

顾城经典名句赏析

31、儿时的深情

32、只有一片落叶,只有一簇花丛,

33、顾城的《雨》这首诗可以看为励志或立志诗。诗格调上总体情绪激昂,虽在一种沉郁的格调中充满了热血。

34、我的梦,

35、没有森严的殿堂,

36、还偷偷掩藏着――

37、首先,排除了“市场”“居民”,那么这个城就完全是诗人自己的世界。里面有“落叶”“花丛”而且分别用一片、一簇来形容,再次表现出诗人对于小的偏爱,仅仅这点“小”东西的背后,竟然还“偷偷掩藏着――/儿时的深情”。名副其实的“童话诗人”,一生都像一个孩子,理所当然,他心中的城体现着他对儿时深深的怀念。

38、诗题是“小巷”,由此,我们不妨做这样的猜测:这条深深弯进诗人生命里的小巷,肯定发生过什么。对于一贯唯美的顾城来说,小巷里发生的,肯定是一个美丽而伤感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致使诗人,多年后,还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然而,这是一条“没有门/没有窗”的小巷。有门,诗人可以用钥匙打开。有窗,诗人可以破窗而入。

39、这首诗是写一个分别的戏剧性场面。富有孩子气的“我”和“你”,都带有一种快活的玩笑心理,来努力扮演人们习惯的感人角色。他们不断用夸张的话语,来加深悲剧感,但不很成功。

40、一座最小的城。

41、【赏析】

42、然而“我”是坚定的,“我”在顽强地敲着,过走过敲。而“我”又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也包括中年、老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不是都在终生寻找吗!

43、是一座城,

44、“童话诗人”的称号属于顾城,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他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自己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著,也是他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顾城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他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

45、顾城的哲理诗,也有时代的痕迹,有的是在说那一时代人喜欢说的道理。比如《铭言(一)》:    在生活的海洋里,  应扶正船舵,  不能图顺风,  而卷入旋涡。  且把搁浅,  当作宝贵的小憩,  静看那得意的帆影,  去随浪逐波。    也许在人的一生之中,越是顺风顺水,越是危机四伏,“顺”字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漩涡”,正有人等在那里看好戏呢。    再如《友谊》:    我看见“友谊”像艳丽的花  我知道花会凋零    我看见“友谊”像纯洁的雪  我知道雪会溶化    我看见“友谊”像芳香的酒  我知道酒会变酸    我看见友谊像不朽的金  我知道黄金的重价    前面的两个友谊加了引号,后面的则没有加,如花一般艳丽的友谊,过了花期就不再了;如雪一般纯洁的友谊,过了一点点时间也就不再了。不要说什么友谊像芳香的酒,大多的友谊不会如陈年的酒一样得到精心的保养,越来越醇;大多的友谊只会像酒变成醋一样,过了期就酸酸的了。只有友谊如金子一般的,在心底沉甸甸的,才会是真正的友谊。

46、首先这首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灰色的云带有厌恶的情绪,大概是指动乱年代的政治氛围吧,这首诗名为雨行,正是要表达在十年动乱的政治风雨中的一些感受,接下来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对当时的现实感到绝望和厌恶,所以才会写到“我们打开雨伞,索性涂黑了天空”这样的诗句。

47、只有一团薄雾,

48、为什么不来临?

49、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赏析:乍看顾城的《远和近》,有一种特“小儿科”的感觉,甚或觉得荒唐.然而,披文入境,好生玩味,方悟出一种幼稚里的成熟、肤浅下的深刻.  《远和近》是一首表现特定心理和审美情趣而有些朦胧的诗,表达含蓄、精炼,而内容深刻.第一节,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是写“你”左顾右盼的行为.第二节是写“我”的独特感觉.“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从表层形式上看,这种感觉是反常的.因为你、我同处地上,你既然能看到我,说明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方距离并不遥远.而“云”处天际,它与人的距离遥不可及.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远和近.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各种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觉着“很远”.而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因而觉得“很近”――亲近、融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不和谐,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追求与向往.  总之,小诗《远和近》给人一种童话般的美感,深刻地提示了表面悖谬而实际合理的现象.读罢,“余音绕梁”,令人回味不已.  有关距离――读顾城的《远与近》  《远与近》是顾城的名篇,它像是块水晶,小巧精致,又包含了无限的光与影的内容.品读过后,满怀的感动,在可说与不可说之间.  《远与近》只有一个画面;两个层次:看、想(觉得);三个意象:你、我、云.短短的二十七个字,阐述了一种美妙的、长存于我们生活中但经常被我们忽略的哲理.教科书上是这么说的:对生命存在的评价,对人的评价,揭示了人和人之间的隔膜、猜疑和戒备.(《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朱栋霖等编)老师也说“引发了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存在与虚无,人类与自然的两难选择.”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人与人之间有了隔膜和猜忌,就只能侧目不敢正视了;物质是你、我、云,精神就是你对云的关注和“我”对你的深情;物质的距离客观存在,心灵的距离无法定义,无法衡量;“我”是真实的,云是飘忽的,真实的你和真实的“我”离得很远,却和飘忽的云离得很近,这岂不是人类距离造成的永恒的困惑;自然和人类,自然是原生态的,丝毫不懂虚伪和设陷,人类却在很久以前就给自己配备了面具和武器,结果,人类只能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短暂虚弱的宁静.  不过,对于本诗,我还有一种理解,顾城写《远与近》,视角的落点不仅在人文终极关怀,也在自我纤细情感的抒发.诗作本身好似一位腼腆大男孩的心灵独白.他爱慕一位女子,但羞于向她表白,甚至连目光都不敢和女孩的目光相交,他只能趁女孩的目光转向别处时偷偷地望上一眼,并为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小举动窃喜了一把.在目不转睛如饥似渴的观望中,他悲哀地发现自己是那么怯懦,那么无助,那么自卑,爱情的热焰没能燃烧他内心的羞涩,他不敢让目光泄露他内心的焦灼心思.“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那么幽怨又那么平淡,那么深情又那么淡漠,那么焦急又那么彷徨,字里行间饱含着濡润的气息,湿润我们的情感荒漠.  人都有同样的审美心理:正面因掺杂了太多的人情因素和世俗伪装,不免冠冕堂皇,不免逢场作戏,不免拘挛警戒.但在人视界的外围,一切装模作样的伪装都失去了遮掩的对象,变得毫无必要,于是人的顾忌搁置了,焦灼心态平和了,审美心情油升了,人们更可以超脱地用自己的本心关照万物,于是,就产生了完完全全的自我心情倾诉,彻彻底底的自我眼球运作,从从容容的自我心灵之旅.诗中的大男孩在女孩的转眼间,获得了这个释然的机会,这于他倒是很轻松惬意的享受.  很明显的,这首诗的中心词是远和近,诗中一个“很”字让这种距离变得极端,它比“太”的程度要轻,要缓和,似乎有改观回旋的余地,但要消灭它也需付出相当的努力.情感的拉近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有时甚至不是两厢情愿的,它需要恰合的气氛,愉悦的心情,无畏的勇气,长久的坚持特别是明哲的智慧,不然,距离近了,会有碰撞摩擦的可能,把握火候,把握温度,把握距离才是中庸的情谊长存之道.  换个角度来说,看侧面是很自我的欣赏态度,让自己“摆”出一种随意的侧面姿态也是一种智慧.这种方式可以让人领略自己不经意但近乎天然的美丽,或是凝视的美丽,或是沉思的美丽.没有了刻意的注视,就更添了自然的气质,省略了对评价者本人的关注,行为就纯粹成了自我的真实表达,更易体现美的原则和本真.很多新闻、艺术摄影作品都是捕捉瞬间影像的,一瞥,一回眸,一惊愕,一锁眉,都有无限广袤的含义.正面是作者的主观阐释,侧面是人物本身的坦然发言.  《远与近》还能给我们很多联想,唤得我们很多共鸣.它短小精悍的外质包裹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这么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我”和“你”.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