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鱼的名言

2024-02-29 13:56   geyange.com

描写鱼的名言

鱼的名言

61.鱼跃练江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引诗。练:白绢。选两句大意是:江水像白色的绢带,鱼儿跳跃像抛起的玉尺,柳条像缕缕丝线,黄鸯穿来穿去像金梭在忙着织丝。写作忌讳滥用词藻,故意做作。这两句诗中虽也用了不少比喻,如练江、丝柳、玉尺,金梭等等,但没有说明在怎样情况下鱼跃莺穿,况且把鱼跃比作抛玉尺,也很拙劣。作者缺乏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只在词藻上下工夫,用练、玉、丝、金进行涂饰,而不注意表现事物的特色,所以显得雕凿而不自然,成为写景状物写得不好的著名例句。

宋代词人 叶梦得 《石林诗话》

62.鱼儿解作晴天雨,波面吹成落点痕。

宋・杨万里《晓坐荷桥》。解:懂得。这两句大意是:鱼儿似乎懂得在晴天也能下雨,在水面上吹出一串串小水泡,就像落下的雨点,溅起了点点水痕。诗人写鱼儿在水中吹水泡的情景,并把它解释为顽皮的鱼儿故作晴天之雨,构思新颍,富于意趣。

南宋诗人 杨万里 《晓坐荷桥》

63.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凤箫声动:指演奏音乐。玉壶:比喻月亮,也可指灯。鱼龙舞:指耍鱼灯、龙灯。这几句大意是:城中演奏音乐的声音一直不停息,天上的月亮由东向西转动,鱼灯、龙灯整整舞了个通宵。这几句描写元夕的热闹景象,又是演奏音乐,又是耍鱼灯龙灯,而且通宵达旦。更有趣的是,天上的月亮也同地下的人们一样兴致勃勃,转悠着欣赏元宵夜景。如此良宵,令人神往。可用来描写元夕或其他节日月夜的热闹景象。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青玉案》

64.小楫扁舟乘兴出,斜风细雨钓鱼归。

宋・王庭《从叔君冕见访山间……》。楫(Ji集):浆。扁(piān偏)舟:小船。这两句大意是:早晨划着短桨驾着轻舟乘兴而出,晚上在斜风细雨中载鱼而归。这首诗的前两句是:“青鞋布袜绿蓑衣,满目秋江白鸟飞”,其意境,其文辞,显然是受了唐人张志和《渔歌子》的影响。张志和写“斜风细雨不须归”,可见钓兴之浓,又有终老湖上之意;而王庭的“斜风细雨钓鱼归”在表现钓兴之外,又加上了垂钓的收获,则渔人心中的乐趣又加一层。

宋代诗人 王庭 《从叔君冕见访山间……》

65.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这两句大意是:冬天,西湖的水落下去了,湖边的石头显露出来,在清澈的湖水里游鱼历历可数。孤山上林深人寂,只有鸟儿在互相呼唤。可用于写冬令山水。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66.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宋・苏轼《初到黄州》。黄州:今湖北黄冈,在长江北岸,三面环水。郭:城郭。这两句大意是:见江水环绕,便知到江鱼的鲜美;看青竹满山,就感到春笋的清香。这两句写仲春时节黄州的美好景色。当时诗人虽然刚出囹圄,初到黄州,已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热爱自然的感情和傲视磨难的襟怀。此名句可化用以描写水乡春景。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初到黄州》

67.水真绿净不可唾,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顷游龙井》。这两句大意是:泉水清撤碧绿,净洁得不忍往里唾东西,水中游鱼像是无所依凭地往来于虚空之中。这两句极写泉水的碧绿清澈,透明得简直像没有水一样.在此之前,唐代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曾描写小石潭中水清的特点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意境与此相仿。可用于描写水之清澈。

南宋大臣、文学家 楼钥 《顷游龙井》

68.纤钩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

宋・林逋《猫儿》。纤:细小。这两句大意是:猫儿的小爪子在小溪边不时地钩得小鱼,吃饱了就卧在花荫下休憩,玩耍的兴趣仍是足足有余。猫儿的职责是捉老鼠,对小鱼也不乏兴趣,吃饱了又在花荫下小憩,即此时也仍然玩兴不已。短短两句写出了猫儿无事遣兴的闲适,小溪、花荫的点缀,又使诗句溢出清新、优雅之气。诗以遣兴,景与情谐,诗人对自己隐逸生活的自得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猫儿》

69.地薄者大木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

商末周初・姜子牙《太公兵法》比喻好的事物需要适合的环境才能产生。

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 姜子牙 《太公兵法》

70.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清・王士桢《真州绝句》其四。好是:最好的是。红树:指经霜而叶子变红的枫树。鲈鱼:鱼名,体长,侧扁,肉味鲜美。这两句大意是:真州最好的风光是清秋季节的傍晚时分,江上风定,夕阳斜照,岸边的枫树映红了半个江面,从满载归来的渔舟里传来卖鲈鱼的叫唤声。可用于表现秋天的江上风景和渔家生活。

清代诗人 王士祯 《真州绝句》

71.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瘦了鳜鱼肥。

清・孙原湘《观钓者》。鳜(guì桂)鱼:江南著名水产之一,又名桂鱼,质白肉细,味道鲜美。这两句大意是:昨夜江南春雨充足,一场透雨使桃花军落了,鳜鱼肥了诗写江南春景,抓住一夜春雨之后的景色变化落笔,别开生面。次句的“瘦”字用的异常生动,将雨后花稀叶肥,花叶相映的景色传神地表现出来丁。桃花虽然落了一些,鲜美的鳜鱼却长大了,依旧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可用来描写江南雨后春色。

清代诗人 孙原湘 《观钓者》

72.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二回。这两句大意是:人总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见其中的危害;鱼总是只看见钓钩上的食物,而看不见钓钩。人世间许多事情都是利害相连,祸福相关的,而见利忘害,谋福忘祸,以致因利致害,求福得祸,这也是常见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这两句以鱼见食而忘钩比喻人见利而忘害,非常生动恰当,也很有说服力,可用于感叹某些人贪图小利,忘记祸害,提醒人们警觉。

清代文人 李汝珍 《镜花缘》

73.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南朝・粱・丘迟《与陈伯之书》。鼎:古代烹煮用器,圆形,三足,两耳。巢:做窝。飞幕:飘动的帐幕。这两句大意是:鱼游在煮沸的鼎水之中,燕子做窝在飘动的帐幕之上。鱼游沸鼎,离死不远;燕巢飞幕,随时会倾覆。这两句比喻处境岌岌可危,可用于表示处于危急境地。这种以形象的比喻逼真地说明环境状况的方法,值得学习。

南朝梁文学家 丘迟 《与陈伯之书》

74.沉鱼落雁鸟惊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这两句大意是:杜丽娘容貌之美,使鱼、雁、鸟都相形见绌,惊恐地回避;花、月也自惭形秽,感到羞愧和愁苦。这是用拟人手法来形容女子的美丽。“沉鱼落雁”之典原出《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庄子原意是说鱼鸟不辨美色,惟知见人惊避。后人改鸟飞为雁落,以“沉鱼落雁”形容妇女的美貌。“羞花闭月”亦作“闭月羞花”、“羞月闭花”、“闭花羞月”。

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

75.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见宋・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鲈(lú卢)鱼:一种体侧扁,嘴大,鳞细,肉味鲜美的鱼。脍:把鱼肉切细。“尽西风”二句:《晋书・张翰传》:张翰,吴中人,在洛阳居官。“翰(字季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几句大意是:请不要说家乡的鲈鱼脍多么味美,尽管现在西风已经吹起,张翰可曾归去?(言外之意是:我不愿学张翰那样忘怀时事,心系桑梓,见西风起就弃官归乡。何况北国早已沦陷,我这个“江南游子”已经无乡可归了。)在中国原始宗教中有一种固执的“厚土”观念,受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重土轻迁,故乡之情特别浓厚。因此,在中国文学中,桑梓之念,莼鲈之思,故乡明月,霜鬓乡音已成为历久不衰的主题,思乡怀归之情成为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思想感情。而辛弃疾在这首词里,表示自己为了抗金复国,以国家时事为重,不以家乡为念,不愿学习张翰那样弃官归乡,希望有所作为,一片赤诚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作者借典故言志,不仅经济笔墨,丰富词的形象性,而且能加强表达效果和感染力,这种艺术手法仍可借鉴。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水龙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