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梦中国梦名言(航天梦,强国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人的飞天梦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从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的神话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大胆尝试,中国人的飞天梦就正如中华五千年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勤劳质朴的炎黄子孙也并未止步于此,夏朝仲康时期中国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仲康日食,春秋时期更是最先有了哈雷彗星的记录,战国时期还有了世界第二早的星表甘石星表。。
毛主席曾为我国航天事业写下批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自新中国成立至如今改革开放的第40个念头,中国的航天事业可谓日新月异,亿万华夏儿女的飞天梦正是伟大的中国梦、强国梦。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
从1970年4月24日起,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一声嘹亮的东方红在地球上方响起,仿佛在昭告全世界,中国有了自己的卫星,崭新的中国正式开启了属于中国人民的航天之路。而那一声东方红的背后是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放弃国外的高薪聘请优越的生活,义无反顾的回到祖国的怀抱,培养了一大批一代航天人,并亲手将东方红送上浩瀚宇宙。
我国航天科技的奠基人——钱学森,作为一名被麦克阿瑟称为“几个师都不换”的著名科学家,在得知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决定回到几乎一穷二白的祖国。在面对师长同窗好友的挽留时,他婉言回绝;在面对美国政府的金钱诱惑下,他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在面对美国当局幽禁和折磨时,坚韧不屈说“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国界。”正是还揣着真挚的爱国热情,回国后它不仅仅“为人民做点事”,而是为新中国做了很多事,在航天航空领域做出了无人能及的贡献,成为“中国航天之父”。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宇宙浩瀚,星汉灿烂,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不懈探索,总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为了伟大的飞天梦航天人梦,在持续的奋斗中将航天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执着的坚守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点火!”
“起飞!”
顿时,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2003年“神舟”5号发射的那一刻,全中国几乎都沸腾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那是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而里面“飞”着的,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这一次华夏儿女的脚印第一次真正的印在了浩瀚太空之中,五星红旗那娇艳的身姿展现在茫茫太空。
在深处壮美辽阔的太空中,航天员们挑战着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的极限。据航天员杨利伟回忆,在执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任务时,飞船曾出现长达26秒的低频共振,杨利伟感到五脏六腑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搅动着,可他咬着牙坚持下来了。这漫长的26秒只是我国慢慢飞天路长一个极小的尘埃,但正是这无数颗极微小的尘埃却铸成了绚丽的星河。
而除了时常出现在大屏幕上的航天员以外,还有一群“消失”的航天员。邓清明就是其中一位,作为目前航天员大队唯一一个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邓清明二十年如一日训练备战,3次入选任务梯队,却始终未能圆自己的飞天梦。邓清明曾说“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战友在飞就是我在飞。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不仅有飞天的航天员们,也有神舟的创造者们。
长征火箭,400发!从0到50次发射,我们花了5倍于美国人的时间。0到100次,我们用了37年, 100到200,我们用了7年!200到300次,我们用了4年半。300到400次,我们仅用33个月!
是谁?创造了这一串串神奇的数字?是谁,成就了这一飞天梦想?没错!是那些日夜不停工作的航天工作人员!这耀眼的成绩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无私付出。实现飞天梦想,执着的坚守最珍贵。每一个航天人都是一颗耀眼的“航天星”,他们怀揣航天梦,勇攀高峰,用实干和创新实现中国航天一项项伟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探索永无止境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撞击月球;2016年6月25日,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点火升空;2016年8月16日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首次造访月球背面;2020年10月9日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文一号成功完成;2021年10月16日,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托举载有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
从过去到现在中国航天技术在不断发展,曾经的飞天梦也成为现实。而航空航天技术也运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航天创造美好生活成为现实”,惠及国民经济、百姓生活。无论身处何方,北斗为你导航;足不出户,风云帮你知气象;万米高空,快速上网。一个个高新航天技术幻化为便民福利,绘出了一幅由航天高科技支撑的美好生活画卷。
2019年12月10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高分七号卫星首批22幅亚米级立体影像产品。高分工程不仅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它还是一项民生工程。高分卫星家族是一组陆地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如森林防火,高分七号卫星实时传回三维立体影像数据,同时高分二号卫星提供精确的经纬度数据,再配合森林瞭望塔安装的监控设备。一旦出现火情,便可以在卫星地图上第一时间确定着火点。这一科学有效的措施取代了传统的人海战术,有效提高林业管理能力,为森林火灾的救援创造时间拯救无数人的性命和难以估量的财产损失。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有开课了。失重的课堂里太空转身、浮力消失、水膜张力等等实验,而青少年还可以自己设计太空实验争取送到载人航天器上进行试验。这样的天地交流,带来的不仅仅是乐趣,而且锻炼了青少年的独创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激发了青少年对于航天事业的热情,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培养了下一代的航天人。我国的太空教育才刚刚起步,发展前景极为广阔。2022年,我国将建成天宫空间站,可预见的是,我国的太空教育会更加丰富多彩。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浩瀚的星空是一张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伟大的成绩振奋人心,伟大的目标激荡人心。面向未来,中国航天事业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难翻的“大雪山”,难越的“娄山关”,这就需要航天人勇于攻坚克难,矢志探索创新,心怀祖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航天梦照亮中国梦
2022年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我国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以建设航天强国为主线,为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划重点。黑格尔曾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激荡向上的民族,有脚踏实地、埋头拉车的人,更有仰望星空、耕耘星海的人。中国航天人正是那些征战星空、手摘星辰的英雄,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熔铸于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价值底座,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从家国天下、到人类命运、又到民族复兴,一个个巨大的命题,在航天事业上交织绚烂,筑起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脊梁与民族品性。
小时候一家人围在电视机面前,看着神舟5号载人飞船载着杨叔叔飞向太空,不禁心生向往,向往着和他们一样飞向太空;转播到操作室时看着一排排乳白色的金属设备,看着一个个工作人员,不禁想要穿过电视屏幕摸一摸哪些设备。可惜以我浅薄的知识,未来的我或许不会从事航天事业,不会成为航天员或航天工作者,也不能亲自体验到哪些设备;或许我的工作只能为那时的航天贡献一些零碎的点滴。即使,我只是万千有着飞天梦的其中一员,但我会成为一个见证者,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