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的一句爱国名言(顾炎武的名言 含关于爱国)
学术大师顾炎武书法墨迹,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仇恨与友情—曹九歌作品,还有〖顾炎武墓〗重现民国亭林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更清楚地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之情和责任感。"匹夫"泛指平民百姓。这句话的白文译就是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也应关注祖国的命运,以为国效力为己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3、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4、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5、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6、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7、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8、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9、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0、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1、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12、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13、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14、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15、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16、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17、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18、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9、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20、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21、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22、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23、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24、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25、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26、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27、犯天下之不韪。
28、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29、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30、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31、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
3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3、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34、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35、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36、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37、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38、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39、礼义廉耻,是谓思维
4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41、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42、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43、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44、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顾炎武的名言(含关于爱国)
明末清初时,大约三四百年前的事情了
昆山千灯有位传奇名人
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
爱钻研学问
文艺心十足,也爱“旅行”
三四百年前,他就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其实也不叫旅行,他的方式更像是游学和“流浪”
这个名人很厉害呐
一生辗转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最后终成大家
他就是千灯名人——顾炎武
踏遍祖国大半个山河的途中
他创立了一代朴实学风
最后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被誉为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
他说出的名言金句有不少
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样的一位名人
是有故事的
且还是耐人寻味的
顾炎武聪明好学,为人却刚正不阿
你难以想象,
一个生于风光秀丽之地、讲着吴侬软语的江南人
是如何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气魄如此雄浑、振奋人心的话
这其实与他的家教和生长环境有关
他恰好处于明末清初
正逢明朝灭亡
那个年代和岁月,环境与条件恶劣
并不是谁都能轻易说出这句话的
换句话说,这可是要掉脑袋的
明朝灭亡后,
年仅三十二岁的顾炎武誓不损节,
不为清朝服务
他还参加抗清复明的“复社”
昆山亭林园内顾炎武雕像
一个爱国人士做到此已经不容易了
对他来说还不够
每年端午节,
他总是在门前悬挂一块红色的蔓菁,
在里面塞上一点蒜青
并在后面挂一块白布,白布上写着“避青”二字
意思是“不直国朝恶而避之”
因此人们称他为“避青先生”
真是个“痴情种”啊
更甚的是
他曾六次从家里步行至南京明孝陵
哭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往返数千里,不辞跋涉之苦
亲们注意了,那个时候可没有汽车还是火车呢
那都是步行,
最多也就加个马车或是小毛驴什么的来代步
他“痴”的程度不是一点点
后面在漂泊各地途中
又两次到北京昌平县长陵哭吊明成祖朱棣
六次到明思陵哭吊明代末帝朱由检
昆山亭林园内顾炎武雕像
回顾他的一生
他最高明之处,就在于敢果断跳出是非之地
顺治十三年,经由一批朋友的救援,
顾炎武摆脱了一场牢狱之灾
遂决意变卖家产,只身北游,
从此专心做自己的学问
自由发展,终成大家
顾炎武故居
早些年,切确的说是在离家远游前五年
其实顾炎武过得挺不好的
先是清廷的缉拿
早期参与了苏州、昆山抗清
虽非主角,但因此事也受了牵连
后面是家族争产风波
顾炎武祖上世代为官,为昆山望族
因他是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
家族关系错综复杂
因为这事当时差点就被害
还别说事后即便远离家乡
还被对方派刺客跟踪追杀
顾炎武故居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祸有时候还真说不准成了福
正因对方寻仇,促成了顾炎武的北游
也成就了他后半生的伟大学术
千灯顾炎武之墓:因千灯故居旁有亭林湖,
学者又尊称他亭林先生
翌年春,顾炎武正式告别亲友
二马二驴,此后二十余年
顾炎武孑然一身,游踪不定
足迹遍及山东、河北、山西、河南
走遍大半个中国
“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
顾炎武还真是个“痴人”
你说被追杀不得已去流浪就算了
这么艰苦的环境,每逢出门还非得载书数簏
每到一旅店,便披寻检索,援古证今
每至绝塞,则呼老兵退卒,详询地名史迹
骑在驴上无事时,就默诵诸经注疏
就因为太专注,有时掉到崖下,还毫不怨悔
如此鞍马生涯,对学术的“痴心不改”
不成大家还真说不过去了
千灯顾炎武故居里的匾额上的字“学以致用”
正是他一生对学术态度的最佳写照
旅途漫漫趣事多
你以为他只是个“书呆子”啊
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对钱财的管理也很有一套
每到一处,他便置房屋和地产
房产地产这些硬件条件都有啦
你说钱生钱还不容易啊
顾先生会理财,你瞧瞧他在千灯的故居,
就知道他厉害程度
他不仅会赚钱
因此一生没有困乏的时候
他还是个豁达之人,非常念旧
两个在北京做官的外甥曾向他借钱用
他也不向他们索要
共计数千两白银
在顾炎武故居走走,看看亭院格局的设计
便也明白先生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所在
顾炎武其实赶上一个非常尴尬的年代
明末清初,朝廷变动
那个年代读书人的抱负
都是走考取功名,为朝堂服务来实现的
你说对于一个有节气的读书人来说
这不等于断了他后路吗
前面我们提到过他六次步行至南京明孝陵哭吊
又两次到北京昌平县长陵哭吊明成祖朱棣
六次到明思陵哭吊明代末帝朱由检
你说他倔强也好,书呆子也罢
顾炎武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念旧,也“痴情”
“云游四方”的意义对于他来说
更多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的励志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你说吧,千灯这位名人
有情有义,还精通天文地理
学识渊博,不走寻常路也能有所作为
关键还很懂赚钱
却又为人豁达,不计较钱财
要放现在,那也绝对是“万人迷”级别啊
亲们欲更深入了解顾炎武这位千灯名人
不妨来昆山亭林园或是千灯顾炎武故居探一探
昆山亭林园位于昆山城内西北隅
亭林园名字由来,就是因为顾炎武号亭林
绿水青山,秀色相映
园内还有亭林纪念馆、昆曲博物馆、昆石馆、
盆景园、华藏寺、儿童乐园、顾鼎臣祠堂等景点
昆山亭林园
而千灯顾炎武故居则包括
顾炎武起居生活区、顾炎武祠堂、
顾炎武墓和顾园几个景点
其中顾炎武墓地和顾园相连,
形成墓、祠、厅一体的园林布局
为千灯诸景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