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与本质的名言警句 现象与本质的句子

2024-02-23 14:10   geyange.com

现象与本质的名言警句

现象与本质的句子

这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晏子使楚国的楚王不也犯下《杨布打狗》中春秋站国之际,齐国派遣晏子去使楚国。楚王三次为难其。其一设狗洞,其二讥讽齐国无人,其三借“齐地多贼”来取笑之。而宴子却从容不迫,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结局是楚王“要取笑大夫,却被大夫取笑。”故事中的楚王不也只看到现象――宴子身材瘦小,不看到他的本质――宴子才华横溢,能言善辩吗?

以前,清政府就是因为没有看清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巨大进步,超越了我们的本质,认为自己才是最世界的主宰,而妄尊自大,闭关锁国,结果被洋枪洋炮打碎了通关铁索,屈膝投降。而改革开放,吸收外国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三十多年来,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位居世界前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这样,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追求真理,揭示表象,看清本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何愁做事情不成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只是事物呈现出的一种表面现象。如果大家不去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和思考,就会被这些浅而易见的体表现象所蒙蔽。只有潜心的挖掘出事物的内在含义、明白深层道理之后,才能使我们对遇到的问题做出更精准、正确的判断。

当美国军方调查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弹痕多的地方应该加强防护,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注意的是弹痕少的部位,而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别人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沃德却看到了隐藏在深层的本质,别人只能“知其然”,沃德却能“知其所以然”,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这个故事给人启迪,催人深思,发人深省。

古语云:“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精炼的语言,透露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应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表面上江面平静如镜,实际水底暗流涌动,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拨开现象的迷雾,看清本质,寻找真谛。

人们往往根据先见闪电后闻雷鸣,得出先闪电后打雷的错误结论。实际上,闪电和雷鸣是同时发生的,只是由于光速高于声速,所以先见闪电后闻雷声,可见"耳闻目睹"的事物,也不一定完全是事实。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的现象,认为太阳和其它星球都在围绕地球旋转。这就是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后来,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证实了它的错误。

现象是本质的反应,本质是现象存在的原因,深刻认识其二者关系,不役于假象,探究其根本是人生发展中有所成就的前提。

认识事物,就是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一个艰苦、反复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对多方面现象的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

人们的认识过程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当人们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质以后,通过抽象和概括可以由某些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认识各种事物的共同本质。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把握,又会促进对事物特殊本质的再认识。

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事物的现象是易于变化的。客观事物在其过程结束之前本质是相对不变的,但它表现出来的现象则随着过程的展开不断地改变着具体形态。从人的认识方面看,事物的现象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由于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只有借助于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星星总是那样美丽,像碎钻一般散布在夜空中,美妙绝伦。可是,当我们欣赏这美景时,谁会想到,那些登上星星的人,看到的其实是灰尘、石子,还有和地球一样复杂的地形?

本质和现象互为事物的里表,它们是互相依存的。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的根据,总要表现为一定的现象;现象是由本质产生的,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它的存在和变化归根结底是从属于本质的。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现象,任何本质都是现象的本质。世界上既没有离开现象单独存在的本质,也没有脱离本质的纯粹的现象。

相反,如果仅止步于表面现象而忽视本质,则难以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认识。伯乐的儿子仅根据《相马经》中对千里马的描述去寻找好马,未能深谙千里马的实质,最终闹出把癞蛤蟆当马的笑话。

苹果熟了,从树上掉下来,这是日常生活当中,习以为常的现象,没有人在意。然而,大物理学家牛顿却由此引发了“苹果为何不飞上天而落到地上”的联想,并且深入地研究,最终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透过了苹果落地这一现象,才看到它的本质是由万有引力造成的。在古代,人们看见自己生活的土地四四方方,而太阳却是东升西落。所以产生了“天圆地方”的说法,没有人去怀疑。但哥伦布环海旅行后,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地球是圆的,是一个球体。原来“天圆地方”的表象是错误的,而地球是一个球体才是本质。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拨开现象的迷雾,看清本质,寻找真谛。

现象是千变万化的,而本质通常是固定的有据可循的。不同的人看到的表象不同,是世界本质的不同体现。变化的现象有真假之分,假象具有迷惑性,只有认清真相,实物的本质才能被揭露。黑格尔曾说:“须从行为的果实去认识人。”是的,言行具有假象的一面,结果却是真的。正如《伪君子》中的达尔杜弗,正人君子的皮囊下是肮脏的内心。

中国著名搏击高手武生一龙,常常能在短时间内击倒对手,赢得了鲜花和掌声。在举国喝彩中,他发现了自己抗击打能力差的弱点,从而加强自身抗击打能力的训练。最终,在与德国拳手的比赛中,他把身体全部裸露在外面,不加任何防御,让对手连打十一拳,导致对方无名指骨折,最后,三拳战胜了德国拳手,赢得比赛。可见,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认识别人,要从认识自己开始。

只有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形成正确认识,从而拥有触类旁通之智。无奈论事苹果落地这一现象深入思考最终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还是洗澡时的偶然发现激发灵感而探索出浮力原理的阿基米德,都是因为不满于与对表面现象的观察,从而进一步究其本质有所突破,取得成就。

由于现象错综复杂,主流现象与直流现象相互交织,透过现象看本质并非易事,这要求我们拥有整体观念,站在更高的位置思考分析为题,抓住主流现象并深入研究其根本。

色彩艳丽的野菇,很有可能会致命;白色的的雪花融化后地下可能是一滩污水;漂亮的的玫瑰长在满是尖刺的枝条上。这些看似光鲜亮丽的表面,往往是光彩照人,然而它们的本质与却大相径庭。所以我们不能仅从表面看事物,而要透过这些现象去看事物的本质。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能抓住事物的要害和本质,不被表面光鲜亮丽迷惑。

为什么干瘪,瘦小,无光的种子能长出饱满、金亮的玉米,而饱满、金亮的种子种出的玉米却大幅减产呢?因为决定玉米品质的不是种子的外观,而是种子内部的基因,基因才是种子的本质。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想要看透本质还需要有足够宽广的视野与与众不同的格局。站的高自然看的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遗,也自然不怕浮云遮住了自己凝望的双眼,排除重重障碍,拨云见雾。为什么青藏高原上无数条河流,唯独长江黄河流进了大海,因为高度和角度不同罢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时刻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仔细分辨眼前出现的任何事物。要冷静观察,不要大谈经验主义,不要麻痹大意,更不要对某些事物视而不见。在很多司空见惯和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危机或转机,所以要学会从不同视角来观察事物。面对熟悉或陌生的人、事物,都要理智,不要感情用事。

地球上已发现的生物有数百万种,各有其特殊的生命形态,表现为无限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本质,都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存在方式。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悟出妻妾客“美我”是因为“私臣”“畏臣”“有求于臣”,他把自己所悟上升为国家大事,使得齐威王广开言路,助齐王革陈除弊,这正是因为他可以透过表面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并没有被表面的现象冲昏了头脑。在人生事务中,往往接触许多很复杂的人和事物,而不管面对的是人或事,都应该通过审阅其表象,来审视其内在本质。

客观事物不仅包括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而且本质自身具有层次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现象到本质、由不甚深刻的本质到较深刻的本质的无限深化的过程。

上至包罗万象的社会现象,下至我们繁杂的生活琐事。唯有认清问题的根源,我们才能找到对应的解决方针。透过现象看本质,正是教导我们如何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如何将复杂烦乱的问题简化,如何步入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之路。

现象和本质的矛盾,决定了认识过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有一个过程,它的本质的暴露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必然要经历由片面到全面逐步深入的过程。

本质和现象相互区别,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和矛盾。本质是事物的根本特征,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或共同的东西;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是局部的、个别的。因此,本质比现象深刻、单纯,现象则比本质丰富、生动。不同的现象可以具有共同的本质,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千差万别的现象。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