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推拿对孩子好的宣传语

2024-02-19 23:40   geyange.com

小儿推拿名言名句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

表;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

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四总穴歌

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清〕唐容川《血证论》

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明〕李宗梓《医案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引语

后天资生,纳谷为宝。

——〔近代〕张锡纯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

(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吐,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痰饮论治》

不明脏腑经络,伸手动手遍错。

——〔金〕张子和《儒门事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

——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深浅。欲知病之深浅,先知病之部位。

——〔清〕宝辉《医医小草》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先秦〕扁鹊见《医述》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唐〕孙思邈

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清〕刘仕廉《医学集成》

医是讲学不是市道,故商贾贸迁之术无一书之传,而医家言则汗牛充栋。

——〔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大约功夫到时,眼光中无相同之病。看一百人病,便有一百人方,不得苟同,始为有味。若功夫未到,便觉大略相同。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凡少年人看病,心中必谓天下无死症,如有死者,总由我功夫不到,一遇难处,遂打起精神,与他格算,必须万全而后止。学医者,不可无此种兴会。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用古人之法,审其用法之时,得其立法之心。学无常师,择善而从。

——〔明〕孙一奎《赤水玄珠》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清〕叶天士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

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岫云按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新方八略;补略》

五味入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辛与气俱行,故辛入心,而与汗俱出;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怋。推此,则知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之所起所在也。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素问;咳论》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灵枢;营卫生会篇》

热在上焦,咽乾口糜;热在中焦,心烦口渴;热在下焦,便秘溺赤。

——〔明〕李榳《医学入门》

凡病气重,则小便必涩;病气苏,则便溺渐通。

——〔清〕程杏轩《医述》

卫虚则外寒而栗,营虚则内热而咳;营虚则咳伤

肺而唾腥;卫虚则寒入脾而吐涎沫。

——〔清〕程杏轩《医述》

逢节发病,必非议补之时。

——〔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