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上的枷锁比喻什么?(思想的枷锁)

2024-02-19 06:00   geyange.com

思想上的枷锁比喻什么?

注释:枷(jiā)锁:是古代的刑具,后引申为束缚的意思。

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注定戴上了重(chóng)重(chóng)的枷锁,而思想上的枷锁往往更难解开。哪怕一个人可能在某一个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他很可能在思想上并没有多大进步。

人类的思想看似广阔无边,而实际上,客观因素会导致人类的思想有局限性。否则为什么会有很多文章的思想观点都重复呢?哪怕是东方古哲学家都与西方古哲学家的思想有相通之处,而现代一些文学作品的思想又和以前的思想类似。

思想的束缚如同恒河沙数,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两个方面来试着简单分析。

1.客观因素

人类的生理构造决定了每个人的思想都是有限的。

比如,一个人的生理特征是人,就注定了他只能以人类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能从猫、狗的角度来看待人的问题。人类都不精通猫语、狗语,又怎么能完全按照猫、狗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呢?

一个女孩的生理构造就注定了女孩难以完全按照男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一个人出生的环境也会影响人类的思想。

一个出生在帝王之家的人,他的一部分思想应该是普通百姓没有过的思想,但是他也同样无法理解百姓的所有想法,否则哪来“何不食肉糜”的笑谈呢?

一个出生在普通家庭的人,除非他自己能当上帝王,否则不可能完全以一个君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一个人所接触到的思想和书籍,都是历代不同统治者筛选的结果。

根据笔者粗略的观察,发现了提倡人们接受环境和现实的书容易流传到现在。

老子提倡顺其自然,顺应环境,叔本华提倡接受环境,在此基础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再到现在的书,如《遇见未知的自己》,这些书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接受环境,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为什么要流传这样的书呢?

个人猜想就是历代统治者当时可能这么想,“得让那些受压迫的百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哪怕我统治得不好,那些百姓也要心甘情愿接受我创造出的社会环境”。

所以这样的书籍才会流传到现在。

要是人人都不从自身找原因,只会挑剔环境,怨天尤人,那么人类社会将会一片混乱 ,恐怕得天天暴动,统治者的地位也不稳了。

人的思想也会受到年龄的限制。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因为经历的事情不一样,所以一些想法也会不一样(除非那个人的智力、经验等一直没有变化)。

一个人在孩童时代的思想和成年后的思想必然有所不同。而作为现在年轻人的我,肯定也和将来老年的我的思想有所区别。

国家、民族、人种、阶层、语言等等,可以束缚人类思想的客观条件实在太多,就不全例举了。

2.主观因素

我们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深层、广阔的思想,但是我们的思想也很可能会成为我们思想进步的阻碍。

不同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很难从自己的对立面看待问题。有一个经典的小故事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桌子上有一个杯子,装了半杯水。乐观者看见那半杯水,说道“太好了,还剩半杯水”,悲观者叹气说道 “太糟糕了,就剩下半杯水了”。

这个故事虽然很简短,但是却有可以推敲的地方。

故事中的乐观者很难理解悲观者的思想角度,并不能理解悲观者的难过,而悲观者则不能理解乐观者,不明白为什么在就剩半杯水的情况下还能高兴。

看到半杯水尚且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像半杯水那么简单,思想角度也不是只有乐观和悲观两种角度。所以,就构成了这世间形形色色,拥有不同想法的人。

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信息很多,但是我们选择去看的信息就往往是我们愿意和想要看见的信息。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们思想的进步。

比如说一个人只喜欢看球赛,却从不看电视剧和动漫。可能某部电视剧或动漫非常优秀,能让人得到不少的启发,但是那个人直接选择全避开了,就可能失去了一次思想进步的机会。

一个思想阴暗的人自然喜欢看那些不幸的事情,而选择性地不看喜剧。一个思想阳光的人则总喜欢看令人高兴的事情,而不去看不幸的事情。这些个人的因素都限制了我们的思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