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和孩子交流 蹲下来,和你的孩子说话,你做到了吗

2024-02-16 04:52   geyange.com

蹲下和孩子交流

看过一个小故事,题目是《蹲下来和孩子讲话》,让我印象深刻:在一个圣诞节的晚上,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五岁的女儿去参加圣诞晚会。热闹的场面,丰盛的美食,还有圣诞老人的礼物……妈妈兴高采烈地和朋友们打着招呼,不断地领女儿到晚会的各个地方,她以为女儿也会很开心。但女儿几乎哭了起来,母亲开始还是很有耐心地哄着,但多次之后,女儿坐到地上,鞋子也甩掉了。

母亲气愤地一把把女儿从地上拖起来,训斥之后,蹲下来给孩子穿鞋子。在她蹲下来的那一刹那,她惊呆了:她的眼前晃动着的全是大人的屁股和大腿,而不是自己刚才所看到的笑脸、美食和鲜花。她明白了女儿为什么会不高兴,她蹲下来的高度正是女儿的身高。

是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平等呢?”在很多家庭,很多时候、很多场合在教育孩子时,父母总是习惯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当自己的愿望与孩子的想法产生碰撞的时候,父母们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如果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需要父母与孩子在心灵上的平等交流,父母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考虑孩子的感受,就需要我们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如果父母们蹲下来,蹲到和孩子一般高时再开口说话,孩子从和他平等的视线交流中看到父母眼中透露出来的爱意、真诚和平等,就会认真地听父母说话。而不会由于不平等而让他在与父母说话时心不在焉。

曾经听过一个女孩蹲下来和花说话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感慨万千,不仅是孩子的爱心,更多的是对教育孩子的反思:连孩子都知道对花儿说话要蹲下来轻轻地说,而我们大人在教育孩子时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常常喜欢把孩子比喻成祖国的花朵,然而在“花朵”面前,我们与之交流、沟通时,又有几次是蹲下来说话的呢?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有这么一段话:父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但拉近了与孩子的物理距离,更拉近了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它体现了父母对孩子民主、平等的态度和对孩子的尊重,从而使孩子更愿意听从父母的教诲,接受父母的忠告。

众所周知,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父母与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蹲下来,不只是指在生理的高度上尽量地和孩子保持相同的高度,而更重要的是指在心理上的高度要平等,是以平等的态度和眼光,用认真而亲切的态度,把孩子看成一个需要尊重的独立的人。因为只有在心理上父母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这就是孩子为什么喜欢把心里话对自己的朋友说,却不愿与父母说的原因。

如果我们能在孩子面前蹲下来,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关心与理解,是一种呵护和尊重;如果我们能在孩子面前蹲下来,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就会缩短,就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能在孩子面前蹲下来,就能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成人与孩子的关系。

蹲下来,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不管孩子的想法对还是不对、有无道理,只有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父母和孩子之间才能更好地沟通,才能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在家庭里,父母占主导地位,因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首先应该放下架子,从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点开始,进而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家是孩子的殿堂,这里有爱与欢乐,是他们成长的乐园,也是他们走向社会、开始独立生活的集训营。让他们带着一颗被理解、被尊重的心,开始他们自己的人生之旅,就等于带上了一缕生命的阳光,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我从事幼教工作以来,深深地体会到:当大人蹲下来用低声调教育孩子时,孩子会察觉到你的沉着、冷静、亲善和爱护,从而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及时地把所思所想的内容告诉你;蹲下来低声细语地与孩子悄悄对话,孩子会感到与你是处在平等的地位上,这样就能引起孩子听大人说话的兴趣,而且使其能够集中注意力听家长讲话的内容,真正领会你说话的道理,从而容易接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更能让孩子觉得受到尊重;常用这种蹲下来温和亲切的低声调与孩子对话,还可以增强孩子对成人的信任感,增强孩子与成人进行交流的自信心;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孩子能够更好地观察到你的表情。理解你的用心,从而能够促进孩子和成人之间的沟通。

现在,就蹲下来,和你的孩子说话吧!!你做到了吗?

本文作者/黎洁佑

欢迎幼教工作者积极投稿,投稿邮箱 xxxyj8518@ ;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