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制的古文句子(关于节制的文言文)

2024-02-13 08:09   geyange.com

关于节制的古文句子

1. 节制在古文中的意思

1. 节度法制。亦指严整有规律。

《荀子·议兵》:“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文选·干宝》:“屡拒诸葛亮节制之兵,而东支吴人辅车之势。” 吕延济 注:“节制,言亮军士有节度制法也。” 明 高启 《威爱论》:“夫三代之兵也出於民,居则习其政策而知义,出则闻其节制而知法。”《明熹宗实录》卷四十二:“天启三年十二月(初七)壬辰,督理军务大学士孙承宗言:‘伏乞皇上敕该部分部两镇汛地,酌给登镇(沈有容)兵丁,敕登莱抚臣(袁可立)用心料理,仍令节制两镇,凡一应兵马钱粮、徵收调遣、防剿功罪尽归经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我军闻其节制严整,军行皆持鹿角,止即成阵。”

2. 指礼仪制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议贵节制,经典之体也。”

3. 控制;克制。

《北史·长孙道生传》:“君临臣丧,自有节制,今乘舆屡降,恐乖典礼。” 宋 沈括 《解》:“人之情无节则流,故长幼贵贱莫不为之节制。”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他喜欢酒,又有海量,我几次请他喝酒,但我也常常劝他有所节制。”

4. 指挥,管辖。

《尉缭子·兵令下》:“将能立威,卒能节制,号令明信,攻守皆得。”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卢公,元和初以左仆射节制 泽潞。”《朱子语类》卷八七:“大将自击此鼓,为三军听他节制。”《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二回:“燕、韩、楚三国,俱素重信陵之人品,闻其为将,莫不喜欢,悉遣大将引兵至魏,听其节制。”《西游记》第四十回:“你等既受他节制,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里妖精,叫做甚么名字?” 周立波 《张闰生夫妇》:“‘民兵要受正规军节制。’队长笑嘻嘻地说。”

5. 指节度使。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近世勋将尤贵富者言李郭,然而汾阳、西平犹不得父子并世为节制。”《旧唐书·李德裕传》:“﹝邺郡道士﹞谓予曰:‘公当为西南节制,孟冬望舒前,符节至矣。’” 宋 范仲淹 《依韵答并州郑大资政见寄》:“节制重并汾,淹留又见春。”[1]

2. 关于克制的古文古诗词

存心忍耐歌 忍一句。

祸根从处此无生。 饶一着。

切莫与人争强弱。 耐一时。

火坑变作白莲。 退一步。

便是人间修行路。 任他嗔。

任他怒。只管宽心大着肚。

终日被人欺。神明天地知。

若还存心忍。步步只得便宜。

世人欺我。害我打我 ... 我骗我。

如何处之。 禅师答曰。

只管任他凭他远他莫要理他。再过几年。

你再看他。 身穿破衲袄。

淡饭随时饱。 涕唾在脸上。

不弃自干了。 有人来 ... 我。

我也只说好。 有人来打我。

我自先睡倒。 他也省气力。

我也无烦恼。 这个波罗蜜。

就是无价宝。 能依这忍字。

一生过到老。 听听听。

堂前父母须当敬。兄弟同胞要一心。

枕边谗言休要听。 天天天。

天意与人无两般。为人莫作亏心事。

举头三尺有青天。 由由由。

也有欢喜也有愁。世间苦乐不均事。

万物从天不自由。 命命命。

五行八字皆前定。切莫算计他人有。

富贵贫穷都是命。 安安安。

夜间一宿日三餐。非于己事休招惹。

身得安时梦也安。 分分分。

今生衣禄前生定。休将巧计害他人。

儿孙自有儿孙份。 守守守。

命里有时终须有。莫恨贫苦怨爷娘。

儿孙兄弟常相守。 己己己。

别人闲事不要理。休言长短笑他人。

何不将心谅自己。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 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 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 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 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 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 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 退让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 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 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谁替得 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 天自从容定主张 谗曲贪嗔堕地狱 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 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 两种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 死后空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 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 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 不知何处是家乡 石天基忍耐歌 忍耐好,忍耐好,忍耐二字常奇宝。

一朝之忿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 身家由此破,性命多难保。

休逞财势结怨仇,后来要了不得了。 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能忍自安(百忍歌) 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将奈付? 我今与汝歌百忍,汝当拍手笑呵呵! 朝也忍、暮也忍、辱也忍、苦也忍、 痛也忍、饿也忍、寒也忍、欺也忍、 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方寸之间当自省! 道人何处未归来?痴云隔断须弥顶。 脚尖踢出一字关,万里西风吹月影。

天风冷冷山月明,分明照破无为镜。 君不见,如来割身痛也忍,孔子绝粮饿也忍; 韩信胯下辱也忍,闵子单衣寒也忍; 师德唾面羞也忍,刘宽污衣怒也忍! 好也忍、歹也忍,都向心头白思忖, 囫囵吞下栗棘蓬,恁时方识真根本! 知难忍苦好处世 天下有两难:登天难,求人更难。

地上有两苦:黄连苦,无钱更苦。 世界有两险:江湖险,人心更险。

人间有两薄:春冰薄,人情更薄。 能容自宽(忍让歌) 不忍一时有祸,三思百岁无妨; 宽怀自解是良方,含怒伤心染恙。

凡事从容修省,何须急躁猖狂; 有涵有养寿延长,稳纳一生福量。 恣意发狂有失,存心忍耐无忧; 性情凶暴易遭囚,度量容人有后。

羹污能容人相,受辱胯下封侯; 张飞暴躁断咽喉,到底终遭毒手。 占尽便宜有报,吃些亏也无妨; 庞涓暴虐早身亡,孙子忍之无恙。

血气方刚壮士,不宜恃力凌人; 一言不合怒相争,烈火一般性情。 不忍一时忿气,却担百口忧心; 忠言逆耳莫相嗔,苦口药能医病。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

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念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

忍气不下心病生,终生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jian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3. 课外文言文:韩湟,字太冲,节制三吴

【原文】

韩湟,字太冲,节制三吴,所辟宾佐,随其才器,用之悉当。有故人子投之,更无他长。尝召之与宴,毕席端坐,不与比座交言。公署以随军,令监库门,此人每早入帷,端坐至夕,吏卒无敢滥出入者。

【译文】

韩湟,字太冲,管理三吴地区,所征召的幕僚,都随他的才能,使用他们都很恰当。有一个老朋友的儿子来投奔他,没有其他的长处。曾叫他参加宴会,所有人都端正坐好了,他不和邻座的人说话。韩公安排他随军,让他管理库门,这个人每天很早进入帷帐,端坐到傍晚,官吏士卒没有敢随便出入的。

4. 形容“很气愤又要克制自己”的文言文是什么

1.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3.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

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

书难托。莫,莫,莫!

4.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5. 世人欺我。害我打我 ... 我骗我。如何处之。

5. 有关勤俭节约的文言文

1、正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 ... ,何如 "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 ... 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 ... ,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 ... ,怎么样 "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 ... 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的神色.

四川距离 ... ,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2、原文:

唐雷,字尉杰,莱州人也。时年三岁,其父携家人客居新疆额敏,躬自俭约,躬耕以供读,乡里称其敦睦。年十六进京城,入中财,父奉牺牲以庆,雷曰:“今日之势,焉神明之能乎?乃因吾之好学,天佑之说但当笑尔。”年二十,学成,出为审计师,清慎强记,同僚号为才子。雷尝审计于苏家坨,处事秉公,辄无私取,及去,百姓以雷在职不受饷遗,追载帛金以送之,雷却不受。众威服其仁义。

翻译:

唐雷,字尉杰,山东省莱州市人。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带着全家人迁到新疆额敏地区,他父亲勤俭节约以身作则,从事农业生产供养儿子独书,邻居都夸他们家里和睦。唐雷十六岁到北京,考入了中央财经大学,他的父亲捧着供品到寺院,唐雷却对父亲说:今天的成绩难道是神仙帮忙的吗?是因为我努力学习啊。上天保佑的说法只是个笑话罢了。”他二十岁的时候,大学毕业,作了一名审计师,工作严谨记性好,同事们都说他是个有能力的人。他曾经到苏家坨去审计,办理公正,从不私下收取好处,到离开的时候,群众因为他在当地工作时从不收受礼品钱财都追着他给送纪念品,可他却还是不收。群众们都佩服他的爱心和正义感。

6. 关于节约的古文名句

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

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

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

可见,古人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提示】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劳动,社会安定,百姓和国家都会随之富足起来。我们现在仍应保持以勤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

他痛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靡费财物,提倡节俭。他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处】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

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提示】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

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取,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与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提示】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

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

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提示】这是唐朝的陆贽给皇帝上书中的话,旨在强调节。

7. 关于节约的古文名言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英国)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 ... 尔族)

●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 ... 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藏族)

●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紧紧手,年年有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

●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不喝酒,不抽烟,三年省下无数钱

●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

●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

●积小利,成巨富(英国)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诺)

●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奢侈和 ... 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奢侈乃德义之灭亡(瑞士)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汗珠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

●成物不可损坏

8. 都掌蛮既灭,显引疾求去,而有司阻挠为言

刘显,南昌人。生而膂力绝伦,稍通文义。嘉靖三十四年,宜宾苗乱,巡抚张臬讨之。显从军陷阵,手格 ... 五十余人,擒首恶三人。诸军继进,贼尽平。显由是知名。

南京振武营初设,用兵部尚书张鏊荐,召令训练。擢署都指挥佥事。倭犯江北,逼泗州,鏊檄显防浦口。显测贼将遁,追击至安东。方暑,披单衣,率四骑诱贼,伏精甲冈下。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 ... 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明日伺贼出,潜毁其舟。贼败走舟,舟已焚,死者无算。显进秩三等。寻迁副总兵。会福建倭患棘,显赴援。与参将戚继光连破贼,贼略尽。而新倭大至,攻陷兴化城。显以兵少,逼城未敢战,被劾,戴罪。贼以间攻据平海卫。他倭劫福清,谋与平海倭合。显及俞大猷合于遮浪,尽歼之。平海倭欲遁,为把总许朝光所败。乃尽焚其舟,退还旧屯。戚继光亦至,显与大猷共助击之,遂复兴化。录功,进先所荫世职二秩。

都掌蛮者,居叙州戎县,介高、珙、筠连、长宁、江安、纳溪六县间,古沪戎也。至是,其酋阿大、阿二、方三等据九丝山,剽远近。其山修广,而四隅峭仄。显令人诱以官,而分五哨尽壁九丝城下。乘无备,夜半腰絙上,斩关入。迟明,诸将毕至。方三走保牡猪寨。郭成破鸡冠,获阿大。诸军攻牡猪,擒方三。阿二走,追获于贵州大盘山。

都掌蛮既灭,显引疾求去,而以有司阻挠为言。诏听显节制,显益行其志。击西川番.

没舌、丢骨、人荒诸寨,斩其首恶,抚余众还,西陲以宁。九年冬卒官。 ..

(选自《明史·刘显传》,有删改)

参考译文:

刘显,南昌人。生来膂力过人,稍微通晓文意。嘉靖三十四年,宜宾一带苗人叛乱,巡抚张臬讨伐叛乱者。刘显从军冲锋陷阵,亲手 ... 死五十多人,擒获首恶三人。各军陆续进军,贼兵全被平定。刘显由此出名。

南京振武营刚设置,由于兵部尚书张鏊推荐,召他训练士兵。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倭寇进犯江北,进逼泗州,张鏊发文书要求刘显防守浦口。刘显预测倭寇将要逃

跑,追击到安东。正当暑天,刘显身披单衣,率领四个骑兵引诱贼兵,在山冈下埋伏精良士兵。贼兵出现,斩 ... 一人。刘显坐的马中了箭,他下马拨出箭头,射 ... 追

击的人。把贼兵引诱到冈下,大败贼兵,迫使他们离去。第二天窥伺贼兵出来,暗中烧毁了贼兵的船只。贼兵战败逃往泊船处,船已被焚毁,被 ... 死的人无数。刘显

进级三等。不久,升迁为副总兵。

恰逢福建倭寇祸乱危急,刘显前往救援。与参将戚继光接连打败倭寇,倭寇大略被除尽。可新的倭寇又大规模来犯,攻陷兴化城。刘显因为兵少,逼近城却不敢作战,

被弹劾,戴罪立功。倭寇乘机占据平海卫。其他倭寇抢劫了福清,图谋与平海倭寇会合。刘显及俞大猷在遮浪会合,全歼倭寇。平海的倭寇想逃跑,被把总许朝光所

打败。于是把倭寇船只全部焚毁,退回以前的屯扎地。戚继光也到了,刘显与俞大猷同力协助进击倭寇,于是收复兴化城。记录功勋,升先前所封荫的世职二等。

都掌蛮人,居住在叙州戎县,介于高、珙、筠连、长宁、江安、纳溪六县之间,属于古代的沪戎。到这时,他们的首领阿大、阿二、方三等占据九丝山,掠夺远近地

方。此山范围修长广远,而且四角陡峭曲折。刘显命令人拿官爵引诱,兵分五路全部驻扎九丝城下。乘贼军不防备,半夜腰上拴绳子登寨,破关而入。黎明,各位将

领全部到达。方三逃走保守牡猪寨。郭成攻破鸡冠,抓获阿大。众军围攻牡猪,擒获方三。阿二逃跑,追赶捕获于贵州大盘山。

都掌蛮人已被消灭,刘显因病请求辞职,而且以有关部门阻挠为理由。皇帝下诏听从刘显管理,刘显更施行自己的志向。进攻西川番的没舌、丢骨、人荒各寨,斩 ... 首恶,安抚其余民众后回来,让西部边境得到安宁。九年冬在官任上去世。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