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职业都是有乐趣的名言 从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说职业的责任心与趣味

2023-03-14 22:09   geyange.com

凡职业都是有乐趣的名言

九十八年前,梁启超曾在一职业学校发表一篇演讲《敬业与乐业》,阐述了人人必须有正当职业、必须不断劳作以及人们对职业所应当采取的态度,其中观点都有许多可取之处。

虽说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但古人也许比今人更勤奋,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休假不多,只是作息比今人更规律。梁启超在这篇演讲里讲到以为名僧百丈禅师的故事,这位禅师恪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行为准则,他自己每天除了上堂讲经说法之外,还要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等,一直这么干到八十岁,每天如此。有一天他的门生悄悄地把他当天的工作给做了,这位禅师当天便绝对不吃饭了。

这种劲头,想想令人为之汗颜羞愧,多少人在享乐和偷闲中,宁可少做一点是一点呢!

无论是求学也好,工作也罢,或者从事科研也好,首要的一个态度就是敬。这个敬,可以理解为专一,“用心一也”,心无旁骛不夹杂其他念头。敬,被古圣先贤当作教人做人的最简单直接的法门。

术业有专攻。要想有所成就,必得先选定某一领域持续深入,研究透彻之后,再去拓展到其他领域,就好入门了。最怕的是一个领域没有研究透,转而投向其他领域,这样很难专一,弄不好就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者样样都只能学到皮毛。

另一方面,人们虽是为了生活而奔波,却也是为了劳动而生活。正如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那么人类既有消耗食物、使用工具等消费的需求和权利,同时也就得有生产和创造的能力和必要,而不能只有消耗却无生产。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选定一件事去做。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底下各行各业,总得有人去做,这个时候,就业和择业,也许有高下之分,但从事理来看,是没有高下的。

梁启超在这篇演讲中就此举例说:当总统和拉黄包车从性质而言,是没有高下的。无论是当总统的人,还是拉黄包车的人,能实实在在地把当总统和拉黄包车当做一件正经事去做,那就是可敬的。在这里,工作或职业,本身没有高下,只要能把当下的这件事做到圆满,就是值得尊敬的。

前不久,研究生当保姆的事件在网络传得沸沸扬扬。更久之前,某地本科生应征环卫工,只因有编制,也曾引起热议。再往前几年,北大学生街头卖猪肉,也让人们议论纷纷。世俗的观点深入人心,形成刻板印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现今的保姆和以往大家所认为的保姆,在工作内容上所做的事已经截然不同。以往大众眼中的保姆,无非是干些洗衣做饭等家务,只要手脚勤快身体健康就行。但现在的保姆所做的事,已经包含了管理家务、儿童早教、作业辅导、均衡搭配膳食营养等工作内容了。这样的工作性质,绝非以往保姆可比。

有了敬,还需要忠实。这种忠实,可以理解成一种对所做的事、所从事的工作的执着和信念。这种信念必须纯正,既不羡慕别人,也能坚定地相信自己做好这件事的价值,和别人做好他的事的价值是同等的。其实,就是专注忠诚于尽全力做好手头的工作,不与他人做无谓的攀比。这就是孔子说的:“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在敬和忠的基础上,还要有乐。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做一件事如果没有乐,就很难坚持下去。但苦和乐究竟如何区分,其实因人而异。

有人以享乐为乐,以受苦为苦;但有人偏以享乐为苦,反以受苦为乐。比如,日夜颠倒玩游戏,在有人看来就是乐,但在另一些人看来这恰恰是苦,还是他绝不愿意去做的一件苦事。再如,游手好闲,在有些人看来是乐,多清闲,优哉游哉,但在另一些人看来,这样的日子真难过。又如,奋斗吃苦在有些人看来是乐,但在另一些人看来,这是最大的苦,逃都逃得远远的。可见,苦和乐,只在于自己内心的判断,与事情本身没有太大关联。

那么,怎么才能从工作中收获快乐呢?梁启超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在做任何一件事的过程中,都会经历挫折和困难,但克服挫折攻克难关的过程,就能收获快乐和成就感。奋斗的人,都是快乐的、昂扬向上的,也是幸福的。而在成就一件事的良性竞争中,在和对手的较量中,也能收获快乐。最后,专心做事的人,会少了许多闲心思在一些无谓的琐事中,将自己从各种琐琐碎碎的纷扰中拉出来,这也是工作给人生带来的附加趣味呢。

用梁启超的话说,敬业即责任心,乐业即趣味。百年前人们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现在的人们,有过多的享受,在享受中,滋生出享乐主义者,这才是可悲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