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名人名言 留守儿童教育格言集合三篇

2024-02-02 08:39   geyange.com

留守儿童名人名言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从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候开始,外出打工慢慢成为潮流,“留守儿童”自然而然就随着父母的外出而“诞生”。因户籍、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适龄儿童不能跟随父母外出上学,留在家乡与监管人一起生活,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就成了社会、家长之困。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涉及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层面,但今天我浅谈下家庭父母的作用。

常说“父母是孩子一生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自始至终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为了生计,背井离乡独自打拼的父母与孩子分割两地情况下如何积极教育管理孩子呢?

三方沟通,亲密无间。

一是与孩子沟通。父母长期在外,亲情应该是留守儿童最缺失的一部分,因此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爱,认同父母的爱,沟通是必要的。父母每天一个电话或者视频,聊聊孩子们交的朋友,聊聊学校发生的各种趣事,慢慢靠近孩子们的内心,我想未必不是件可以多多尝试的事情。

二是与学校沟通。父母在外,反而需要更加注重学校老师的交流与沟通。定期与学校老师沟通必不可少,了解孩子日常表现,行为品德表现,特别需要注意孩子反常、异常表现,进而联合学校、老师加强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与教育,及时纠正错误思想与行为。

三是与监管人沟通。父母亲与监管人沟通联系随时了解其生活动态,注重心理的变化,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言传身教,做榜样。

一是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友好、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环境,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是适当体验生活。寒暑假的机会可以带孩子了解感受下父母工作艰辛与不易,教育孩子吃苦耐劳、积极奋斗精神。

三是在团聚时,父母需要更加注重关注孩子的思想情况,不因团聚的不易而骄容、溺爱孩子。

四是父母需要时时注意自己言行,突出乐观、积极、奋斗、拼搏的精神,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镜子,健康的思想行为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灵活管理,平等教育。

父母亲与子女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才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亲一味命令式、说教式教育,往往适得其反,激发孩子逆反心理。相反,时时换位思考,多角度考虑孩子的问题,多倾听,多鼓励,平等沟通、灵活管理或者更容易取得孩子的信任,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父母伴随孩子成长,或许因为生计问题,生活照顾有所缺失,但成长教育父母不仅不应缺失,而且需发挥家庭最优作用,引导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之家我的家作文

去年的春节后,爸爸妈妈踏上了去外地的车,家里留下了姐姐、弟弟和我;今年的春节后,爸妈又踏上了去外地的车,家里只剩下了弟弟和我。一年前姐姐是家长,自从姐姐到城里去上学,家庭的大小事情都压在我身上,真让我一时喘不过起来。

去年的'暑假过后,我们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就在我们的教室旁边,我们每天都无忧无虑,在快乐中度过,课余时间,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在一起看书、游戏、交流,与老师促膝相谈。

课余时间里,我们可以走进“留守儿童之家”图书室,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探求大自然的奥秘,亲密接触中外文学名著,遨游在知识的太空中,其乐无穷。在快乐阅读的过程中,鲁滨孙、汤姆、保尔都成了我生活中的榜样。

课间大休息和课外活动时间里,我们就从“留守儿童之家”借出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毽子、跳绳等,尽情的玩耍,尽管挥汗如雨,心里却快乐无比。

前几天,我很荣幸地被全班同学推选参加学校举办的“校园歌曲演唱会”,刚上场时,我紧张得不得了,当第一句歌词唱出时,我就权当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是不会说话的稻草人,就是清晨那些会鸣唱的鸟儿。虽然我的演唱成绩不是太好,但是我很开心。在同学们的掌声里,我得到了鼓励,增强了我的勇气和信心,我敢于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面前表现自己了!

“留守儿童之家”的那台电话成了同学与外地父母沟通的桥梁。每隔一两个星期,我都要给爸妈打一次电话,汇报一下我和弟弟的学习、生活情况,爸妈经常夸奖我长大了、变懂事了。我也从爸妈的语气中听出了他们对我的信任和鼓励。

在学校里和家庭生活中,不免要有一些不顺心的事,难免要和同学们发生一些小摩擦,老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象开导自己的孩子一样开导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老师无时无刻都在用一颗纯洁的心滋润着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留守儿童之家——我久违的家!

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希望有所帮助!

残疾儿童,如:视力残疾者,即盲童;听力残疾和言语严重障碍者,即聋哑儿童;肢体残疾者,即病残儿童,他们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他们克服身体残疾,健全心智,健康心理具有重大的作用,也能为他们建立幸福的生活打下基础。

(一)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

1、孤独感强。这是残疾儿童心理的最显著的特点,由于身体的缺陷,聋哑儿童只能感受“无声的世界”,盲童只能感受“无光的世界”,肢残疾者局限在一个“小天地里”生活,使他们的生活出现不便,加上与常态儿童差异的比较,他们体会到了自己的缺陷带来的不幸,面对别人的同情、厌弃或歧视,他们会遭受更大的刺激,不愿与人交往,孤独感会油然而生。

2、自尊心强。正常的智力发展和缺陷的身体状况,会使残疾儿童产生内心的不平衡,产生自卑感。于是他们对人、对事过于敏感,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更容易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并会表现出愤怒反抗,甚至做出自卫出击的反应。

3、富于同情心。由于身体的残疾,他们有更多对身心健康的渴望,也就能更深体会到不幸的含义和感受,因此对于别人的痛苦和不幸更能有反响,特别是对于其他的残疾儿童更能产生深刻的同情心,他们经常愿意对别人伸出援助之手。

4、不同残疾儿童具有身心反应的补偿。

盲童。由于视觉通道的障碍,使他们的其他感知出现了特殊的补偿现象。盲童的听觉、触摸觉、平衡觉发展超过常态儿童,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思维发展正常,因而具有较高的听觉定向能力,能很好地辨别声源方位;他们还能精确地判定时间;并对触摸觉极为敏感;他们的嗅觉也十分敏锐,这是神经系统代偿作用的结果。

聋哑儿童。聋哑儿童虽语言表达产生障碍,但他们具有正常的思维活动,视觉、嗅觉\触觉的代偿能力很强,因此视觉敏度很高,观察事物比正常儿童更敏锐、细致而周密;嗅觉也很敏锐,能够用以了解周围人和物的距离;触角灵敏,可以凭振动觉欣赏音乐。

肢体残疾儿童。肢体残疾儿童的认知过程,行为的发展都比较正常,有时会产生奇迹的代偿作用,如:以脚代手等,完成正常人能够做到的事。但肢体残疾的儿童活动受到某一方面的限制,面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形成很大的困难与挫折,如:面对升学、就业、婚姻等问题遇到挫折后,最容易产生悲观、失望、忧虑、愤怒的情绪,长此下去还会形成冷漠、孤僻、懦弱、狭隘、自卑的不良性格倾向。

(二)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1、父母要让残疾儿童感受更多的爱。生理残疾孩子的自卑感、孤独感强,父母要给予更多的爱心和关怀,让他们感受温暖,更不能对他们歧视和嫌弃。

父母对残疾儿童的爱,不仅要表现于大量的付出,生活的照顾,更要根据他们智能健全的特点,从精神上给他们关爱,给他们支持。要使残疾儿童能及时向父母敞开思想,宣泄情绪,缓解紧张心态,消除内心的痛苦。特别当残疾儿童遇到困难和烦恼时,父母可以利用电影、电视、有兴趣的活动和变换环境等方式,转移子女的注意力,消除内心的抑郁情绪。父母要经常鼓励残疾子女多为他人、为社会做好事,使他们获得心理的满足,提高生活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2、实施针对性教育,充分发挥优势。在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和训练中,应加强针对性,因人而异,具体指导。盲童多善思考,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潜力很大,记忆力强,父母要予以教育引导,教他们多听音乐、听广播、听故事,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其特长,建立其信心;聋哑儿童一般视觉、触觉发展良好,动手能力也强,父母可教他们学手工、绘画,改善自卑心理,树立自强、自尊、自信的良好心态;肢体残疾儿童,要利用他们的代偿作用,帮助他们树立“身残志坚”的思想观念,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发挥出他们的优势。

3、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残疾儿童一般来说智力因素没有缺陷,只是某方面出现障碍,而往往又有其他方面的'优于常态儿童的代偿。但他们容易在非智力因素的某些方面出现偏差,特别严重的会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对他们发展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施以必要的心理卫生保健教育非常重要。父母要帮助残疾子女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相信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增强自信心,敢于面对现实,不断奋斗;父母要教育残疾子女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鼓励子女进行各种实际锻炼,提高能力,控制情绪,保持平衡心态;父母还特别需要培养残疾子女的良好性格,创造条件鼓励残疾子女扩大社会交往,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扬自主精神,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开朗豁达的性格。因此,对残疾儿童子女的家庭教育应是全面的教育,更加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帮助他们医治残疾带来的心理创伤,提高他们战胜残疾的信心。

4、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对于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克服生理缺陷,掌握赖以生存的技能和技巧。因此要特别注意对残疾子女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残疾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对残疾子女采取扬长避短的方法,加强培养训练的针对性,为他们日后的择业打好基础。例如培养盲童子女按摩、推拿技术,便于未来从事按摩医疗工作;聋哑子女可以学习手工编织、绘画、缝纫等技能,获得一技之长,便于谋职;肢体残疾儿童可根据个人残疾情况选择适当的手工操作技能或心智技能。只有重视对残疾子女技能的培养,才能使他们自立于社会,从事有利于国家、家庭的职业。

总之,残疾儿童更需要温暖和爱心,父母应奉献出伟大的亲情和母爱。

留守儿童之家的幸福生活的作文

短暂的暑假过去了,爸爸帮我报名了留守儿童之家。

对于这点,我一开始很不赞同,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大家庭了。

中午,我们一起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儿童之家吃午饭。不仅如此,每天的菜都不同,就连我这样挑食的'人都吃得津津有味,老师说了在这里什么菜都要吃,哪怕不爱吃,也要吃一些。后来得知这样能够使营养均衡。所以大部分同学都吃个精光。

下午放学后,我们再次排队走进我们共同欢笑的地方,到了那儿,先写作业,然后给老师检查。检查完后,就是自由活动,有打羽毛球、乒乓球的,还有下象棋和围棋的…

我最喜欢的是和爸爸妈妈进行视频聊天,这样我不仅能看到爸爸妈妈,还能看到弟弟。还能把自己写的作文传给爸爸妈妈看,听到父母的夸奖,我的心里像喝了蜜似的。

这样的生活太幸福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