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兰花的名言警句 兰花名言
兰花名言
1.兰在幽林亦自芳。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2.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唐・孟郊《赠别崔纯亮》。这两句大意是:镜子即使破碎了,仍不改变它可作鉴照的光亮;兰花即使枯死了,仍不泯灭它温馨浓郁的芳香。用两个通俗的比喻,赞美受打击、受迫害,至死不改变志向、保持崇高节操的人。后句可用以赞颂兰的品格。
唐代诗人 孟郊 《赠别崔纯亮》
3.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唐・李世民《芳兰》。参差影:长短错落的影子。轻重香:或淡或浓的香味。这两句大意是:丽日照耀,筛下长短错落的兰影,珊珊可爱;清风过处,传来淡浓不一的幽香,沁人心脾。我国古人曾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然而松有叶而无香,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少叶。唯有兰,香、花、叶“三美俱全’。在古代的辞赋诗文里,兰是高洁的象征,节操的标帜,美好的化身,兰具有君子之风。因此,骚人墨客常借兰咏志,以兰自况,唐太宗李世民《芳兰》诗:“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即其一例。此诗前六句状物,后两句抒情,不仅写出兰花的色态品性,也蕴含着诗人的操守志趣。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芳兰》
4.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明・张羽《咏兰叶》。泣露:指兰叶上的露珠莹莹如泪。光偏乱:指日光照射,兰叶上的露珠闪烁不定,这两句大意是:兰叶缀着晨露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在阳光照耀下,叶上的露珠宛如美人儿闪烁的泪滴。兰花飘香溢芳,固然令人喜爱;而修长的兰叶滴翠流碧,更有一番神韵。可惜一般人只知兰花之香,不解兰叶之美,所以诗人说“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构思新颖,有独到的审美情趣。
元末明初文人 张羽 《咏兰叶》
5.独爱山中兰,幽香抱枝死! 范师孔
6.霜节百年期共老,国香一点为谁争。
元・谢宗可《并蒂兰》霜节:高尚的气节。国香:指兰花。
元代诗人 谢宗可 《并蒂兰》
7.孤高可挹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
宋・刘克庄《兰》。挹(yì译):取出来。这两句大意是:兰花孤傲高洁,可以取入书房;兰花素淡清香,可以点缀卧室。此二句赞美了兰花的高洁淡雅,据说兰花的每根茎只开一朵花,为淡黄绿色,清香异常,因而诗人说兰花品格高洁,可在书房与诗卷为伴,可在内室伴君子入眠。寥寥两句,将诗人对兰花的喜爱之情充分表达出来了。此二句可用以描写兰花或其它清素淡雅的花卉,一说“供诗卷”、“入卧屏”指入诗入画,亦可。
南宋诗人、词人 刘克庄 《兰》
8.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明・张羽《咏兰》。芳:用作动词,飘散芳香,寸心:指花托上由心皮构成的雌蕊,俗称“花心”。这几句大意是:兰花能够开出白花又可开出黄花,旁近无人它也独自散发着清香,花心原本不大,却容有许多芳香。兰花受人赏爱,但它并不是为赏爱自己的人开花,野生的兰花出自深谷,即使“无人”也会“自芳”,所以人们常用“空谷幽兰”形容品质高洁的人。兰花的花心虽“不大”,却能容得“许多香”。每当兰花盛开时,从花心中散发出清远的幽香,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元末明初文人 张羽 《咏兰》
9.数朵微含,一枝乍秀,淡淡如菊。笑李夭桃,只解寻常妆束。
清・陈维崧《蕙兰芳引》[溪店寺桥]。微含:含苞待放。乍秀:刚刚开花。(nóng农)李夭桃:茂盛而艳丽的桃李花。只解:只知,只懂。这几句大意是:数朵兰花含苞待放,有一枝刚刚吐秀,其色淡淡如菊;可笑那茂盛而艳丽的桃李花,只懂寻常的妆束。以“李夭桃”与“淡淡如菊”的兰花相比,突出了兰花的淡雅高洁,不同流俗的特点。《诗经)有“桃之夭夭”“何彼矣,华如桃李”的句子。后人熔化锤炼成“李夭桃”,作者将其用在这里,极为恰切。对比衬映的手法也运用得很成功。可用来咏兰花。
清代词人 陈维崧 《蕙兰芳引》
10.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开处何妨依鲜砌,折来未肯恋金瓶。
宋・刘克庄《兰》。抱幽贞:怀抱幽独的操守。遵:传递。远馨(xīn欣):散布很远的香气。藓砌:满布苔藓的台阶。这几句大意是:兰花生于树林深处,终日默默不语,怀抱幽独的操守,既然有微风可以将清香传向远处,那么靠近满布苔藓的石阶开放又何妨?即使有人因为喜爱而把它折来置于室中,它却决不肯依恋那插花用的金瓶。兰花生于“深林”,靠近“藓砌”,怀抱“幽贞”,不恋“金瓶”,品格实在可嘉!可用来咏兰花,也可用来赞美那种澹泊远志,不慕荣贵的人。
南宋诗人、词人 刘克庄 《兰》
11.皇上就跟我一样,也是一个人罢了。一朵紫罗兰花儿他闻起来,跟我闻起来还不是一样;他头上和我头上合顶着一方天;他也不过用眼睛来看耳朵来听啊。把一切荣衔丢开,还他一个赤裸裸的本相,那么他只是一个人罢了;虽说他的心思寄托在比我们高出一层的事物上,可是好比一只在云宵里飞翔的老鹰,他有时也不免降落下来,栖息在枝头或地面上。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