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之道——特鲁多医师的墓志铭

2024-01-31 03:33   geyange.com

医师名言警句

提要:“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最需要精神关怀和诊疗的人,医疗技术自身的功能是有限的,需要用沟通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去弥补。” ——爱德华·特鲁多医生

1

一则墓志铭

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静卧着一座不起眼的坟墓。近百年来,世界各地一批又一批的医生怀着朝圣之心来到这里,拜谒一位长眠于此的医学同行——爱德华·特鲁多医生(Edward Livingston Trudeau,1848—1915),在此寻找医学人文的踪迹,重温镌刻在他墓碑上的一则墓志铭: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这则墓志铭译成中文,简洁而富有哲理:

有时,去治愈;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

这是特鲁多医生的行医格言,是他一生的职业总结。

这是他在面对一个客观现实时的坦率表述,也是直面病患求助而受困于医学局限性时的心灵拷问。这其间,蕴含了医者的一份复杂情感,体现了大医超越世俗的理性谦卑和崇高境界。

这则墓志铭,既道出了医学科学不完美的现实,又揭示了医疗服务的真谛和医生应尽的人文关怀。

简短三句话,看似满含无奈,却格外温情与柔软,从另一个角度对医学进行了诠释,展示了医学的真实面貌,表达了医学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性的尊重。

希波克拉底说:哪里有医学之爱,哪里就有人类之爱。这爱,不是抽象的,而是触手可及的、生动的、可感的。

有时、常常、总是,像三个阶梯,一级级向上,一步步升华出三种为医的境界,其核心是对生命价值的珍爱和对人格尊严的呵护

医生,面对病患,除了重视其生物属性外,更要重视其社会属性和情感属性,用“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模式去开展“人本位医疗”,俯下身子去聆听患者的心声,感受其心灵的温度和脉搏的咏叹。

理性和关怀,是医学最重要的支撑,缺少了任何一个,医学都无法飞翔。

特鲁多曾经说过:“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最需要精神关怀和诊疗的人,医疗技术自身的功能是有限的,需要用沟通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去弥补。”

医术固然重要,但许多时候却很有限,医疗之外,帮助与安慰病人应该成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每个医生都能做的事,完全可以当作衡量好医生的道德标准。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与病人作心与心的沟通,给病人以帮助、鼓励和安慰,应该成为医生的日常行为,其意义远远超过药物及手术治疗。

技术之外,医生应该用散发着暖暖体温的双手去安抚病人,用蕴满真爱的温情去关爱患者。安慰,是一剂精神的良药;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安慰,是一份医者的责任。

作为医生,我们不可能治愈每一个病人,有时甚至无法向患者提供任何医疗的帮助。但是,作为医生,我们可以时时去帮助我们的病人,在治疗、帮助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去安慰他们,使他们病痛的心灵得到慰藉。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短短三句话,对于医学和医生来说,是如此沉重,又如此充满责任,如此充满人情味。

医生,除了是一份职业外,更是一项使命,一种人性光芒的传递。

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强调的正是医学的这一内涵。近些年来,这则墓志铭流传甚广,值得所有把医学当作使命并立志传递人性光芒的医生去诵读,去领会,去感悟,去继承,去践行。

2

一次疗养

特鲁多出生于纽约市的一个医药世家,20岁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当他还是个医学生的时候,就被确诊患了肺结核。当时,医学界对肺结核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属于不治之症。

1873年,25岁的特鲁多满含无奈与悲戚,只身来到荒凉的撒拉纳克湖畔,远离城市的喧嚣,静静地回忆自己短暂的生命历程,等待着死神的到来。

可是,年轻的生命,少得可怜的人生阅历,又有多少往事可以回味?静默得难以忍受了,便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于是,他或漫步在撒拉纳克湖边,或进入阿迪朗代克山区打猎。时光,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被一天天消磨掉。

一段日子过后,他惊奇地发现自己不但没有死掉,身体反而在日益好转,体力也有了很大的恢复。健康状况的好转,心情的愉悦,又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很快,他就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一步步获得了博士学位。

就这样,特鲁多开始了自己在城里的行医生涯。奇怪的是,每当他在城里住得久了,结核病就会复发。然而,一旦回到撒拉纳克湖畔生活一段时间,又会恢复体力和心情。

3

一家专门的结核病疗养院

1882年,特鲁多干脆全家迁居到了撒拉纳克湖畔,并用朋友捐赠的资金,创建了美国第一家专门的结核病疗养院——阿迪朗代克村舍疗养院,通过在空气新鲜的自然环境里的静养、细致周到的照料以及辅助药物来治疗结核病。

随后,他建立了美国第一个肺结核研究实验室,并成为美国第一个分离出结核杆菌的人。他的工作走在了美国结核病治疗和研究领域的前沿,成为知名结核病学专家。他对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许多人性化的照料方法,至今仍被沿用着。

1915年,特鲁多最终因结核病不治而去世。

他被葬在撒拉纳克湖畔,墓碑上刻着的这则墓志铭,就是他一辈子行医生涯的座右铭。

4

一枚邮票

2008年5月12日,为纪念这位受人尊敬的医生,美国邮政部门为特鲁多发行了一枚面值为0.76美元的普票,图案为特鲁多头像。这枚邮票虽票幅不大,却很有个性,人物头像上的一根根雕刻线条力透纸背,充满了张力,令人在欣赏邮票时,不由得对这位美国医生充满了敬意。

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一则令人深思的医学格言,字里行间体现了一种医者的情愫、职业的操守、理性的谦卑、人性的悲悯和人文的情怀,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5

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

医学是人学,具有特殊的属性。

医学的人文情怀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同情之心、怜悯之心和关爱之心上,体现在无论何种情况下患者的生命都应高于一切!

从医生角度,特鲁多诠释了医学的内涵,治疗、帮助与安慰必须同步进行。人本位医疗,人性化服务,需要的不仅仅是药物与手术,还要有微笑与温馨、关爱与呵护,向病人传递亲人般的温情。

作为一名医生,应该用心灵、用人文情怀去面对每一位患者,而并不仅仅依靠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许多疑难杂症、慢性病、恶性肿瘤病患而言,帮助、安慰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我们必须承认人类能力的限度,同时,又应该不遗余力地去关爱、呵护每一个生命的个体。

有时,去治愈——道出了医学的局限性。医生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积累,但现代医学真正能够治愈的疾病还很少。这种局限,源自每个生命个体的复杂性和医生作为凡人的局限性。

我们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医学和医生,不要把医学和医生想得无所不能,医学和医生的作用有限。面对病魔,我们必须接受医学和医生不能治愈一切疾病的残酷现实,虽然医生已经竭尽了全力。

常常,去帮助——强调了医生的职业态度。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虽然我们不能包治百病,但应该善待生命,把医学演绎成一种善良人性和友爱情感的表达。当我们在救治病人的时候,应该竭尽全力去帮助病人,以人为本,换位思考,牵挂生命,为病人解除痛苦。向病人提供帮助,给病人以援助,是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总是,去安慰——这是一种人性的传递,体现了医学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医生,必须懂得敬畏生命,懂得对人从生到死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这应该成为医德的底线。面对病人渴盼的眼神,特别是面对已无法医疗的疾病时,医生必须在病人面前裸露出人性的悲悯,展现出大医的情爱。当疾病因素,医生已不能对病人提供医学的帮助时,安慰应该是最起码的作为。

医乃仁术,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虽然医生不能包治百病,但可以善待病人,善待生命,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痛患者之所痛。

一个有着良知和悲悯之心的医生,除了“有时,去治愈”外,对待病人要“常常,去帮助”,更要“总是,去安慰”,这恰恰是我们医生职业的闪光点,也是最能感动人心的地方。因为,除了疾病本身,患者在心理上的孤独无助也非常需要这种“帮助”和“安慰”。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从来都是“医”之根本。一旦抽去了医学的人文性,医学的本质也就被彻底抛弃了。

遥远的撒拉纳克湖畔的墓志铭,道出了医学人文的真谛。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主义职业,是科学与人文的交集。科学求“真”,人文讲“善”。医生作为一种职业,其核心应该是“人道”。医生不但是人类生命的工程师,更应是患者心灵的按摩师。

作为医生,我们应该时时重温特鲁多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墓志铭,并成为我们职业生涯的指引。让我们满怀同情与仁爱之心,努力工作,规范诊疗,合理用药,科学宣教,竭尽帮助,真诚关爱,使白色圣殿处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和医学的温暖。

医学的最高境界:知识与道德,技术与责任,经验与艺术的最佳结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