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商君书经典名言十句
《商君书》,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商君书》也称《商君》、《商子》,现存26篇,其中2篇有目无书,着重论述了商鞅在当时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可能还包括其后学)著作汇编。
《商君书》中认为人性本恶,必须承认人之恶性,治理国家要以恶治善才能使国家强大。
《商君书》中主张重刑轻赏,他认为加重刑罚,减少奖赏,是君主爱护民众,民众就会拼命争夺奖赏;增加奖赏,减轻刑罚,是君主不爱护民众,民众就不会为奖赏而拼死奋斗。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摘自《商君书·更法》
解释:行动迟疑不决,不会获得成功,做事举棋不定,不会取得功绩。
感悟:此句是商鞅鼓励秦孝公变法图强时说的一句话,表明了商鞅对于变法的信心和自身能力的信任。
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
摘自《商君书·更法》
解释:平庸的人固守旧的习俗,读死书的人局限在他们听说过的事情上。
感悟:人容易陷入惯常的模式和习惯中,尽信书不如无书。
穷巷多怪,曲学多辩。
愚者之笑,智者哀焉;
狂夫之乐,贤者丧焉。
摘自《商君书·更法》
解释:从偏僻的胡同里走出来的人总是少见多怪,学识浅陋的人总是喜欢诡辩。愚蠢的人所称快的,正是有智慧的人所悲哀的;无知妄为的人所高兴的,正是贤德的人所忧虑的。
感悟:夏虫不可语冰,没有见过冬天的虫子,怎么能和他们争论雪的存在呢?愚狂之人和智贤之人认知是不同的,愚狂之人见识浅薄,难以理解事物的深层矛盾,而智贤之人却能透过现象看到实相,从事物积极的一面看到其潜在的悲观的一面。
圣人不法古,不脩今。
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
摘自《商君书·开塞》
解释:圣人既不效法古代,也不拘守现状。效法古代就要落后于时代;拘守现状,就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感悟:指圣人治国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5-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
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摘自《商君书·更法》
解释: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
感悟:做事不应瞻前顾后,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奋进,直至成功。
-6-
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摘自《商君书·更法》
解释:愚昧的人对于已成功的事情也不知是怎么成功的,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时就已预见到了。
-7-
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摘自《商君书·更法》
解释:违反古法的不一定值得非议,遵循礼法的也不一定值得赞扬。
-8-
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绳之数也。
摘自《商君书·禁使》
解释:飞蓬遇旋风而行程千里,是凭借风势;测量深潭的人能够知道八千尺的深度是运用了悬绳测量法。
感悟:凭借是一种智慧,善于借力,所以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善于借力的人,往往能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一个人有能力,但是没有可以发挥的平台,是难以成功的。
-9-
说者成伍,烦言饰辞,而无实用。
摘自《商君书·农战》
解释:说的人很多,但都是一些啰里八嗦,浮夸吹嘘之词,起不到实际作用。
-10-
蠹众而木析,隙大而墙坏。
摘自《商君书·修权》
解释:蛀虫多了木头就会折断,裂缝大了墙就会倒塌。
感悟:不及时治理小问题,就会酿出大祸。
-11-
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摘自《商君书·画策》
解释:要想取得天下,先要管理好自己;想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先要战胜自己。
感悟:战胜别人,远没有战胜自己难。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2-
亲亲则别,爱私则险。
摘自《商君书·开塞》
解释:亲疏有别,血缘近则亲,远则疏,以此为标准;喜爱和厌恶即是贵贱有别的缘由。
-13-
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
摘自《商君书·开塞》
解释:凡仁爱的人把爱护、便利别人作为自己的事务,而贤能的人把推举别人作为自己的原则。
-14-
饥而求食,劳而求佚,
苦则索乐,辱则求荣。
摘自《商君书·算地》
解释:饥饿了就寻找食物,疲劳了就寻求舒服,历经苦难的人就找寻快乐,受辱了就求取荣誉。
-15-
技艺之士资在于手,商贾之士资在于身。
摘自《商君书·算地》
解释:手工业者的资本在于手中的技艺;工商业者的资本在于才智。
-16-
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
摘自《商君书·外内》
解释:粮价高那么农民就能获利,种田能获利,那么来种田的人就会增多。
感悟:资源的利用和分配必须遵循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原则,才能实现最大化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