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劝学篇中日文对照(福泽谕吉《劝学篇》1880年)

2024-01-24 01:04   geyange.com

福泽谕吉劝学篇中日文对照

福泽谕吉,是日本明治时代的启蒙教育家、思想家。

福泽谕吉十三四岁时进入村塾学习汉学。1854年赴长崎学 习兰学。1858年在江户开办兰学学塾。1860年作为遣美使节的随员抵达美国,首次目睹了文明演进的方向。两年之后,他以翻译 的身份随遣欧使节团游历法、英、荷、德、俄、葡六国。此次出访使 福泽谕吉开始思考如何使日本彻底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以进入文 明国家行列等重大问题,开始致力于把文明开化、教育救国的思想传播到日本的伟大事业,为达此目的开始了多产的著述活动。

1866年8月由他翻译改编而成的《西洋事情》一书出版,日本国民 借助此书而得以了解西洋社会的概貌。1872年之后,他又相继出 版《劝学篇》、《文明论概略》等为福泽谕吉带来巨大声望的学术著 作。毕生著述达60种。

《劝学篇》共由17篇文章(17编)组成,各篇陆续出版于1872 至1876年。1880年福泽谕吉把已出版的17篇文章结集出版,汉译为《劝学篇》。此书在日本发行量很大,17编共计发行340万册。

日本国内视福泽谕吉为国家的启蒙导师,丸山真男说:“在我国,谈论 ‘启蒙’就是谈论福泽谕吉,这么说并不为过。这与与中国的胡适一样。但是胡适与福泽二者对于自身国家的启蒙又有不同的含义。

在西方文化渗入东方的过程中,关于普世、关于启蒙、关于宗教,学界有很多的观点。如日本竹内好倡导”作为方法的亚洲“时,曾阐述到:”为了更广泛地实现西欧优秀的文化价值,我们应该再度用东洋文化来涵括西洋,也就是从我们这一方反过来变革西洋本身,通过这一文化的反击,或者说价值上的反击,来创造出普世性。以东洋的力量来变革西洋,是为了提高西洋创造的普世性价值,这成为我们今天东西方相对的问题点。这既是政治上的问题,同时也是文化上的问题。日本也必须具备这样的构想“。这其实想表达,普世性并不是西方所赋予的普世性,东方也参与其中,双方都在改变自己,追求更完善的普世性。

而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充当启蒙导师的便是这位福泽先生。

一、知识富人,教育立国

福泽谕吉认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即众生一 律平等。

而现实生活中之所以存在贤人与愚人、穷人与富人、贵人 与贱人,主要原因在于有无知识,是学与不学所造成的。所以,人 们生来并无贫富贵贱之分,唯有勤于学问、知识丰富的人才能富 贵。

这种学问又非一般的空洞学问,而是指能有助于人们处世立 身的学问,能达到一定目的的学问,有实际用途的学问。

福泽谕吉 要求学习47个字母,练习写字记帐,学会打算盘等,倡导学习地理 学、物理学、历史学、经济学、修身学以及外国语。

对于国家来说, 实施教育及文明开化政策也是国家得以独立富强的前提和保证。 为此,福泽谕吉主张大力普及学校教育,以最终实现教育立国的主 张。他赞成用强迫的方法,让全国的适龄儿童一律就学。

除实施普及性教育外,福泽谕吉还倡导通过教育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他认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喜欢苛政而嫌恶仁政,也没有哪一个人不希望本国富强而甘受外国凌辱。重要的是要把这种朴素的意识借助于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上升到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保证, 更是形成民族国家意识并把这种民族国家意识上升到国家观念的重要途径。

二、修习问学,唯尚实学

学问包括有形学问和无形学问。前者有天文、地理、物理、化 学等学问;后者有心理学、神学、理学等学问。这两类学问均能扩 大知识见闻的领域,使人辨明事物的情理和懂得做人的本分。

但在修习学问时应分清主次,应该主要学习那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而把那些远离实际的学问视为次要。福泽谕吉认为,所谓学问,并不限于能识难字,能读难读的古文,能用和歌和做诗等不切实际的学问。这些学问虽也有一定的用处,能给人精神安慰,但并不像一些儒学家和国学家所理解的那样。

福泽谕吉所崇尚的 际学问包括:介绍日本国内及世界万国风土的地理学,考察天地万物的本质并探究其作用的物理学,详记年代研究古今万国情况的历史学,讨论国家世界生计的经济学,阐述修身交友及处世之道的 修身学。

学习各门科学时均应实事求是,就每一事物深切追求真理,以满足当前的需要。

在研究学问时必须确立远大的志向,切忌舍难就易,浅尝辄 止。研究学问的最终目的在于追求独立不羁和自由自主。所谓独 立,不仅指家庭的独立,而且还指国家的自由独立。学者研究学问的最终目的在于与国人共同努力,使国家获得自由独立的地位,而 不可满足于亠家一民的衣食无忧。

更为重要的是,学者们应明确身上所承担的职责,即致力于改变日本当时聘用外国人作教习,购 买外国货物的被动局面。福泽谕吉倡议学者们应身体力行,致力 于务农、经商、治学、为官、著述、办报、讲法律、学艺术、创办工业、 提倡议院等社会百业之中,依靠个人贡献所长,而决不可袖手旁 观。

在学问主旨问题上,福泽谕吉认为存在着两种学问的主旨。

福泽谕吉把人们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为两大类: 第一是指人本身的劳动,第二是指人与人的来往中所发生的行动。以脑力或体力的劳动来解决衣、食、住问题,使自己能过安乐幸福的生活,此即属于个人本身的劳动。在这类劳动中,个人只不过对自然界的 物资加以改造使其适于自己使用。人类所需衣、食、住等生活资 料,自然界已经提供了 99%,所需人力只有1%。因而,人们自谋生活绝非难事,而完成此事亦不值得炫耀。

一般世人,大多为着生活和家庭而劳力操心,这虽无愧于古人之训,但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却无太多的补益。“世上的人如果只求自己满足,安于小康,那么, 今天的世界同洪荒时代的世界又有什么区别呢? ”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所发生的活动也需要学问来指导,工业、政治、法律都是为着人类交际而设立的。政府所以制定法律,旨在防止坏人、保护好人,以保证人类的交际得以正常进行;学者所以著书立说,旨在启发后人智慧,以保持人类交际。

人类的智慧愈开,则交际愈广;而交际 愈广,则人情愈和。当今的日本学者承受了文明的遗产,应志存高 远,建功立业,外纳西洋文明,内承先辈遗业,致力于大学问的研 究,把天下人心导向高尚领域,为社会的福利,民众的富足而忘我 地努力奋斗。

三、明辨独立,言行一致

独立分有形的独立与无形的独立两种:

有形的独立是指物质方面的独立,无形的独立是指精神方面的独立。

所谓物质方面的独立,是说人们各有财产,不依赖别人而能维持个人和家庭的生 活。

无形的精神方面的独立则较为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这样几 类:一言人的内心摆脱了物质的奴役与束缚,不为外部条件所累,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迷失本性;二言个人凡事有主见,不受他人意见左右,包括不羡慕他人的物质财富,不模仿他人的生活方式,不 让个人与家庭任凭妄念摆布。

精神独立还主要表现为思想和行动的一致、理论与实践的一 致。所谓理论,就是心有所思,发之于言,笔之于书。因而可以把理论理解为那些与外界事物尚未发生接触的内心观念与主张,理论是自由而不受任何限制的。

实践则指心思表现于外,已与外物 接触、实施了的行动。因此,实践必受外部环境条件限制。囿于环境制约而不可自由超越;只有理论与实践保持一致,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方可有益于世,如果二者失却平衡则会产生弊端。

福泽谕吉十分强调教育在培养公民独立意识上所发挥的巨大影响,认为只有教育才可以培养个人判断事理、处置事情、独立生活的能力。

推而广之,只有教育才可消除贵贱、上下之别,才可培养富有学识的国民,才可缔造一个文明、独立、富强的国家。

福泽 谕吉要求在公民学习实学之后对其实施独立意识培养。在具体培 养上采用自由自在、独立不羁的精神来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营造独立的氛围,使受教育者耳濡目染,呼吸独立的空气,养成独立意识。所反对的是恣情放荡,无所束缚。“但如果仅仅高唱自由自在,而不懂得守本分,则易陷于恣情放荡。”所以本分就意味着基于天理,顺乎人情,不妨害人而发挥自己的自由。

四、天赋民权,主权在民

福泽谕吉认为,资产阶级的政府是根据约法建立起来的代表 人民办理公共事务的机关。“政府是代表人民,按照人民的意志执行事务的。它的职责不外乎是制裁罪人和保护无罪的人,这就 执行人民的意志。”

政府和人民订立了契约:政府承受人民的委托 而遵守约法,使全国人民,不分贵贱上下,都能享受其权力,务必做到法制正确,奖惩严明和大公无私;人民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尽其作为一个国民的义务。

在国家与人民的关系问题上,福泽谕吉还 认为人民应享有抵抗权。“如果放任政府的专治特权随意发展的 话,那是没有止境的。人民不可不加以防止,防止的办法只有一 个:对它进行抵抗。”

为培养日本国民的天赋民权意识,福泽谕吉有 针对性地提出,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人民缺乏正确的国家观念,而 在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仅仅是封建性的“愚忠”思想。

当务之急是日本国民爱国之心的培养。凡力图伸张本国权力,使国民富裕,提高本国人民的智慧,发扬本国名誉的人均为爱国之民,其心即为爱国之心。

福泽谕吉又对国家进一步区分,大凡国家统治可分为两种类型——实威型和虚威型。

神权政府注重虚威,这是对上古荒诞时代延续。人类社会已进入文明时代,仍采用虚威型的统治显然是愚不可及的。

正确的做法乃是在批判神权蒙昧主义的基础上,在日本国民中间开展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 教育,使每一位日本国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位日本国民所 享有的权利,以及相应所承担的义务。

在具体实施中,福泽谕吉反对在西洋文明面前顶礼膜拜、五体投地的奴才式做法。着重强调 民族自尊心的培养。

主张一切落后的国家和人民在西洋文明面前,无灰心绝望的理由。日本落后是现实的,但却不是永久的,全体日本国民不应丧失信心。对于西洋文明(外在文明与内在文明), 福泽谕吉主张“择其善而从之,弃其坏者,决不能盲目从事。”

落后 国家在学习吸收外国先进文明吋,力戒全盘效法,而应结合本国情况,取舍适宜。

五、倡文明之实,建设文明国家

福泽谕吉认为,议论国事,首先的一点便是确立自己的立场。

每一个爱国的日本人所持的立场便是推进日本的文明进程。

所谓文明,一般是指人的身体安乐、道德高尚。

而区分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的标志便是看:

这个社会的一切事业是否纳入一定的规范之内;

人民是否朝气蓬勃而不囿于旧习;

国民是否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需仰仗他人的恩赐;

是否敦品励学,不苟安于目前的小康;

工商业是否发达。

而就一个国家而言,文明主要包括两种文明:外在文明与内在文明。

前者主要指有关衣服、饮食、器械、居室、政 令、法律等方面的进步程度;

后者主要指精神方面的东西,即渗透于全国人民之间,表现于各种事物之中的社会风气。

而当时的日本,仅有文明之名,而无文明之实;徒具文明的外形,而缺乏内在精神。

当务之急是大力普及学校教育,发展国民的天赋能力,为日本 建设成为文明国家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