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角的文字(关于名人对读书见解的句子有什么)
有福读书,可慰平生,这是《心安即是归处》第二章的扉语。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数不胜数。提及任何一个名人,不主张读书的几乎没有。
1、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2、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就等于“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但我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
3、从人类脱离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变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越积越多。而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之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之后,则使用书籍。
4、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宝库。后一代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的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5、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6、鲁迅先生有时候说“随便翻翻”。开卷有益,“卷”指的是书,“随便翻翻”也指的是书。
7、自从人类创造了语言,发明了文字,抄成或印成了书,书就成了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人类要生存下去,文化就必须传承下去,因而书也就必须读下去。且读书仍然是重要的信息来源,所以非读书不可。
8、在将来人类共同进入大同之城时,人人都一定要而且肯读书的,以此为乐,而不以此为苦。
9、读什么样的书呢?自己专业的书当然要读,这不在话下。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也应该“随便翻翻”。知识面越广越好,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否则很容易变成鼠目寸光的人。鼠目光的人不但不利于自己专业的探讨,也不利于生存竞争,不利于自己发展,最终为大时代所抛弃。因此,我奉献给今天的大学生们一句话:开卷有益。
10、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但也能给人带来麻烦,带来灾难。但我“死不悔改”,爱书如故。
11、中国是世界上最爱藏书和读书的国家。我们必须认真继承这个世界上比较突出的优秀传统,要读书,读好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上无愧于先民,下造福子孙万代。
季老先生也推荐了他本人最喜爱的书,不包括国外及其专业书籍。
第一、司马迁《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史籍,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第二、《世说新语》。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纂而成的奇书。表面简单淳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
第三、陶渊明的诗。“田园诗人”,颇近道家,纯任自然,简易淳朴,毫无雕饰。
第四、李白的诗。读他的诗,只要一开始,你就很难停住,必须读下去。一气流转,诗风飘逸豪放。
第五、杜甫的词。李白飘逸豪放,杜甫沉郁顿挫。从格律使用上,七律在李白集中比较少见,而在杜甫集中则颇多。在摆脱七律的束缚方面,李白是没有枷锁跳舞;杜甫则善于使用七律,是戴着枷锁跳舞,二人的舞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第六、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仅有三十多首,前期为小皇帝,后期已降宋。后期词不多,但篇篇都是杰作。纯用白描,不作雕饰,不用典故,白话,老妪能解,然而意境却哀婉凄凉,打动人心。
第七、苏轼的诗文词。苏轼至少达到了五绝:诗、书、画、文、词。
第八、纳兰性德的词。宋代以后,直至清代,中国词的创作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他作为大学士之子,生于荣华富贵,却胸怀愁思,流溢于楮墨之间,从艺术性来看,他的词可以说是已经到了完美的境界。
第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艺术性上,吴敬梓惜墨如金,从不作见长描述。书中人物众多,各有特性。短短几句话,活脱脱的一个人就仿佛站在我们面前,栩栩如生。
第十、曹雪芹的《红楼梦》,单是红学足以说明一切。读这部书,主要是欣赏它的高超的艺术手法,那些把它政治化的无稽之谈,都是不可取的。
最后季羡林先生惊醒我们;
1、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各有各的长度,各有各的任务,互相协调,共同努力,比期得最后胜利。这里有高之分,而只有前后之别。老年人不必“倚老卖老”,青年人也不必“倚少卖少”。老年人当然先走,青年人也会变老,如此循环往复,流转不息。这是宇宙和人世间永恒的规律,谁也改变不了一丝一毫。所谓社会的进步,就寓于其中。
2、人世间的真理都是明白易懂的。可是,芸芸众生,花花世界,浑浑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实少。
3、要认清自己在人类社会进化的漫漫长河中的地位。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作一个哲学命题来讨论,徒托空谈,无补实际。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这个责任感,都是空谈。
最后,借用宋代大儒朱子的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告诫我们:青年们,好自为之,世界是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