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古堂之友的瓷器真的假的

2024-01-22 23:40   geyange.com

伏波将军的伏波什么意思

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马援画像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人。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甚得其器重。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建武二十五年(49年),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逝世。因梁松诬陷,他在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获得平反,被追谥为“忠成”。

伏波将军马援雕像

“薏苡之冤”

马援的冤案是东汉有名的“薏苡之冤”。传说马援平定交趾二征之乱凯旋回京时,装载了一车薏苡。薏苡是一种中药植物,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克除瘴气对人体的伤害,南方作战的将士多有食用。马援运回薏苡,一是想让将士们食用,保养体力。二是想作种子,看这种作物能否在北方种植。当时朝中的一些官僚们,不知薏苡是何物,看到马援运回形似珍珠的东西也不分享给同僚一些,多有忌妒。

东汉交趾征氏姐妹造反

马援讨伐五溪蛮时,在一个叫壶头山的地方遇伏,进攻受挫;加上南方天气暑热,军中流行疫疾,士卒减员,马援令士兵在山崖河崖凿窟避热,待机而动。此时军中有小人构陷马援,刘秀派驸马中郎将梁松到平叛部队任监军。梁松是个势利小人,他陷害马援指挥作战不力,又将“薏苡之冤”放大搅浑。光武帝听了一面之词,下令革除马援的新息候爵位。

马援铜马

隋朝王由礼在谈及马援错案说,“二帝已驰声,五溪还总兵。五溪金鞍动、论功铜马成。唯称聚来势,无惭薏苡情。虽谢云台影,犹传千载名”。唐代温庭均有诗云“汉今班南海,蛮兵避玉林,天崖柱分界,坐失奸臣意,谁明报国心,一棺忠勇骨,漂泊章烟涂”。历史给薏苡事件做了结论,后人也都称颂马援。

汉代第二位伏波将军

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赵奢善养马,他的后代就以马为姓。汉武帝时马家从邯郸移居扶风。伏波将军是汉朝军人的最高荣誉和职务,两汉王朝只授给过两位将军这一称号。其一是路博德,汉武帝拜为伏波将军。其二即马援,汉光武帝拜为伏波将军。马援在王莽新朝,曾任扶风郡督邮。马援种田放牧是把好手,有牛马羊数千头、谷物数万斛,但他把财物分给众人,自己穿羊裘过清苦日子。

横县伏波庙

自建武八年到建武二十五年(公元32-49年),马援在平定陇西、抚平羌乱、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武陵五溪蛮暴乱。马援时年62岁,主动请命,率4万汉军征武陵,这也是他一生最后一次出征。

横县伏波庙一角

马援一生南征北战,功绩彪炳史册。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人民念其功德,把马援奉为大神,多修庙建祠加以祭祀。从广西灵渠以南,西江流域及左、右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一直到北部湾沿海的钦州、合浦、防城、东兴等地,凡是马援南征到过的地方,都立有伏波将军庙。

兴安灵渠旁的四贤祠,纪念秦汉时期四位先贤,马援就在其列。桂林漓江岸边有伏波山和还珠洞,马援故事流传至今、令人敬仰;北部湾沿岸,也有伏波庙;再往南的海南岛、雷州半岛,伏波庙众多,故事和传说不少,官方、民间的祭祀活动长年不衰。人们一直缅怀伏波将军马援安邦定国、守卫和平、传播文明、农耕商贸的丰功伟绩。“马革裹尸”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的典故,激励着一代代炎黄子孙自强不息、拼搏不止。

纪念马援

广西防城港伏波公园马援雕像

马援曾说,“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这种气概,仍是今人的学习典范。马援践行“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三立名言,成为后人效法的楷模。马援起于蓬蒿,效命庙堂,声归民众,死后不朽,成为仁人志士的榜样。马援不仅为巩固边疆、安定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还为促进中国岭南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马援南征途经的中国岭南广东、广西沿海地域,甚至越南的一些地区,人们以种种方式纪念和缅怀伏波将军,特别是均有供奉马援的伏波庙,进而演绎和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伏波文化,包括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思想道德和民风民俗等。

伏波庙

伏波庙是民间纪念东汉将军马援南征交趾的祭祀性建筑,在我国华南多省甚至越南分布上百处之多,主要集中在广西、湖南、广东、海南等省,其中以横县伏波庙规模及影响最大,入选“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南宁、桂林、玉林、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地都设有伏波庙,仅防城港-东兴一带就有20多座伏波庙。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位于防城港东兴市罗浮村金龟岭的东兴罗浮垌伏波庙,每年正月初四至初八在此举行伏波庙会,进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伏波文化采风研究基地”也在东兴罗浮垌伏波庙挂牌。

据史料记载,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后留守边疆的将士,开拓了古代广西沿海地区军人与土著民族“同为生聚”的历史新时期。马援班师回朝时,留下大批的将士与当地通婚、繁衍后代,以实现民族融合,发展当地经济。历史典籍称这部分人为“马留人”(也称“马流人”),但“马留人”并不是专指马氏后人,主要是指马援南征后留守定居的将士部属后裔,有多个姓氏。据说在今防城港市东兴一带,一批马援的将士后裔,一直延续“马留人”说法,以禤纯旺和黄万定两人及其后裔禤、黄两姓最为有名。据考证,南宁隆安“马氏始太祖”马良达是马援将军侍从官马良逵的弟弟,也是“马留人”,属入桂最早马氏先祖之一。

伏波山

近年来,广西掀起了研究伏波文化热潮。2010年10月在防城港举办“马援伏波文化主题研讨会”并出版“伏波文化”研究论文集,2011年9月在广西玉林市举办“广西首届伏波文化研讨会”并出版“伏波文化”研究文集,体现了广西研究伏波文化此起彼伏,成果丰硕。2012年7月,防城港市伏波文化园动工建设,面积约90亩,计划投资1亿元,由伏波文化园景观及伏波雕塑群两部分组成,主广场将建一座高约30米的伏波将军主题雕塑,远景海上小岛还衬托建设大型汉代战船雕塑,计划于2013年国庆节建成开园。可以说,广西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伏波文化成果最为丰富、氛围最为深厚。

编辑/图片:周艳群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