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灵魂的机器人是什么意思 心灵哲学:你知道灵魂是什么吗

2024-01-22 18:27   geyange.com

没有灵魂的机器人是什么意思

人类的灵魂,真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

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眼中,灵魂是那些无知大众才会相信的东西。谈论灵魂,就像是在公开场合谈论性,让人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然而,学术性的严肃交流,是不分话题的。谈论性或灵魂,都没有什么好羞耻的。

所以,就让我来谈谈灵魂吧。

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是当代哲学界的第一哲学,是哲学这门隐学中的显学。它就是研究人类灵魂的哲学领域。

许多一线哲学研究者们,在人类的心灵上投入了大量的心思,试图去澄清一些困惑了我们几千年的谜题。无论成功与否,其阶段性的成果也是值得我们了解的。

在这里,我将不同的思想主张,划分为不同的“主义”,然后概述这些主义对于心灵的本体论承诺。

神秘主义者:心灵就是幽灵

如果大家看过鬼片,或恐怖电影,那就能很直观地明白幽灵是什么。

日本鬼片中的鬼,脸上的粉底会特别厚,还可能从电视机屏幕中爬出来。香港鬼片中的鬼,大多长得很漂亮,只是身体是半透明状的,可以穿透墙壁,具备各种超能力。美国鬼片中的鬼,很多都不是人形的,他们的面容恐怖,指甲很长,牙齿也很尖锐,就像怪物一样。

对于一个神秘主义者来说,人类的心灵就是灵魂,灵魂就是这种幽灵、鬼魂。这种鬼可能会传世投胎,变成人或其他动物。这种鬼也可能上天堂或下地狱,接受奖励或惩罚。

总之,神秘主义者认为,身体可能死亡,可能腐烂,可能变成一抔黄土或灰尘,但灵魂不会死亡。灵魂会在身体死后继续以某种形式存在,进入某个彼岸世界。有宗教信仰的人,无论是信佛、信基督、信真主还是信玉皇大帝,大多属于某种形式的神秘主义者。

神秘主义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给人心理上的安慰。人都是怕死的,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其实不会真正死掉,自己的肉体死后,灵魂还会继续存在,那么这个人可能就不那么怕死了。

神秘主义还可以引人向善。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做坏事,死后就会下地狱受折磨;自己做好事,死后就会上天堂享福。那这个人可能就会尽可能多地做好事,少做坏事。

神秘主义最大的坏处就在于,它与当下最流行的科学世界观格格不入。持有神秘主义立场的人,要么是无知的低学历者,要么是勇敢的反智主义者,要么是懦弱的高学历者,要么是故作高深的文人。这些人在科学主义者眼中,可以被概括性地称之为蠢人。

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愚蠢”的标签,这个人就被排除出理智交流的圈子之外。其所思所想,除了令人发笑之外,不再有任何严肃的意义了。这可能就是科学社会中的绝罚(excommunication)。

我想,这就是人们宁愿放弃那些心理上的安慰,也不愿被称之为愚蠢的原因吧。

二元论者:既有心灵,也有大脑

最有名的二元论者,就是笛卡尔。笛卡尔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哲学家,稍微没那么杰出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他认为,所有的动物都是复杂的机器,人的身体也是复杂的机器。但是人和石头、芦苇、钟表、老虎不同,人除了有身体之外,还有灵魂。其他东西都没有灵魂。

二元论者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可以被区分开的。身体属于物质的范畴,而灵魂则不属于物质。物质就是物理学家们所承诺存在的东西,比如费米子和玻色子以及它们所组成的更宏观的东西。这些东西大致上有体积,占据了物理时空中的某个位置,可以用四维坐标来描述。总之,对于物质这类东西,二元论者和物理主义者没有分歧。

二元论者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类叫做灵魂的东西,这类东西不是由物质构成,它们没有体积,不占据空间位置。灵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思考,可以有心理活动。而物质都不能思考,都没有心理活动。

笛卡尔认为,人脑深处的松果体就是灵魂的座位。人类的灵魂就是通过松果体来控制人类的大脑,而大脑又能控制肢体。

可惜,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这个小小的松果体不像笛卡尔以为的那么重要,它只是用来分泌褪黑素,调节昼夜节律而已。而且,笛卡尔也没有说清楚,和肉体完全不同的灵魂,是怎么通过松果体控制肉体的?

这也是二元论者面临的最大的麻烦,无法解释灵魂和物质这两类不同完全不同的东西,是如何进行交互作用的。为什么“撞到脚趾头”这个物理事件,会导致“感觉到痛”这个心理事件?为什么“想要喝水”这个心理事件,会导致“伸手拿杯子”这个物理事件?

二元论者和神秘主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二元论具备科学常识,相信这个世界是由物理规律所描述的。二元论者认为人有灵魂,但不一定会说灵魂不死,还会上天堂或下地狱甚至转世投胎。二元论者只是想从科学世界观中,拯救人类的灵魂,为其划出一块保留地。

目前来看,这个工作是不成功的。

行为主义者:没有心灵,只有行为

学心理学的朋友,一定对行为主义这个词不陌生。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在美国的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认为心理学研究应该针对可以客观测量的行为,而不是去研究那些不可观察的思想、欲望、动机、意识,等等。这被称之为方法论行为主义。

方法论行为主义后来被基于人脑和计算机类比的认知主义范式所取代,但它对哲学造成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哲学中的行为主义,称之为逻辑行为主义,以英国的赖尔和美国的蒯因的代表。顺便一提,蒯因和斯金纳在哈佛是同学,两人一直是好朋友。

逻辑行为主义现在被视作检验一个东西是否有心灵的标准。如果一个东西看起来像鸭子,游泳像鸭子,叫声像鸭子,那么它就是只鸭子。如果一个东西的所有外在行为,都和有心灵的人一模一样,那我们就说这个人是有心灵的。

换句话说,心灵就是行为或者行为倾向。说一个人感到痛,就是说这个人可能会发出“啊”的叫声,然后避免那个让他感到痛的刺激。说一个人渴了,就是说这个人更可能去找水喝,哪怕目前没有去找水喝。

套用蒯因在物理主义上的名言:“没有物理变化,就没有变化”。针对人类的心灵状态,我们可以说,“没有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就没有变化”。

赖尔的行为主义思想是从对笛卡尔的批判开始的,他将二元论观点称之为机器中的幽灵。既然已经认为人类的肉体是一台复杂的精密机器,为何还需要一颗超自然的灵魂宝珠来操纵这台机器呢?

图灵测试也体现了逻辑行为主义的精神。如果一台机器能完美地像人一样做出语言行为,那这台机器就可以被看作具备人类的智能水平。行为主义并不关心内在,不关心主观感受,只关心外在表现,只关心可以被观察的行为。

还原主义者:心灵就是大脑

唯物主义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就是认为这个世界是物质组成的,没有非物质的心灵。物理主义,可以看作是唯物主义的最新优化版。

认可物理主义,就是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非物理的对象,所有的现象都能并且只能用物理规律来解释。人类既然也存在于物理世界之中,那么人类也就是一个物理对象,其行为也能够用物理规律来解释。

从现状来看,物理主义已经是当代智识阶层的世界观。随着知识的下放,它也将成为越来越多中间阶层和底层人民的世界观。越来越多人不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越来越多人不相信真主或上帝的存在,越来越多人不相信天堂和地狱的存在,越来越多人不相信超自然的人类灵魂的存在。

物理主义的在方法论上的发展,主要依靠还原论。还原论就是用微观来解释宏观,用组成部分来解释整体。温度可以被还原为分子间的平均动能。气压被还原成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撞击。视觉被还原成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神经信号,神经信号在大脑中得到处理,于是就有了视觉。

在还原论的信心下,人们认为心灵也可以被还原为某个人类器官,这个器官不是肾脏,不是心脏,而是大脑。换句话说,笛卡尔的想法并不完全错,人类确实有灵魂,但这个灵魂不是坐在松果体上的另一类存在物,而是整个大脑。

还原式物理主义者认为,所有的心理活动,全都是大脑的神经活动。一个人产生了痛觉等于这个人大脑中的C神经激活,一个人看到了大象等于这个人大脑中的E神经激活,一个人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等于这个人大脑中的M神经激活,一个人正在做数学计算题等于这个人大脑中的C神经激活。类似这种形式,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心理活动,还原为这个人的神经活动。

还原式物理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不同,因为它们所以来的神经科学,比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某种意义上更先进一些。他们在行为主义者面前,总是趾高气昂。但实际上,它们都属于广义的物理主义阵营。行为主义者认为我们不应该关注“机器中的幽灵”,而还原论式物理主义者则认为那个幽灵其实就是神经机器,而我们可以去研究这台神经机器。

物理主义者还有一个变种,叫做取消式物理主义者。取消式物理主义者认为,人类的自然语言中,对心灵的常识性描述,是不可能被成功还原为神经心理学或认知心理学术语的。就像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那些失败的科学理论一样,以太、热质、燃素、生命精气等等东西,事后发现都不存在。随着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取消主义者认为像“信念”、“愿望”、“快乐”、“痒”、“思考”等等所有常识心理学中的词汇,都会被抛弃。届时我们可以用一套科学地语言教我们的小孩说话。我们不教孩子,“妈妈很开心,妈妈想要亲亲宝宝”,我们教孩子,“妈妈出现X神经活动,妈妈出现Y神经活动并且倾向于做出亲亲宝宝这种行为”

取消主义者的好处,就在于它避免了用科学理论来解释和还原日常心理词汇的任务。这个任务很难完成,因为日常词汇和神经活动之间,几乎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此,只要认为日常心理词汇都错了,不需要去还原,只需要删除,用更好地来替代,就行了。

取消主义的坏处,就在于它太不符合常识了。而且,如果常识心理学(folk psychology 又译作通俗心理学、民间心理学)是错的,那很难说明常识心理学还如此好用。

功能主义者:心灵是运行在大脑硬件之上的软件

功能主义者,依然属于广义的物理主义。和还原式物理主义者不同的是,功能主义者不同意将心灵还原为大脑结构。和取消主义者不同的是,功能主义者认为心灵确实存在,只是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物理空间中的东西,而是一种功能。

功能是在物理层面不存在的东西。螺丝刀的功能是拧螺丝,游戏软件的功能是供人娱乐,空调的功能是调节室内温度。螺丝刀在物理学意义上存在,但拧螺丝并不存在。只有具备特定知识的人才知道某个操作螺丝刀的动作是“拧螺丝”。假定外星人来到地球,看到某个地球人在拧螺丝,他们很可能不知道这个地球人在拧螺丝,他们可能以为这个地球人在跳舞、游戏、觅食、交配等等,都有可能。

如果上述例子较难理解,那我们用计算机的例子就容易理解多了。守望先锋是我的计算机所能够实现的一种功能。但是从计算机的硬盘和主板中的电流中,我们找不到类似守望先锋的东西。电脑显示屏上由像素组成的“麦克雷”,背后并没有一个真的拿着左轮枪的男人。软件并不是一种物理层面的东西,它是由物理层面的东西所实现的功能。

功能主义者认为,心灵正是大脑的功能,是运行在大脑硬件之上的软件。这个功能不仅可以由大脑实现,也可以由别的东西实现。比如说,我的手机可以实现计算器功能,我的电脑可以实现计算器功能,那种用齿轮驱动的机械计算器,也可以实现计算功能。同理,人类神经系统的其他功能,也可能有别的系统实现。

这叫做多重实现。有了多重实现,我们就能解释其他动物和人的心理活动。比如感到痛。感到痛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物理实体,而是一个功能。这个功能可以由不同的生物组织所实现,比如大熊猫、章鱼、老鼠、人类。也可能由机械组织实现,比如计算机。

如此,我们也迎来了强人工智能的主张。强人工智能是人类打算发明出来的一类机器,这类机器在科幻片中很常见。不过,这类机器并不是由神经组织构成的,它们是由硅芯片和其他电子设备组成的。但强人工智能并不等同于某几块具体的硬盘和CPU,它是一个软件,可以运行在不同的硬件之上。

目前已经出现的人工智能,都称之为弱人工智能,因为它们的智能程度还无法全面超过人类。强人工智能则主张有一种可能全面超过人类的机器,一些乐观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预计,在21世纪中期,人类就能发明强人工智能机器。

功能主义虽然是目前最主流的心灵哲学主张,但它也面临着许多麻烦。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感受性(qualia)问题。感受性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主观感受,比如看到红色所带来的主观感受,听音乐所带来的主观感受,吃苹果所带来的主观感受。如果人类的心灵和感受性是绑在一起的,那么功能主义和行为主义一样,也完全忽视了感受性的存在。甚至,感受性还可以用来反驳物理主义这个大背景,因为感受性似乎是非物理的实体。

一些补充

我并没有做过调查,仅凭借印象。我会认为神秘主义者和二元论者,占地球人口总数的大多数。物理主义者,占地球人口总数的少数。

不过,在严肃的知识领域中,“大多数人”几乎就是蠢人的代名词,其意见根本不会被考虑。如果仅看“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那么功能主义者会是多数,还原主义者也不少,取消主义者较少,还有极少数二元论者,不存在神秘主义者。

一些受大卫·查尔默斯影响的哲学家,或许会对某种属性二元论或泛心论抱有好感。查尔默斯认为,意识可能是世界中最基本的一个特征(不可还原),这个特征可能是普遍存在的。电子可能有意识,鼠标可能有意识,草履虫可能有意识,海豚可能意识,人类和石头一样,都有意识。

由于这种主张听起来很不可思议,除了看好查尔默斯版本的二维语义学的“疯狂哲学家”之外,这种泛心论或属性二元论的主张,虽然理论上说得通,但很少有人支持。

致力于普及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