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关于公正的名言
“公正”作为一种伦理意识,至少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较为明确的肯认和表述。如《荀子·正论》中认为,“上者”为“下之仪”“下之本”,“上公正,则下易直矣。”只要为政者能够做到“公正”,则平民百姓自然能够服从和率直,易于管理。
一、公生明,偏生暗——出自《荀子.不苟》
公:公平;明·明亮;偏:不公正;暗:昏暗,不明事理。公正就耳聪目明,偏私就昏暗愚昧。
二、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经书·贾谊传》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三、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左传·僖公九年》
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只要知道了就没 有不去做的。指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就一定去做。
四、甘露时雨,不私一物——出自《吕氏春秋·贵公》
如甘霖一样的及时雨,不会特别偏于某一类东西。
五、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官仓鼠》
在灾荒之年,官仓内积满粮食,老鼠吃得肥大如斗,下层士兵和穷苦百姓却忍饥挨饿。诗人在这首诗里愤怒揭露了这种现象。他质问的是官仓鼠,实际上谴责的是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
六、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淮南子》
做大事如果出于公心,自然会得到众人的帮助;若只考虑自己,即便身边的人也会离你而去了。
七、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奉公守法,就会全国上下安定,上下安定国家就会富强。
八、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选自《三国志·蜀书四·诸葛亮传》
对于竭尽忠心,有益于当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一定奖赏;对于违反法令,傲慢无礼的人,即使是亲人也一定惩罚。
九、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主术训》
衡量左右的人,任用他们没有偏私,所以可以说是公平的;衡量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颇,因比可以说是正直的。
十、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钱氏家训》
如果利益只在身边的人,则不必谋取;如果为天下公利,则当 尽心策划。利益只是眼前的,则不必费心;反之,是万世的利益,当尽心 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