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名言 人生格言《知行合一》

2024-01-21 16:11   geyange.com

知行合一名言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实是未知。

为什么我知道这么多却依然被烦恼充斥?

这不得不提到王阳明所创立的“心学”,何谓“心”,思想,意识也。

人们意识中的自我和超我,无法战胜本我,去做我们明明知道,却懒得去做的事情。即使你知道那会让你多一门受益,多几十分成绩。

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换句话来说,我们所追求的成长,超越,本来就是违背人性的过程。

在王阳明看来,成就一个人,最应该做到的就是「知行合一」。

何谓「知行合一」,非表里如一,内心的想法和行为统一。而是一个能够改变我们的方法,知道什么不好就立马能够戒掉,知道什么好再不用强迫也可以去做。

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绝大多数情况都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有害。趋吉避凶天性使然

在日常工作中,之所以我们的观点有好坏之间的差异,是因为立场不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万物本无差异,没有对立之分。

那么,既然我们知道优劣好坏,为什么我们做不到「知」「行」合一呢?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未有知而不能行者。知而不行,实是未知。

何解?

知行一体,知道而没有行动,实则未知。

一头雾水。

换个说法,也许就能体会深意

我们的学习建立在一套行为闭环上的,即,接收,思考,执行,反馈。

其中「知」就是接收,「行」就是执行。

我们无法在一开始就出现跳跃的步骤,就好比同样接收一个三角函数,从书本上哪来的只是几个冰冷的字母,但有的人就能立马在脑子里形成一副平面几何画面,每一个函数对应的图形角度都会一一出现。这就是从「知」中思考。

然后在带到新的题目中去练习,这就是「行」。

不管对错,反馈的信息会促使我们进一步去完成「知」的过程。

一个闭环的养成就像盘旋而上的大鸟,不断的加速旋转,最终扶摇而上九万里。也就是思维方式的形成。

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很好的坚持这一长久的有意的行为习惯,而去做堕落的,俗称快餐式的事情。这里就要引入一个概念——“联结”。

何谓“联结”?

如果长时间的投入而得不到正向的反馈,我们就会厌倦。而我们之所以会对游戏等上瘾,就是因为这是便捷的愉悦行为。或是舒缓身心,或是奖惩机制。

自我和超我明确的知道好习惯有利,但本我和大脑只知道这是耗费时间和经历的,让我们产生排斥。

而如果,你在学习以后能快速的解出一道题,得到的正向的反馈,那么行为形成了闭环,不需要过人的意志也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为什么如此反感学习,因为这违反了人性的趋利避害的习惯。学习并不能及时的为当下的我们带来收益。因为任何好的东西都需要长期的付出和坚持,才能得到收益,但人性反感长期没有回报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个死结。

但除了主动寻求反馈,还能被动的强迫自己反馈。

按正面反馈的机制来看,训练有素的军人在部队里并不能得到正向反馈,为什么他们就能养成整洁,严肃,整齐的好习惯呢?

「熟能生巧」

你如果有极强的意志力或是被环境裹挟,能够让自己不断的进行一件并不感兴趣的事,那么你也能完成行为闭环。从而掌控自己的身体,做大脑的主人。

难道努力就能成功吗,非也,但能实在的影响大脑,从结构上改变。

埃里克·坎德尔,诺奖生物学获得者,研究记忆在大脑中存储的方式,而记忆的本质就是「知」。

如果按记忆时间划分,记忆可分为即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那么这些记忆是如何在脑中存储的呢?

坎德尔以海兔为研究对象,相较于拥有100亿神经细胞的人类大脑,其2万个就好观察多了,而且体积大,肉眼都可以观察到变化。

研究发现,短期记忆只能引起突触强弱的变化,这种变化只能维持几小时。

而长期记忆能够产生新的结构和突触,使神经结构发生改变。

可以理解为,长期坚持的「行」可以影响大脑的结构,从而改变大脑的「知」。而这种「知」反过来会影响「行」。这就能理解为「知」「行」合一。

假如你在阅读完这段文字以后,觉得恍然大悟,这就在脑子里的突触产生了兴奋。但这种短期的兴奋会在几天后被新的事物代替。

这可能就解释了,为什么任何事件过了段时间就热度全无了。

而你在某方面拥有多个突触,那么你的行为就会以既有的认知发生。

人们觉得人类已经在追求精神富足,是精神的动物;但其实仍然摆脱不了身体的束缚。

生命的真谛,其实这里就能窥探一二,你的精神是由大脑中突触来决定的,就是你的思维认知是受制于身体的。

但换个方式思考,这种行为改变认知的方法,其实就是人不断进步的核心。

不管你看到如何深奥绝妙的思想,都不会对你的生活、身体乃至精神造成任何影响,你的大脑并没有接收这些信息。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在阴影中标好了价格,想要掌握美好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那么要付出什么代价呢?来看看王阳明如何解释。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人们在践行「知」「行」合一的时候,最艰难的往往是对抗内心的本性。

而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式:

顿悟,在日常的思考和践行中积累的认知方式,突然地刺激,使得杏仁体激活海马体,从而产生促进蛋白和突触形成的物质,使得认知方式发生改变。这一方式比较违反人性,长期无法得到反馈。

渐悟,通过长期日常的思想训练、重复训练养成的习惯,熟能生巧,从大脑层面改变,彻底改变认知方式。

长期的学习在大脑看来,是对当下无益的,浪费精力的事情,反感去做。然而在形成「知」「行」合一的认知方式后,会意识到学习是为了以后的成就,人生就是不断学习进步的,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大脑会倾向于这么做,所以选择了坚持学习。

那么「知」「行」合一如何总结呢?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实为未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