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谈如何读书时强调的名言是什么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先后在福建崇安武夷山和建阳考亭聚徒讲学,并主持修复了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他一生编纂了许多教材,最著名的是《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师者和学者的朱熹非常重视读书,他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他于读书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其弟子总结为朱子读书法,内容共有六条。
一、循序渐进
朱熹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意思就是读书要有一定的次序,不可以随意颠倒。“读书之法,循序而有常”。
他推荐的读书顺序是,“凡读书,先读《语》《孟》然后观史,则如明鉴在此,而妍丑不可逃。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权衡,多为所惑。”
不仅是书的次序,句与句之间也要按照顺序读。
“以二书言之,则通一书以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
“上句了然后及下句,前段了然后及下段,乃能真实该读,无所不通。”
这样扎扎实实地读懂每一句,才不至于囫囵吞枣,读而不通。
推及教育,孩童的学习也是阶段性的。
“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清洁,次及读书写字及杂细事宜,皆当所知”
然后,“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熟读精思
所谓熟读,就是要把书本背的烂熟,接近于感性认识;所谓精思,就是要反复思考书中蕴含的意味,接近于理性认识。朱熹说:“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必不知其意味,若读的熟而又思的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两者相结合,书就算读通透了。
朱熹要求熟读书本,“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永久不忘”,他强调读书要读够遍数,“百遍时自是强五十遍时 二百遍自是强一百遍时”,以至于“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他看来,熟读有助于理解,“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读书还需要思考,不然“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 。
不思考的读书只是流于表面,无法使人吃透书中内容,还不如不读。“须要思量圣人之言是说个甚么,要将何用。若只读便休,何必读。”
因此,读书贵在边读边思考,朱熹说:“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若只口里读,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仔细。”
三、虚心涵泳
所谓“虚心”,指的是读书的时侯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切忌先入为主,牵强附会,要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他说道:“看书不可将己见硬参入去,须是除了自己所见,看他册子上古人意思如何”,又说:“凡读书,先须晓得他的言辞了,然后,看其说于理当否。今人多是心下先有一个意思了,却将他人说话来说自家底意思。其有不合者,则硬穿凿之使合。”朱熹批评当时人们读书的坏风气,就是将自己的看法强硬加入书中,穿凿附会。
朱熹认为读书要虚心,就是先排除自己的看法,虚心地看待书中的道理,取其精华为自己所用。朱熹说:“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 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人之言,亦须更加审择,自然意味和平,道理明白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无宠罩自欺之患矣。”
所谓“涵泳”,指的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朱熹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反复回味书中所传达之义,“看文字,须子细。虽是旧曾看过,重温亦需子细。每日可看两三段。不是于那疑处看,正须向那无疑处看,盖工夫都在那上也”,如此读书,方是理解。
四、切己体察
朱熹说:“读书要切记体察,不可只作文字看。”意思就是读书要亲身实践体察,不可局限在文字中。朱熹反对纸上谈兵式的读书,仅仅停留在书本和口头上,是不可取的,而必须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他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
他举了个例子,“学者读书,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如克己复礼,如出门见大宾等事,须就自家身上体着,我实能克己复礼,主敬行恕否?件件如此方有益。”克己复礼这样的道理,如果没有亲身去做,是没有办法得出结论的。
他反对只向书本上求义理,而不“体之于身”“学者读书,需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认为这样即使是“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也无益于学问的长进。
读书是为了研究做事的道理,“读书便是做事。凡做事有是有非,有得有失,善处事者不过称量其轻重耳。读书讲究义理,判别其是非,临事即此理”。
他强调要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才能心静理明,渐见意味。“大凡读书,须是要自家日用躬行处着力方可。”“亲历其域,则知益明,非前日之意味。”
五、着紧用力
着紧用力就是要将读书视为一件十万火急的要紧事,需时时刻刻提起精神应对,不可悠悠然而松懈之。朱熹说到:“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甚么精神,甚么筋骨!”
具体而言,其包含有两层含义:其一,必须抓紧实践,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其二,必须抖擞精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据朱熹所言,读书要“群疑并兴,寝食俱废”,“只要将勤苦捱将去,不解不得休”。
为了形容读书这件事的紧张感,朱熹常常将其比作战事。如“看文字须是如猛将用兵,直是鏖战一阵”,“读书如战阵厮杀,擂着鼓,只是向前去,有死无二,莫更回头始得。”,“看文字,须大段着精采看。耸起精神,树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非常形象地突出了读书的紧张程度。
朱熹还把读书形象又深刻地比喻为救火治病、撑上水船和破釜沉舟。“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奋忘食,了而忘忧,是甚么精神,甚么筋骨,今之学者全不曾发愤,直要抖擞精神,如救火治病然。”“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认为读书应该具有犹如救火治病那样的紧迫感,具有撑上水船那样不进则退的顽强作风和破釜沉舟那样的勇往直前的精神。
六、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最重要的一条。“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
“居敬”的意思就是读书时收敛心境,全神贯注。朱熹说:“读书须收敛此心,这便是敬。”又形象地说“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句逐字,各有著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
所谓“持志”,就是要坚定志向。朱熹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读书要树立一种志向,习圣贤之道,或修身养性,立定志向,读书方可不惘然而卓有成效。
总结起来,这六条讲了读书的六条原则。循序渐进”包含的是读书的量力性原则,说的是读书要从基础开始做起,不能急于求成;“熟读精思”包含的是读书的巩固性原则,重视在读书的时候进行深人的思考,真正把握注重的含义;“虚心涵咏”包含有读书的客观性原则,要对书中的只是进行客观的揣摩;切记体察”包含有读书的结合实际的原则;“著紧用力”包含有读书的积极性原则,读书要积极奋发;“居敬持志”包含有读书的目的性原则。
虽然历隔千年,直至今日,朱熹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启示和引导作用,取其有益之处才是正确的态度。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