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道德经的现实意义》——仁慈之心,百战百胜

2024-01-19 19:19   geyange.com

古代仁慈的典范

【原文分析】:

本章开始说道,道的特点大、不肖,然后说三宝。虽然三宝是道的特殊用途,但道的大、不肖与三宝有什么关系呢?把它们放在一起就不好懂了。

【现实意义】: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慈善很重要。有仁慈之心,用它来应对战争必定会胜利。因为,仁慈应战用必定是正义之战,或曰反战,或曰抗战,是民心之战。毛主席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民战争战无不胜。有仁慈之心,用它来防守城池必定会坚固。以仁慈坚守城池,上下一心,官兵一心,军民一心,众志成城,固若金汤。这就是带兵的道理,也是做人的道理。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假若老天要拯救谁,也是以慈爱来护卫它的。这是字面意思。真正要理解这一句不能按字面顺序来翻译理解。接着前面一句来意译:将帅用“仁慈”之心带兵打仗,出击会胜利,守城会坚固。这是因为士兵敢打敢拚不怕死。假若打了败仗或遇到灾难,命不该绝的话,也是需要有仁慈之心的人来护卫他,拯救他。没有仁慈之心,没有恻隐之心的人是不会救人的。

我们都知道,天是不会救人的,天若有情天也老,还是要靠自己行善积德,善有善报才能长远。

中国古代能做到“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典范很多,这里说说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改革家、文学家,除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外,他还是一位忧国忧民、心系百姓的名臣,他所创办的义庄、义学,开创了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新模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撰写《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作为封建时代的大臣,范仲淹提出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百姓幸福出力,展现出远大的政治抱负,这样的“忧乐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范仲淹的博大情怀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范仲淹出生于北宋初年,苏州吴县人,父亲是一名基层官吏,在他两岁时因病去世,留下孤儿寡母。幼时,母亲就折树枝在沙土上教范仲淹识字,长大以后,范仲淹告别母亲住进寺庙,一心苦读。为节省生活开支,也为了进一步磨砺意志,范仲淹每天用小米煮粥,放上一夜,待粥凝固后用刀切成4块,早晚各食2块,顶多配一些腌菜佐食,这就是“划粥断齑(读jī)”的故事。

宋真宗八年范仲淹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从政之路。范仲淹一生曾在多地为官,无论在何处都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每到一地,范仲淹都保土安民,大修水利,兴办教育,深得百姓爱戴。江苏省启东县的“范公堤”至今仍在。

范仲淹创办的义庄、义学,不仅有良好的物质基础,而且有完备的运行机制,还重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化,这使得它们在范仲淹之后的数百年里都得以长盛不衰,吴县的范氏家族也从最初不足百口人,逐渐繁衍成一个影响广泛的大家族。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范氏家族得以数百年长盛不衰,堪称奇迹,其原因与范仲淹当年开创的义庄和义学直接相关。范仲淹仕途取得成就,本可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但他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安乐享受,他用辛苦积攒下来的钱做慈善事业,造福族人和乡邻。更为难得的是,他并不是简单地给予,而是为这项慈善事业设计了一套较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无论以后朝代如何更迭,都确保这项事业得以持续发展。

附: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新译】:

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大,大到似乎什么都不像。正因为道太大,才似乎不像任何东西。若有具体形象,久而久之也就变得细小而微不足道了。

我有三件宝贝,一直小心地保持它: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为天下先。有慈爱,才能不顾一切地勇往直前;持俭朴,才能广阔发达,积蓄力量;不敢为天下先,所以才能够成为受人尊重的领袖。而当今的一些人,舍弃仁慈之心而逞匹夫之勇,舍弃俭朴之德而狂妄扩张广大;舍弃谦让之礼而敢为天下先,结果是死定了!有仁慈之心的军队,用它来应对战争必定会胜利,用它来防守城池必定会坚固。假若老天爷要拯救谁,也是以有仁慈之心的人来保护他。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