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原话真正意义
“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ye shoulder of Giants.)”(Newtown,I. 1676)
——这句话是牛顿在汉语世界最广为人知的名言之一, 几乎和那个带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关于苹果树的故事一样迷人,但相比于后者,这句话具有更稳定的史料支持。
但是事实上,这句话并不是牛顿原创的。出自给胡克的信中的这句话在现在常常被用来表明牛顿的虚怀若谷,但是 在他所属的时代和之前相当一段时间和环境里,许多人都说过这句话。最起码,早在12世纪,伯纳德(Bernatd of Chartres)就曾经说过 这句话的希腊语版,并且,这段文字的拉丁文版“Nos esse quasi nanos gigantium humeris insidientes.” (注意这些场合使用的是复数人称“nos”)——至今还能在沙特尔市气势恢宏的哥特式大教堂的窗户上找到。 在伯纳德之后,至少有二三十个名人说过类似的话。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句话其实是当时西语世界的一句流行语,类似于今天的某些网络社交用语。牛顿只是引用了 当时的流行语。而且,结合上下文和当时历史环境下牛顿与胡克的私人关系——他们的私交恶劣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牛顿引用这句流行语的主要目的似乎并不全是表达谦虚。
牛顿的个人性格和脾气非常特别,他在当时的交际圈里出了名的爱斤斤计较和争论。这些在平庸的人眼里看来可能是 糟糕的社交属性恰恰更能反映出牛顿非凡的伟人魅力。因为只有对真理有执着追求且不怕谗言的人才有勇气不向令人沉闷的、虚伪的、所谓社交情商的繁缛礼节妥协。这深刻体现了牛顿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卓越治学态度和坚持真理不畏强权的高贵 品格。这些近乎于神的特征,在其他伟大科学家身上几乎很难发现,而牛顿,这个最接近神的巨人, 却像一颗最璀璨的明星,辉光在天,永世弗替。
这样的巨人当时给胡克通信其实是在应对一个靠想象力沽名钓誉的江湖骗子(牛顿对他的看法)的频繁骚扰,牛顿强调自己“不胡说八道 (Non hypothesis fingo)”似乎也暗有所指。是对胡克对他的凭空污蔑的辛辣反讽,而且结合胡克本人身材矮小 这个事实,牛顿使用“巨人”这样的字词,似乎更能印证我们的推论。
最后,这句话从流行语变成经典名言的这个过程也侧面说明了牛顿的无穷神威。根据我们的语言学常识,时代流行语 的生命周期往往很短暂,现代的网络流行语的寿命几乎都在几个月到一两年不等。如莎士比亚语,我们听不见庞培营 帐里的声音。(there is no tiddle taddle nor pibble pabble in Pompey's camp.)(1599) 流走的都是声音,沉淀的都是历史,一句被简单的时代流行语被那么多人说烂了在今天都鲜为人知 却因为一个人在私人信件中随便说了一下就变成了家喻户晓的金句——这不更说明了这个人的影响力和人格魅力之大么?
毕竟,
“天不生牛顿,万古长如夜!(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 and all was light.)”(Pope,A.)
最后的图片: Gottfried Kneller(1643-1723) 1689,Portrait of Isaac Newton,此图已经进入公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