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的朝闻道想表达些什么 如何评价刘慈欣的《朝闻道》

2024-01-18 21:17   geyange.com

刘慈欣的朝闻道想表达些什么

刘慈欣是站在超脱人类自身的视角上来叙述的,冷眼旁观。

题主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类的角度来阅读的,身处其中。

这是题主不适感的来源。

其实《朝闻道》是大刘早期最直接表达写作意图的作品了。

就差直接跳到读者面前说: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这个,是为了表达这个,这些才是主菜。其他都是配菜,不重要,我就那么一写,你也就那么一看。

我要表达科学家(作为人类理解自然的代表)的宇宙情怀,其他描写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

朝闻道中的「道」,就是指这个宇宙的真理(或者说真相)。

看下章节小标题,完整的把要表达的主线串了起来。

《朝闻道》

1. 爱因斯坦赤道

2. 真空衰变

3. 真理祭坛

4. 交换

刘慈欣的大部分作品,其最深处的精神内核就是宇宙理解,《山》,《三体》,《球状闪电》等等。他在这些作品中扮演的就是中立的上帝角色,对书中角色塑造多数是为『闻道』来服务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刘慈欣就必须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里的天地一样,把书中的万物都以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来看待。

这是一种超脱于人类自身之上的视角。

当然站在人类的视角来看,这么做就冷血,太不近人情了。

PS:关于宇宙情怀

不只是刘慈欣,这也是众多科幻作家,众多科学研究者一贯表达的宇宙美学: 这个宇宙空旷浩渺,人类在地球上第一次抬起头看星星,第一次使用火,到蒸汽机,再到宇宙舰队,每一步都让人类增进理解,获得好奇心的满足。

刘慈欣通过《朝闻道》和《山》中的人物说:

朝闻道,夕死可矣 。

为什么要登山? —— 因为山就在那里

俄罗斯火箭专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但人类绝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而会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 人类首先将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再去征服太阳系空间。

康德(感谢评论区提醒)说过: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鲁迅在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时也说过

在昔人智未辟,天然擅权,积山长波,皆足为阻。

递有刳木剡木之智,乃胎交通;而桨而帆,日益衍进。

惟遥望重洋,水天相接,则犹魄悸体栗,谢不敏也。

既而驱铁使汽,车舰风驰,人治日张,天行自逊,五州同室,交贻文明,以成今日之世界。

还有无数人说过

以上这些,用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中的一段话来做个总结:

此外,还存在第三阶段的宗教体验,尽管鲜有完全纯粹的形式。 我想将其称作宇宙宗教情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