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名句因材施教 孔子箴言故事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来说,很多教学理论和实践都可使后人借鉴。他教起学生来,从来看对象,因人而异,即因材施教。例如同是一个“仁”字,对不同弟子给予不同回答。颜回问仁,对这个水平最高的弟子回答“克己复礼为仁”。冉雍问仁,回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樊迟水平较低,当他问起“仁”时,孔子很简单明确地说“爱人”。有个爱说话,说出话来有时不负责任的弟子司马牛也向孔子问“仁”时,孔子回答“其言也訒”。就是说:一个仁者,别乱说话。
《论语·先进篇》还记载了一则孔子因材施教最典型的故事。
有一天,子路向孔子问:“我听到一件事,能不能马上去办?”孔子摇摇头说:“不行!不行!有你父亲和兄长在,为什么不和他们商量商量再办呢?”子路听后走了出去,接着冉求又来问孔子:“我听到一件事,能不能马上去办?”孔子不假思索地说:“能,能,你马上去办吧。”
两个人向孔子问话时,都叫年轻的弟子公西华听到了。他马上找到孔子,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刚才子路问听到一件事能不能办,你叫他问问父兄。冉求问起同样的问题,你却叫他马上去办。为什么对一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呢?”
孔子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好,但我这么回答却有道理:冉求这个弟子生性畏缩,遇事往往不敢决断,决断了又往往不敢实行,所以我鼓励他能马上大胆地去办。而仲由呢?他生性鲁莽,考虑起事来往往不周到。我叫他与父兄商量一下,正是要叫他冷静一下,使他考虑事情更周密一些。”
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
大凡一个精通自己工作的人,对自己工作的对象都有充分的理解。作为教师来说,对学生也应充分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确定对每个人的教育方式,这便是因材施教。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基础、特点,一个好教师能在每个学生的基础上让他提高,而不是千人一面,一致要求。这是一种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更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这也体现孔子教学时的高明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