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上练的前一句 从阳明的这六句话读懂“事上磨”

2024-01-09 15:18   geyange.com

事上练的前一句

从阳明的这六句话读懂“事上磨”

近几年王阳明及其思想如春笋之势进入大众视野,书店的畅销书架被“王阳明”占满。那您不禁要问了,王阳明被人们过誉了么?欲寻答案,当需您亲自读其思想,方明其理。

事上磨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王阳明告诉我们,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不留私心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克制自己务必要将私心彻底扫除干净,一点私欲没有才算可以。有一点私欲存在,众多的恶念就会接踵而至。如果留存一点私欲,就如同在堤坝上豁开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坝的决堤。所以克己修身,是来不得半点妥协的。

切勿逃避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汤氏家风中写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这是汤一介先生的祖父汤霖曾在六十岁生日时所写的《自序》中的一句话,从这里我们能看出一位身处国家危难中的文人,面对支零破碎的祖国而表现出的立身处世之大端。其后人汤用彤、汤一介先生虽历经各种磨难,但一生秉持着此家风,遇事不避难不逃责,在事上用功,分别在魏晋南北朝哲学研究,与《儒藏》工程的启动与编纂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巨大贡献。

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物欲之害

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如果没有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时无处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欲牵累蒙蔽,不能遵从良知。被蒙蔽的心,如蒙蔽二字的含义,是阴暗而糊涂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么用?唯有本心呈现,才能清明、放松和自在。

董平教授曾说:“为人处世能大中至正,则必有利益;若舍弃良知、搁置正义、背离真理,虽得眼前利益,终究无益”。学习阳明心学并非是要达到怎样的高度,而是让我们立身正、行事端、处事平、与人和。

摆正心态

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如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你如果是以厌弃外物的心去静中寻求,相反只会养成骄横怠惰的恶习。你若不厌弃外物,再到静处去涵养,这样就是可以了。一切都是你心的问题,你以为你是被辜负,其实不过是你的私心私欲没被满足、顺从和将就罢了。所以,摆正心态是第一步。

好好吃饭

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现在有些人在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从安安静静做好和享受当下开始,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走路的时候就好好走路,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这些,正是收摄心思,正是修行炼心。

文章部分文字摘自“王阳明心学”

(点击上图可了解第三届阳明论坛启动仪式详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