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四字词语(道德经经典名句30条)
道德经经典名句
《道德经》在我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妇孺皆知,什么阶层的人都或多或少听过一些经典名句,这一句句名言早已烙印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句都引人深思,震耳发聩。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译文: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其争短长。它总是停留在众人不愿去的低洼之地,这种品德,最接近于“道”。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根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开始走出来的。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译文: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行为善良的人不善于用言语自辩,爱用言语自辩的人不一定善良。有真知灼见的人知识不一定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没有真知灼见。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译文:能够了解、认识别人的是智慧的,能够了解、认识自己的才是高明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够克服自身弱点的人才是刚强的。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的人是有志气的。
6、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剥夺不足的用来奉养有余的人。
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译文:最方正的东西好似没有棱角;最珍贵的器物总在最后制成;最大的乐声反而听来没有声音,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它的形状。
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译文:以清静无为的正道来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方法来用兵,以不扰害人民来治理天下。
9、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译文:一个人越是功成名就,越是风光无限,越是大富大贵、金玉满堂、十全十美的时候,离失败与灭亡也就越近了。
10、圣人处无为之事。
译文:有道的人用“无为”的法则来对待世事
11、和其光,同其尘。
译文:收敛它的光耀,混同它于尘世
1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译文:天地无所谓仁爱,对待万物像对待祭祀时草扎的小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然生长;有道的人无所谓仁爱,对待百姓也如同对待刍狗一样,任凭百姓自己发展。
1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译文:纵然金玉堆满房屋,谁也不能长久守住。富贵而又骄纵,定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功成名就之时,要含藏收敛,急流勇退,这才符合自然运行的规律。
14、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译文:热爱百姓,按照道的法则来治国,能保持“无为”的境地吗?
15、大道废,有仁义。
译文:大道被抛弃了,才彰显出仁义。
16、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国家昏乱的时候,才会出现忠臣。
1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人是效法于地的,地是效法于天的,天是效法于道的,而道则纯任自然。
18、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译文:“天下”是神圣的东西,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愿采用强制的办法,不能加以把持。用强力施为的,一定会失败;用强力加以把持的一定会失去。
19、知人智者,自知者明。
译文: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
20、万物得一以生。
译文:万物得到一而生长发育世世不绝
2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译文:宇宙万物总根源是“气”是混沌的“是“混而为一”的,他把这个“气”叫做“道”,“道”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也就是阴、阳,阴阳合起来就是”一”,分开就是”二”,阴阳产生了很多变化,生成了万物,就是“三”。
22、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译文:得道的圣人没有主观私心,以百姓的心为心。
23、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译文:善于建树的人一旦有所建树就不可拔除,善于抱持的人一旦有所抱持就不会脱掉。
2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译文:不要执着于文字、语言,不要把太多时间花费在言语、文字方面,不要和别人争论,真正的修行人,关键是行,而不是说。
25、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译文:治理天下以宽大为怀,百姓就会忠厚淳朴;治理天下过于严酷,百姓就会狡诈。
26、治大国,若烹小鲜。
译文:治理一个很大的国家,要像烹煎很小的鱼那样,不能时常翻动导致破碎。
27、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译文:“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心口一致地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成为人民的表率,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
2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文:我有三种宝贝,是应当永远持有珍重的:第一是慈爱、第二是俭朴、第三就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2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译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释义 福与祸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30、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译文:能够承担国家的屈辱,才称得上是国家的君主;能为国家承受祸患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王。
道德经经典名句
老子的《道德经》短短5000余字,确字字珠玑,成了万道之源。作为华夏的炎黄子孙,再读千年前的圣贤智慧,领悟的一些道理,在今天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重读经典成了潮流,也就出现了各种角度的解读。都是一家之言,质量参差不齐。典则读书里的“老子之道”则作了很精彩的生动讲解。这里节选一些:
不尚贤,使民不争
老子认为,圣王以天道治理天下,百姓因任自然而生活,这是天在管理人,而不是人在管理人。天下有道,人不分贤愚,都可以做到自我管理。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不尚贤,指圣人治天下,奉道自然之教,而不崇尚人之道。如果不崇奉人之道治天下,天下就不会相争。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不仁,指圣王治天下,以天为本,而不以人为本。天地以道为本,不失道才能施大恩于万物。圣人以天为本,不失天下之天,才能施天道之大恩,于天下百姓。这句话可能听起来比较费解,觉得圣人不近人情。难道圣人为政,不应该以人为本,以人为天吗?正因为天地以道为本,不以物为理,才能不害道,并施大恩于万物。正因为圣人以天为本,不以人情为理,才能不失天,并施大恩于天下百姓。
道家的圣人,指一之精通,合于天伦者。儒家的圣人,指合于人伦者。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圣人不仁一句里的圣人,指的是道家意义上的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