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民劳动辛苦的名言(农民种田辛苦的名言)

2024-01-09 12:53   geyange.com

有关农民劳动辛苦的名言

1、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现在就让我们摆脱小公主、小皇帝的观念,投入劳动中来吧。

2、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3、春风春雨把原野拂过,惊起一层漫漫绿色。

4、当你一切容入了社会,周围的一切都是平凡的劳动所给予。

5、当你走进饭店、走进商店、走进繁华的商业区,你可知道服务的辛苦,站了一天的腿还是那样站立。

6、当你走进学校,你可看见知识的闪光,你可听到书与人的交流,你可闻到老师的汗水,知识变的劳动更加的伟大无比。

7、当你坐在小汽车享受个人的流动空间,当你坐在巴士享受公众的效益,当你坐在远行的大船享受旅途的潇洒,当你飞入蓝天把世界变小,您可知道劳动的美丽。

8、钢花的四溅、机床的轰鸣、高楼大厦上看不到原始的印记,工人,您用那坚实的臂膀拖起我们的生活。您用那扎实的工作方便了我们的便利

9、劳动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还是我们的精神体现,可以使我们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10、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创造了未来。在新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赞美劳动最美丽。

11、劳动人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他们用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劳动,建成了今天的万丈高楼;是劳动,筑就了现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劳动,让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是劳动,使浩翰的荒原变成了亩亩良田。

12、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全世界的劳动者致敬!

13、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因为劳动,人类社会才不断进步发展。

14、李大钊曾经说过: 我觉得人生的求乐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15、满山的桃花、碧绿的田野、金灿的油菜花望不到边际,农民,您用那粗壮的双臂换来我们的美食,您用汗水浇灌了我们的身体。

16、每当清晨上班时,看着这凝聚了建筑工人的智慧与汗水的一幢幢高楼时,我的内心不由发出一声赞叹。每个城市的角落,似乎都会看一看默默工作在一线的建筑工人。

17、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18、你坐在小汽车享受个人的流动空间,当你坐在巴士享受公众的效益,当你坐在远行的大船享受旅途的潇洒,当你飞入蓝天把世界变小,您可知道劳动的美丽。

19、偶尔电话这头只有了他们的应答声,我想这是他们在细心地倾听着家人描述家中的生活,我想这也许是家人在告诉他们家中一切都很好,让他们在外安心的工作。虽然也许是一些简单的问候,一些简短的聊天,但能常常打电话回家,听到家人的声音是他们最高兴的事情了。这可是他们与妻儿之间的两相牵挂。

20、下完雨后,农民伯伯在田野里春耕忙,有的在播种、有的在耕地,大家有说有笑,我和几个小朋友在田野上玩耍、做游戏。

21、牛打着响鼻,对着远方的白鹭与燕子一一问好。寂寞了一个冬天,它感到残留的冬天正在四蹄间消融成源源不绝的动力。父亲把鞭子的力度全留在了半空,只将声声催促送到牛的耳旁。十年了,这头牛和我一起长大,已经成了家中一道有力的笔画。不会说话的它,便用一垄垄的土地交出了它的回答。蹄子下,泥土向后跃动,又被父亲踩碎——就像是踩碎过去一年的苦涩与辛劳,让它们更适宜新生的故事生长、冲破,一年比一年丰茂。

22、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开始增多,浙江各地农民不负春光,抢抓农时。田野间、大棚里一派忙碌景象,农民们播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绘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

23、清晨,闲悠的钟声不急不燥地哒哒摆动,像是那个时辰提醒你要做点什么。空蒙的窗栊外,顾不到山柔美的样子,而稀稀疏疏地飘洒如碎米似的雪。虽是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春天,但末冬的寒气还是时时慕临的,尚得注意保暖。摸索着,伸伸疲惫的懒腰,那酸楚的滋味又想暖衾里钻去,裹着舒适少顷。时不我待,一股迫切的暗流遂而从心里涌出——春耕。

24、瞧那边,有些人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已闲不住了,开着崭新的大铁牛在刚有绿意的田野上进行着试耕,为春耕做充分的准备。

25、走到田间,奶奶挽起裤脚,脖子上披一条毛巾,戴上一顶草帽,禾一把锄头,躬身弯腰利索地将收起来的'秧苗一根根插进田里。

26、看,田野上有几位农民伯伯在欢快的下着秧苗,为春耕而忙碌着。

27、随着春风清亮的欢呼,等待已久的耕耘终于从名词变成了一个动词。宣泄,挥霍,要把激动的心情化作一鼓作气,就像一阵浩荡的长风,直欲为整片田地都写下春天崭新的定义。犁铧写下的诗行,入木三分,用铺陈、起伏的排比尽情吟咏春天,当波浪涌动的时候,一声声惊叹便从大地上次第生长了出来。

28、一年之季在于春,你看,农民伯伯也忙活起来了,他们挽起裤腿,扛着锄头,开始了一年的春耕。

29、满眼繁忙景,同盼丰收年。机械翻新土,喜燕来衔泥。一年春耕至,田家人倍忙。

30、夕阳西下,该是归家的时候,大人们从四面八方牵着牛,扛着犁回到家里,小径幽幽,余晖拉着长长的影子,拖着疲劳和辛苦让村子活了起来。

31、青青绿绿的麦苗随风飘摆,金黄金黄的油菜花引来了大批蜜蜂,农民伯伯挽着裤脚,背上箩筐,来到了地里,开始了勤劳的春耕。

32、迎春花好像是春天的开路先锋,告诉辛勤的人们,春见来了,春耕就要开始了。

33、我喜欢春耕时的景致,因为能闻到新翻的泥土气息和油菜花的清香,那是一种淳朴的、青春至上的美。

34、春耕之后,泥土油亮而乌黑,像是被遍布全州的大矿脉里松软的烟煤染过似的。

35、一阵暖暖的春风柔柔地吹来,花儿在这阵春风的鼓动下摇起了头。珍珠似的春雨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滴落下来,花儿与小草贪婪的吮吸着这甘甜的雨水。

36、蓑衣是父亲的礼服,斗笠上有一年年的春天留下的吻痕。牵着牛,扛着犁铧,父亲像是一个举起笔的诗人,把灵感提在笔尖,准备在大地上泼墨。走进水田,走进大地酝酿已久的深情。空荡了一个冬天的双手把犁紧紧握住,沉重而充实的手感让父亲的心踏实了不少。

37、车子一路向前,我亦跟着企盼了一路,心里想着下一个转弯的路口,我就会见到心中所想,而后,我又自顾自地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水墨春耕图来,画里带点泥土的气息,带点春日的芬芳与生机,而我,站在画外,静静观望,静静感受,静静聆听。

38、我极目远望,将此景收入眼底,然后小心翼翼地保存,让它在我的笔尖下,绽放属于它的芬芳,烙上属于我的符号,成为我内心深处永久的感动与记忆!

39、春耕时期,田野里总是可以看见农民们那矫健的身影,他们在这里播下希望的种子,期望秋天的好收成。

40、隆冬逝去,春回大地。几场厚厚的大雪过后,苍色的峦山敷上一层皓白的妆。孱鸟儿徘徊壑涧之间,为了充实瘪嗉,时而栖落于草垛处觅食。黏人的素狗,狺狺不止,或喜迎早春的祥气。乍煦的春晖不懈地沐浴山梁,没有冻结的牛铃也幽沉地撞击着,便惊醒了酣寐的大地。随之,是一阵阵执鞭长吁之声荡漾而来。

41、暖阳照方田,和风抚新禾。一年春耕至,田家人倍忙。机械翻新土,喜燕来衔泥。满眼繁忙景,同盼丰收年。

42、扑哧,扑哧锄头的声音再次在这片大地上敲响,这是春耕的脚步。

43、春雨淅淅杨柳眠,几天过后池水宽,渐觉原野绿烟少,泱泱水中翻耕田。燕子新窝已做成,借得好雨洗泥嘴,不知今年种何秧,前跟后随问农仙。

44、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人类是如此的进步,一切的一切无不来自于我们的艰苦劳动、平凡的劳动,劳动是那样的默默无语。

45、水一样流走的是日子,记忆被时间流逝得日益斑驳,人们却没有遗忘这一幕, 五一国际劳动节 成为他们英勇壮举的特别纪念。

48、他们衣着普通,朴实厚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自祖国各地。阖家团聚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打点着简单的行李,带着父母亲的嘱托、带着妻儿的期盼,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建筑工地。从此,他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紧张繁忙而又辛苦的工作。

49、通计一舟:为人者五,为窗者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者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了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於我,我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繇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

50、蛙鸣虫叫,鱼跃雀散,初春的旷野已是喧声鼎沸了。扶摇而上的风筝拥入碧空的怀抱,地上的人们舒展着筋骨攒足了劲。不知不觉中,春天正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的向我们走来 在春意盎然的五月。

李绅写的关于爱惜粮食的古诗是哪两首?全诗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爱惜粮食的?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悯农(其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其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天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注释

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犹:仍然。

⑹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⑺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赏析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丰收,用“种”和“收”赞美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也把问题突出出来。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赤贫。劳动生产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洞窟。劳动生产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鲜明的形象概括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古诗词悯农1

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子:谷子。

四海:全国之内。

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

犹:还是。

古诗今译

春天种下一料粟种,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四海之内没有荒田,还有农民活活饿死。

名句赏析

诗人形象地用种和收,一料粟就变成了万颗子描绘出农民的劳动;而且全国的土地尽被开垦,毫无荒废,我们由此能够想象出一个遍地谷穗金黄、粮食堆积如山的丰收景象。而四海无闲田则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劳,诗歌最后一句笔锋陡转,揭示出一个残酷的实现:创造丰收的农民却被活活饿死。这一巨大的反差形成极大的震憾力量,它迫使我们深思,是谁造成了农民的悲惨命运?诗人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声讨了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也使我们认识了当时社会制度的极度不公正。

古诗词悯农2

李 绅

chú hé rì dāng wǔ

锄 禾 日 当 午 ,

hàn dī hé xià tǔ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谁 知 盘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 。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古诗词悯农3

《悯农·锄禾日当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译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谁又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2)餐:一作“飧”。

赏析

李绅的这首《悯农·锄禾日当午》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悯农·锄禾日当午这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诗人李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古诗词悯农4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释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