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名言小故事(白岩松讲述医学与医德)
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的龚廷贤说过一句话:
“病家求医,寄以生死。”
医者,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职业。
尤其最近特殊情况下,每天都能刷到很多医生的新闻,每次都让人感叹落泪,唏嘘不已。
我们家也有两位医生,我的大伯,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我的堂兄,是某医院的院长。另外,我的好兄弟,也是我12年的老同学,是杭州某医院的急诊科医生。
我从小也算是跟医院打交道不少的人,小时候心脏不好,心率不齐,以为自己快挂了。
我爸带我去上海儿童医院看病,我以为完了估计进了医院出不来了。
结果,住院一周,做了各种检查,最后医生跟我爸说,没啥事,营养不良,回家多吃点吧。
那一刻,医生在我眼里就成了天使。
现在我每次各种小毛小病去医院,虽然排队2小时,看病2分钟,但是我总体还是非常尊重和信任医生的,想象一下上海的医生,1天要看200个病人,怎么可能要求他们像服务员一样面带微笑问你需要什么呢?
Plus,你没有别的选择。你的生老病死,都跟他们息息相关。
最近,我看到几年前白岩松的一个演讲视频,以《医学与医德》为主题的演讲,这里推荐给大家。
(https://m.v.qq.com/play.html\?vid=h0398r7tjpe)
白岩松直截了当指出目前医生们面对的“窘境”,认为整个体制迫切需要“医改”,不要再让医生为迟迟无法推进的“医改”背黑锅。
这是几年前的视频,so far我们也还没有盼到“医改”,倒是“医闹”“医患矛盾”越来越多了。
但是,在当前的黑暗笼罩下,我们却依然只能靠着这些“天使们”拯救整个世界,环境再恶劣,他们依然那么义无反顾,那么身先士卒,那么医者仁心。
下面,我们用优秀演讲者的“五大能力”模型,来具体分析他这次演讲内容和技巧。长约5000字,阅读需要5-10分钟。
白岩松的内容设计非常棒,我将先从这一点谈起。
1 内容设计
白岩松的本次演讲主题是《医学与医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何为医德?
二、为什么总有人抱怨医生?
三、未来该怎么做?
第一部分,何为医德。
但凡说到“道德”这个词,大家总是不太好界定:道德是什么。放在医生身上,“医德”又是什么?
白岩松运用了一个接地气的方法:讲故事。用故事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人具有医德,他们到底做了什么。
白岩松讲了三个感人的故事。
第一个,有个小姑娘参加协和医院的医生招聘考试,却因为现场有人晕倒,而放弃考试,当场救助了晕倒的人。后来被协和破格录取。
第二个,华益慰医生每天早上要去查房之前,都要先把听诊器放在自己的肚子上焐热,才进病房,从没有让病人接触到冷的听诊器。
第三个,孩子已经没有救了,医生为了让跪在外面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有个心理缓冲时间,又“救”了孩子一个多小时,好让他们的亲人可以有时间接受这个事实。
三个故事,展现什么是白岩松理解的“医德”,最后他总结道:“医生,是介于普通人和佛之间的一个职业。”
与其讲述大道理,不如来几个小故事,反而更能清晰地表达你的观点。
我们来学学白岩松讲故事的一个技巧:“细节描写”。
什么是“细节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方面的描写。
故事里,往往是“细节”打动我们。
就像第一个医生的故事里,我们感动于她说的那句话:“明年再考吧。”这就是“语言描写”。一句话,体现了她的“医者仁心”。无需旁人过多的描述。
第二个故事,华益慰医生每天早上要去查房之前,都要先把听诊器放在自己的肚子上焐热,才进病房。这是“动作描写”,“捂热”之后,才“进”病房,两个动词,体现了他为病人细心考虑。
第三个故事,医生心想:“即使孩子没得救了也要救,因为能让孩子的家人有心理上的缓冲。”这是“心理描写”,让听众瞬间明白了医生的“良苦用心”。
想让你的故事更精彩?下次试试用上“描写方法”:尝试捕捉你故事人物中的“细节”,把细节描述出来,人物和情节立刻就栩栩如生。
接着,白岩松演讲的第二部分:为什么总有人抱怨医生?
这是让很多医生苦恼的问题,白岩松接下来的每句话都说到了医生心坎上。
“每一个医生都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自己的委屈,有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己的挣扎和抱怨。”
白岩松运用“换位思考”,他“替”在座的医生们想了几个为什么他们备受抱怨的原因:
1、人们对医生的依赖大,期待就大,抱怨自然多。
2015年,全年全国门诊病人77亿人次,想想看这接近80亿人次在看病的过程当中能不出问题吗?
还有,紧张的医患关系各国都有,只是呈现方式不同。西方也有。
2、过去人们认为所谓的“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现在已经改变。
过去,人们把“生死”交给宗教,顺其自然。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人们产生了一种 “医学无所不能”的幻觉,身体出了问题不再怨命怨上帝,他就怨医生。反差和矛盾导致了医患矛盾。
3、病人的个体情况是动态的,新来的患者都是全新的。
举个例子,连钟南山院士这样的专家,都要跨境为一个特殊的患者做会诊,最后大家艰难的拿出一致的意见。
说明每一个个体对医生都是全新的挑战。
帮医生们宽完心,白岩松谈到未来该做的事情:医改。
“不能指望我们的医生都是圣人之心,道德归根到底是由外在的环境和制度决定的。如果环境和制度是糟糕的,好人也会变成坏人。”
环境清明了,医生的压力也会小很多。医改必须快速的行进才能把我们的医生从道德的窘境之中解放出来。
解放后的医患关系会比现在更亲密,有了良好的环境,医生与患者才能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这是他给出的解决方案。
总结一下他的内容设计方面三大亮点:
1、整个演讲逻辑非常清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2、素材处理非常精准:故事为主,道理为辅,浅显易懂,深入人心。
3、语言表达非常接地气:没有任何晦涩专业词,都是人人听懂的大白话。
2 专业知识
之前很多小伙伴问我一个问题:陈老师,跨领域的主题能讲吗?
我在上一篇演讲分析中谈过这个问题,比尔盖茨是IT男,却可以在TED演讲上谈人类如何应对下一次流行病的爆发。
比尔·盖茨:2020年新冠状病毒的爆发,我在5年前就预测到了
白岩松是央视主持人,不是哪个医院的院长,也不是医学专家,那他如何来做这次演讲呢?
除了主持人,白岩松还有个身份: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健康传播大使。
2016年医学科普十大新闻人物揭晓,白岩松位列第三。
2019年11月22日,首届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大会开幕,白岩松以传播者的角色畅聊健康传播的八个注意事项以及健康传播的目标。
白岩松说:“我做健康宣传员十几年了,越来越觉得这是我的本行了。参加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大会,我觉得这不仅是做加法的大会,更是一个做乘法的大会。”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白岩松把自己的专业和医学健康领域打通了。
结合点是什么呢?
除了紧紧把握医学发展脉络以外,白岩松加入了人文关怀。
有一句话说得好:科学从来不是冷冰冰的,而是需要温度的。
白岩松所做的工作,就是一座桥,两头连着:自己的新闻专业+医学知识。
把难懂的医学知识,用亲民的方式告诉我们,帮助我们理解医学。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声音,呼吁“医改”。
面对跨界主题,我们可以选,但是我们也要做一条通道,或者一道桥。
连接你自己的专业知识+跨界知识。
比如我自己也是理工男出身,我现在做演讲培训。于是,技术制造型企业特别青睐我这样的老师,因为我懂他们技术男的语言和问题,能够更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演讲能力。
Connecting the dots. 连点成线。在另一个领域深耕一定时日后,结合本来的行业,在打通的一瞬间,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洞见。
3 呈现技巧
接着,我们来说说呈现技巧。
白岩松这次的演讲,属于报告式的演讲。他的身体位置被报告台固定住了。
有些“好动型”的演讲者会觉得不习惯。手不能随意开合,不能到处走动。
一般我都说,即使有个讲台,也不要管,直接走到舞台中间去演讲,更加放飞自我。
但是,如果环境限制,只能在讲台那里演讲的话,也并不意味着,你只能僵硬地紧贴着桌子,桌子放着演讲稿,于是,整场报告下来成了领导念稿子环节,听众也觉得无聊。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身体可以微微前倾,但是不要依靠在桌子上,和桌子保持一定的距离,身子保持直立。
其次,脚即使被遮挡住了,也不要有小动作,因为很有可能有后台人员可以从侧面看到。
最后,手的动作其实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依旧可以做开放式动作和强调式动作。
视频中,白岩松说到林巧稚医生当年考协和医院的故事。
说到她的医德打动了考官破格录取的时候,随着白岩松医生振奋人心的声音,他竖起了大拇指。
白岩松还说道:“有一个大大夫叫华益慰,我在做感动中国的时候他是获奖者,看他片子的时候我的眼泪哗的就下来了,不是高超的医术,而是一个小小的细节。”
说到“眼泪哗的就下来了”、“小小的细节”时,白岩松很自然地做出手势。
被讲台固定之后,手势更加重要。否则,整个人就成了木头人。
内容和呈现手势的高度匹配与结合,就能让演讲生动有感染力。
4 互动控场
白岩松的这次演讲,金句频出,台下掌声不断。
这离不开白岩松的幽默。
要说,会场认识白岩松的人很多,但是不一定都是熟人。
白岩松在开场就开了个玩笑:最近,我越来越觉得我在中央电视台是兼职,做与健康有关的工作是专职。
台下都发出了笑声。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有一篇文章说道,“幽默能够减少对抗,避免指责,缓解紧张关系,提升士气,还有助于复杂信息的表达。”
接下来,白岩松真敢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医生做1000台手术,比不上一篇不那么真的论文。”全场都为白岩松的真话鼓掌了。
关于为什么要为医生说话,白岩松的回答很有意思:
第一个,因为我跟医生一样都姓“白”。
第二个,我是卫生部的健康宣传员,到现在已经十年了,昨天李斌主任又给了我一个证书,又给十年。
第三个,当然是最重要的,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更是一个患者,替医生说话是因为我还不傻。
观众们又笑了。
除了幽默,整场演讲中,白岩松和台下观众的眼神交流特别多。
他不是一直盯着桌子,而是和医生朋友对视,仿佛在说:你们的难处我都懂。
有交互感和对话感的演讲,最能打动人。
5 自信魅力
在大家的印象中,白岩松是一个敢讲真话,且能把真话讲到别人心坎里的公众人物。声音富有磁性,说话抑扬顿挫。这来自于他的主持人功底。
他说出的一个个金句,也透露出他的底气和自信。
比如,他这句强有力的呼吁:“把医生从道德的窘境中解放出来。不要再医生在迟迟无法推进的医改中背黑锅。”
比如,他对未来的构想:“让蒙在医生身上的那些灰尘都被剔除掉之后,那些扭曲都被剔除掉之后,再加上现在的技术,很多的患者都会得以治疗。”
即使是理想主义者的呐喊,即使从理想到现实还有那么多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还是可以受震撼、受启发,然后,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
2017年,白岩松说:“好的医生不仅仅是我给你治病,还要带动患者一起参与到健康的流程当中。”
2020年的今天,无数医护人员牺牲自我救人性命的同时,也在拯救我们的心灵,带领我们远离病痛,也带着我们学会爱和珍惜。
就像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很多时候,精气神上来了,很多难关都可以过去。”
这一句话就是定心丸,让无数人相信,苦战之后,胜利终将会来临。
6
在自传《白说》的后记中,白岩松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我一不会手舞足蹈地演,二不会义正辞严地讲。我只会说话或者与你聊天。”
好的演讲,不是为了呈一时口舌之快,不是为了强词夺理语不惊人死不休。
好的演讲,都是为了发人深省,让人有所学,有所思,从而让人变得更好。
愿大家都能做一个好的演讲者,让我们都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