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一卷
资源简介
名篇名句默写
教案
从高考卷命题情况来看,名篇名句默写呈现如下特点:
1.考查一般以主观默写题形式出现,三套课标卷主要考查理解型默写,即在题目中提供语境,根据情景填写名句,集理解识记为一体。
2.考查范围确定,题型稳定而又富于变化。过渡时期高考卷因省市不同考查58篇或60篇或64篇古诗文背诵,不涉及课外名句。
3.考查重点突出,注重知识性和思想性。以先秦散文和唐宋诗词、散文为多,突出孔子、李白、杜甫、苏轼等名家名篇,突出对关键字的考查,如同音字、通假字、生僻字等。
【典题导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第二步,借助联想,迁移知识。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字形。重点字词:芰荷,芙蓉,裳,座,衫,琼楼。(1)出自《离骚》,试题点明所填内容是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的句子。(2)出自白居易《琵琶行》,默写内容是包含“青衫泪”的句子。(3)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默写内容是表明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的原因的句子。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2)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3)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教学内容】
默写常见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所谓“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名句名篇的考查形式一般有多种,但近几年课标卷不再采用第一种考查形式。
考向(一)
填充补足型默写
填充补足型默写即给出名篇的题目(有时包括作者)或给出文中的某一句或几句,要求考生据此把前句或后句补充出来。
典例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第二步,借助联想,迁移知识。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根据上下文,空缺处句子很容易填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容易写错的字:埃土、麋鹿、扁舟、倾、呕哑嘲哳。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
(2)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3)往往取酒还独倾
呕哑嘲哳难为听
考向(二)
理解情境型默写
根据题干提供的对所考查名篇名句的分析或提示,要求写出诗文内容。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更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
典例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当年的琵琶女无论是技艺还是容貌都出类拔萃。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荀子《劝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第二步,借助联想,迁移知识。名篇名句默写与文章内容紧密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容易写错的字:善才、妆成、地崩山摧、天梯石栈、钩连、蓝。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考向(三)
意象定位型默写
一些名句填写的情境列出了所填名句中的重点意象,根据这些意象可准确定位所填名句。
典例
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茫无边际的木叶、奔流不息的江水,让人倍觉孤独凄凉。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第二步,借助联想,迁移知识。名篇名句默写与文章中的重要意象紧密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容易写错的字:掇、黄鹤、猿猱、度、攀援、萧萧。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考向(四)
手法判断型默写
部分名句填写的情境点明了所填名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如“比喻”“侧面烘托”“正面描写”“反衬”等,我们借助这些手法加以推断联想,就可找到所填名句。
典例
4
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2)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3)《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第二步,借助联想,迁移知识。首先根据内容和手法判断空缺的句子,然后准确书写名句。需要注意的字形是:嗟、慕、蟹、跪、螯、鳝、躁。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2)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3)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考向(五)
位置标注型默写
题目给出了所填名句在原文中的位置,根据标注提示“检索”原文,就可快速找到切入点,以此确定所填名句。
典例
5
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第二步,借助联想,迁移知识。首先根据内容和位置判断空缺的句子,然后准确书写名句。需要注意的字形是:犹、悔。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技法指导
名句名篇的考查能力层级虽然要求不高,但评分标准要求很严。往往一个句子中有一处错误(如错字、别字、漏字、加字、颠倒等),整句就不能得分。因而,只能流利地背诵是不行的,还要能准确地书写出来,不写错别字,不颠倒字词顺序,不漏掉、添加一字,而且书写要规范、工整、清晰。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名篇,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不得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如: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以上两句中的“羁”“舳舻”“酾”“槊”就极易误写,复习中要反复写几遍,强化记忆。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伏”的地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做到既知其音,更明其义。如:
(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以上两句中,第一句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误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阴”,易误写作“岸”。
3.要注意近义异形词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如: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以上两句中,“长”容易误写成“常”;“生”容易误写成“升”。
4.要留心语句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一部分学生不知就里,往往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顺序写颠倒,白白丢失了分数。例如: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以上这两句,稍不注意,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春色满园”写成“满园春色”,“才人”写成“人才”。
5.要看清语句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人们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这样答题时,就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如: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赠萧瑀》)
像上面的句子,已经标明了出处,就不能把“蝉噪林逾静”写成“蝉噪林愈静”,虽然意思并没有改变;更不能在“疾风知劲草”后接“烈火识真金”,虽然这种说法已成俗语。
诚然,名句名篇主要靠点滴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