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全文
2·18子张学干禄①,子曰:“多闻阙疑②,慎言其余,则寡尤③;多见阙殆④,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①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孔子弟子,少孔子48岁。干:求。禄: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求取官禄。
②阙:缺,去除。疑:怀疑。
③寡:少。尤:怪罪。程子说:“尤,罪自外至者也。悔,理自内出者也。”
④殆dài:危险。
【译文】
子张想学谋取官禄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别人怎么说。如果有怀疑,就搁置一边儿。即使是确信无误的道理,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减少别人的埋怨;要多看别人怎么做,如果看到那些有危险的,就放置一边儿不做。即使是确保安全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禄就在这里了。”
【政义】慎言慎行,严谨多思
慎言慎行,不仅是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更是为官从政的秘诀。口无遮拦,言多必失,毛手毛脚,粗心大意都会带来祸患。所以多言而躁行,历来是做人做官的大忌。即使没有招来仇怨,时间久了,也没了威信,失去号召力。这就是《易经·系辞传》中说的“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这样看《易经》,就能清晰感觉其中并没有算命术的神秘色彩,反而是对人性弱点以及官场权谋的经验总结。君子的稳重、厚重总能表现在言行上。
关于问政,《论语》中就记载了齐景公、季康子、叶公、子贡、子路、仲弓、子夏等人向孔子讨教的事。同一个问题,孔子给他们的答案没有一句是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时间或时代背景下,答案也不相同。《颜渊》篇中就记载了“子张问政”,彼时,孔子真接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与本章思想大相径庭。
本章,孔子之所以这样回答子张,无非是针对子张过于张扬的性格。在《论语·先进》中,孔子对子张的评价是:“师也过,商也不及”并说“过犹不及”。据《吕氏春秋·尊师》和《尸子》的共同记载,子张不但出身卑贱,而且还是个有前科的人,也就是说子张做过违法的事。孔子在《论语·先进》中还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可见孔子同样认为子张的性格偏激。偏激的人并非没有优点,他们多数快言快语,行事果断,但其缺点是自以为是,不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我行我素。如果子张真是这样的人,那么,本章就是孔子针对子张的人格特性对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
虽然本文记载子张习学从政,但他一生却没有从政,以教授学生而得善终。据《韩非子·显学》记载,子张后来成为贤人,成为孔子后儒学八派之一的始祖。子张生活上不拘小节,不讲究外观礼仪,不追求衣冠整洁美观,生活作风随和从俗。他敢说敢做,即使对同门师兄弟也不留情面,直忬心意,即使在《论语》中我们也能看到他不少的独到见解。
孔子生前,曾经多次赞赏子张的庄重和学业。《孔子家语·六本》中记载,子夏问颜回、子贡、子路、子张的“为人”,其中对孔子对子张的评价是:“师之庄贤于丘”。而《孔子家语·五帝德》记载,“吾欲以容貌取人也,则于子张改之矣”。记载了子张表面性情上的张扬和人生态度上的庄重而贤德,可见子张外粗内谨的性格,也足见子张的进步之大。当然,孔子对子张的日常教诲起了多大作用,这是可以想象的。
就孔子的思想来说,“多闻”、“多见”,是一种虚心听取、求取他人间接经验的智慧。常言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会听的不如会做的。多听多思显然是一种可贵的虚心态度,不仅是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年人一生都能受益的正道,即使是有思想、有学问、有经历的学者、老者也常常坚持此道而一生无改。活到老,学到老。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大发明家爱迪生晚年对他的助手说:“不要向我提什么建议,任何高明的建议都超越不了我的思维。”此后,他再也没有多少重大的发明。
本章再一次谈到了“言”和“行”的问题,足见言行对儒家的重视程度。在这里,我们还要正确对待“寡尤”、“寡悔”背后的潜台词。也就是说,“尤”和“悔”虽然“寡”,但多少还是有的,还存在受到责备或自己后悔的可能。那么,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尤”和“悔”的概率,就要尽可能地预见到各种意外,这就需要在战略和战术层面都重视到一定高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努力、精心设计,从主观努力上把客观条件都计算在内,以求得成功可能性的最大化。不要等失败之后才悔恨无法接受现实。“勿畏难,勿轻略(《弟子规》,下同)”,“执虚器,如执盈”,说的就是这些道理。
少说多做和严谨务实,宏观设计和微观调整,对于任何领导和具体做事的工作人员来说,都是应当具有预测素质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