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书语录(王承书:一生的三次“我愿意”)
个人档案:
王承书(1912―1994),女,湖北武昌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早期从事气体分子运动论的理论研究,并有创新成果。为中国铀同位素分离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1958年,我国筹建热核聚变研究室,但在当时的中国,这一领域尚是一片空白。时年46岁的王承书,从未接触过热核聚变,然而面对钱三强的邀请,她毫不犹豫地说出“我愿意”。最终,经过两年钻研,王承书成为中国热核聚变领域的领军人物。
随着国家原子弹的研制进入攻坚期,核心燃料高浓铀研究却进展缓慢。1961年3月,钱三强又一次找到王承书,希望她负责高浓铀研制。王承书再次说出“我愿意”,同时这次的选择意味着她从此要隐姓埋名。1964年1月,随着504厂成功取得第一批高浓铀合格产品,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高浓铀研制技术的国家,王承书带领团队交付产品的时间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113天。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终于等到了那一声东方巨响。此时的王承书,面对的却是继续隐姓埋名,从事核事业研究,这是钱三强向她发出的第三次邀请。这一次,她还是坚定地“我愿意”。这一年,王承书52岁。
个人档案:
王承书(1912―1994),女,湖北武昌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早期从事气体分子运动论的理论研究,并有创新成果。为中国铀同位素分离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1958年,我国筹建热核聚变研究室,但在当时的中国,这一领域尚是一片空白。时年46岁的王承书,从未接触过热核聚变,然而面对钱三强的邀请,她毫不犹豫地说出“我愿意”。最终,经过两年钻研,王承书成为中国热核聚变领域的领军人物。
随着国家原子弹的研制进入攻坚期,核心燃料高浓铀研究却进展缓慢。1961年3月,钱三强又一次找到王承书,希望她负责高浓铀研制。王承书再次说出“我愿意”,同时这次的选择意味着她从此要隐姓埋名。1964年1月,随着504厂成功取得第一批高浓铀合格产品,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高浓铀研制技术的国家,王承书带领团队交付产品的时间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113天。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终于等到了那一声东方巨响。此时的王承书,面对的却是继续隐姓埋名,从事核事业研究,这是钱三强向她发出的第三次邀请。这一次,她还是坚定地“我愿意”。这一年,王承书52岁。